鍾愛索大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出自納蘭性德《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全文非常哀怨,引用了無數古代的典故,表達了自己的憂愁,文詞憂傷氣太重,可以說一句詩文恰似一聲嘆息!
01.原文。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02.一聲嘆息。
人的一生有很多初見非常美好,情同姐妹、親如兄弟的有之,海誓山盟的情人更多。可是初見的美好隨著時間的推移,完全變了樣子,因為人心易變。
驪山之上,楊玉環淚如雨下,一句因國事而終沒有怨言的話語,始終在唐明皇的耳中迴響,想起當年的誓言,“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此時的唐明皇估計很想回到自己錦衣郎的時候,可是一切都在變化。
即使主宰天下的大唐皇帝都不能守住當日的美好願望,世間的其他人又怎麼能夠如願以償呢?人心不古,世事變遷,山盟雖在,長情難託。還是看淡世情,洗洗睡吧。
03.結語。
用了這些典故,都是一種哀怨,是一種對世情的失望和嘆息,我想納蘭性德此時,正處在失意的時候,對任何事情都存在悲觀的想象之中。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恰似一聲嘆息!並非無情,而是事與願違、世事難料。
微雨聽瀾
這是納蘭性德《木蘭花》詞句,以仄韻作悽詞,好詞!
這闕詞是詞人寫給因父母阻撓不能成婚的情人的。大凡古人作詩詞,一氣貫通,不象今人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把一些孤句堆到一起,便以為是詩詞。我曾指點朋友讀前人律詩,說:“大凡抽掉中間兩聯,首尾氣韻相通便是好詩。”我舉了兩個例子,一是崔顥《黃鶴樓》,去掉中二聯,便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是絕好的絕句。又舉李商隱《無題》去掉中二聯,讀成“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尤其李商隱這首,去掉中間那四個典故,作絕句比原來的律詩更妙。
納蘭這闕詞,雖不是律詩,去掉中二聯格律有點不諧,但氣韻並無滯礙:“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這樣讀不是正格絕句,象“折腰體”,二三句失粘,因為“木蘭花”本身就折腰。忽略重複的“何”字,意思還是一致的。
中間四句我不多說,單說首尾,大意如下:人在這世上要是象初相識時那樣沒有情意沒有牽掛該多好,就不必象秋天裡的扇子被人拋棄一樣積怨含愁了。這個樣子還不如那些穿著華麗衣裝負心薄倖的人,那些喜新厭舊的傢伙們至少還曾經有過“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良好誓願。當然,這中間用“驪山語”借用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典故,唐玄宗不是自己負心薄倖殺了楊貴妃,是三軍相逼不得已。納蘭不能和心愛的人兒成婚也不是自己負心,也是被逼的。但唐玄宗有過一段與楊貴妃兩情繾綣的歲月,納蘭性德與沈荃什麼都不曾有過,因此才有“何如”的感嘆,他自認不如唐玄宗。
深圳鄭海洲
“何如薄辛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何義?
薄辛:薄情,錦衣郎:指唐明皇。
比翼連枝:岀自白居易《長恨歌》中“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
釋義:現在我身邊的薄情錦衣郎,還不如當年唐明皇許過的比翼連理枝願。
“何如薄辛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岀處?
岀自清代詩人納蘭性德的古詩詞文《木蘭花令》。全詞如下:
人生若只初相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霄半,淚雨零鈴終不悔。
何如薄辛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這是一首描寫愛情的詩,卻說成了痴情女對負心漢的悲嘆,最後兩句借用典故言及愛情酸辛。
納蘭性德《木蘭花令》創作的真實意圖是什麼?
大家初次閱讀完這首詞,常認知是關於愛情的,特別是一個女子對負心漢的情變語句用的很多。其實,若在細心一點,就容易發現《納蘭詞》的詞牌下有這樣的一個詞題“擬古決絕詞.柬友”。那麼問題就來了,說明這不是唯愛而作,也不是同情女子,而是仿照古樂府決絕詞寫給一位朋友的。
那麼“何如薄辛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如何理解?
這是納蘭性德寫給自己朋友的一封信或者贈與的詩詞,當然不存在男女之分。但他之所以借用一個女子的口味來言及朋友之間的關係,顯然有其特殊的含義。為什麼這樣說呢?
大家都知道,《太真外傳》記載著唐明皇與楊玉環曾於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裡結盟誓,願彼此世世為夫妻。然後來生變,也不是唐明皇無情,而是因安史之亂後入蜀,馬嵬坡事變逼迫。唐明皇賜死楊玉環,但楊玉環在臨死前卻說:“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
由此推斷,納蘭性德的“何如薄辛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就是拿“唐明皇與楊玉環”的愛情盟言來比喻朋友間友誼也該如此執著而相擁。所以說,作為朋友相處,像愛情那般始終如一、生死不渝,即便是尤如楊玉環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也能恪守誓言,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