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哪些農村習俗正在慢慢消失或者已經看不到了?你覺得可惜嗎?

伊人間


見證北方農村喪葬習俗之未亡先存棺材的舊事。

小時候農村人老了,稍微有點積蓄的人都回買口棺材放在家裡。對這件事,很多老人似乎都很重視。他們對死亡好象都不很忌諱,所以對棺木的質量,材質經常在一起津津樂道,好象談論平時搬家一樣平常。鄰居大爺買了一副上好的柏木棺材,買回來就放在自家的倉房裡。大爺十天到有八天睡在棺材蓋上,生怕棺材被人偷走一樣。還有村裡流傳常大爺三年才買回一副棺材的故事。常大爺過完六十大壽,就張羅著給自己買棺材,每逢過集都要到縣城每個棺材鋪去尋找自己中意的壽材。逢集必去,一直找了三年。才找到中意的棺材。

等老人亡故後,孝子們請人們把棺木上漆塗紅,繪上圖案。讓亡故的老人安心入土。

後來到六七十年代,推行火化,棺材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有些人家,還會在骨灰盒外邊再加上一個小棺材一起入土。


朱增林呀


你好,我是愛喝小酒的娟寶,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我覺得最為可以的是挨家挨戶拜年!

  • 我是農村長大的,這是我覺得最為遺憾的,我們80後那代人還有的記憶,也是時代的產物,因為人們越來越富裕,卻消失了,消失的是形式,更可惜的是那種尊老愛幼傳統美德的消逝。

是啊,我們小時候那代人,因為不富裕的緣故每年都很期待小朋友去老人家裡拜年,小孩子去拜年雖然單純的有紅包,有零食,可是實實在在的,傳達可以尊敬長輩,每年大年初一,必須給村裡的長者去拜年,村裡的小夥伴,三五成群,從家裡最長的長輩開始,一家一戶的去拜,我們從小就知道看到老人要打招呼要問候!隨著物質的越來越豐富,以及那一批老人的離世,這個習俗沒有了,現在的小孩連長輩都覺得去別人家拜年可能是為了糖。覺得沒面子,不讓小孩子去了,也就失去了挨家挨戶拜年的這種精神的魂丟了,沒了傳承!

沒了傳承的結果是,你回村你看到很多小孩,你跟他們打招呼,他都懶得回應,更別提對長者的尊重和敬畏之心,我覺得這太可怕了,失去了溫度,人情冷暖,一點味道也沒有了!

挨家挨戶拜年,事實本質是你熟悉村裡的每個人,從小就相互團結,相互知道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希望這個習俗還是延續,還是和兒時一樣隆重而認真!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覺得可以就點個贊相互關注,共同成長!


愛喝小酒的娟寶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只注重經濟生活,卻淡忘了農村習俗,或者習俗像生物進化論一樣,一樣接一樣的消失。

春節是中國的最重要傳統節日,無論你富有或者貧窮,春節就像一個節點,一個滿懷期待的節日,但是春節中的好多習俗卻慢慢消失了。

蒸年饃,臘月二十五,家裡和一大盆面,請三四個幫手,一天就能蒸好多饅頭,還蒸很多棗花,就像現在的蛋糕。能吃到正月十五,但是現在都是買饅頭,幾乎看不到自家蒸饅頭的了。

放鞭炮,鞭炮齊鳴,鑼鼓喧天,這就是形容過年的氣氛,但是現在為了保護環境,國家禁止放煙花爆竹,感覺有點可惜,畢竟過年放炮仗才熱鬧。

送年饃餃子,大年初一早上,孩子們給叔叔嬸嬸,大伯大媽,送肉夾饃,而長輩給孩子們一塊兩塊的壓歲錢,結過婚的小兩口給爸爸媽媽一人送一碗餃子。不過這些習俗幾乎沒人去做了。

大年初一不做任何家務農活,只管吃喝玩樂,自從記事起,大年三十爸媽會把院子裡打掃乾乾淨淨的,餃子也是提前包好,因為初一早上不能掃地,不能刷碗,不能幹任何家務。不過現在大年初一在外掙錢的特別多,為了生活也不容易。

大年初一早上吃烤焦的饅頭,寓意能預防一切疾病,保護自己一年健健康康的。現在也都沒有人烤,也沒人吃了。

感覺這些習俗消失後,年味越來越淡了,過年不再是哪種渴望,那種期待,缺少了太多兒童時的回憶,最擔心的是正月初一過年也取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