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皋春草色,惆悵掩柴扉”應作何解釋?

封護勝463


“東皋春草色,惆悵掩柴扉”何義?

東皋:肯定不是地名,相對於“柴扉”而言,是東南方的一個山坡或田園。為什麼呢?因為有“春草色”來陳述的。

惆悵:一種愁思或處於無解狀態的境地,有失意心中滿但又無奈得不知所措。

柴扉:好理解是幾塊木板拼成門和門框,古時候家家戶戶多木製門。

由此可知,“東皋春草色,惆悵掩柴扉”即是:東南向的山坡田園由於朝陽而呈現出草木青色,(我內心思忖)獨自一人面對春景感到很無奈,於是便無心欣賞,關起門來倒落得個清靜。

“東皋春草色,惆悵掩柴扉”岀自那裡?

大家都知道王維這個人,晚年信佛、無心仕途,用秦祿購置一處別墅。於是,作賦一首詩《歸輞川作》:

谷口疏鍾動,漁樵稍欲稀。悠然遠山暮,獨向白雲歸。菱蔓弱難定,楊花輕易飛。東皋春草色,惆悵掩柴扉。

顯然全詩寫景頗多,由近及遠、由靜生動,獨一句“惆悵掩柴門”刻劃了自己的心情。為什麼是“掩柴門”?而不是幹別的事呢?請閱讀王維的另一首詩《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誠然,王維獨愛“柴扉”,且日常會依靠柴扉深思或遠望。

如何理解“東皋春草色,惆悵掩柴扉”?

想來“東皋春草色”,這就是詩人眼前一幅畫,只不過添加了五個字,變成了實體。正如蘇軾評價王維詩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詩,畫中有詩。”

“惆悵掩柴扉”,僅是一個動作描寫,但不是一般的習慣性動作,而是一種內心情緒帶動而故意掩上的。說白了就是詩人借景感懷不適應的表達,某些方面可以看出詩人的為難之處:一方面厭倦官場,另一個方面又戀棧想奉祿,過在了個半官半隱的生活中。

一言以蔽之,“東皋春草色,惆悵掩柴扉”,一外一內,很不協調。本該春草色青人心爽,無奈眉頭緊鎖把門栓。如此這般境地,實屬詩人隨俗浮沉而導致的。


杜象應


谷口疏鍾動,漁樵稍欲稀。

悠然遠山暮,獨向白雲歸。

菱蔓弱難定,楊花輕欲飛。

東皋春草色,惆悵掩柴扉。

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的歸輞川作。

在王維的禪意人生中,“輞川”應是他生命中重要的港灣。不過,在這首詩中“輞川”好像也不能讓這位一向擁有禪家空寂內心的詩人平靜下來了。

鐘聲在輞川穀口響起,那清亮的鐘聲讓整個谷口彷彿都被震顫得要輕輕躍動起來了。抬頭望去,只見山上的打柴人、水畔的捕魚人漸漸顯少了,遠處的山巒則漸漸籠罩在暮色之中了,而詩人便在這蒼涼的暮色中,獨自向白雲飄飛處的家園歸去………

詩人經歷安史之劫亂,被迫做了“偽官”之後,難言的傷痛無以平復,於是便投映在了柔弱的菱蔓與輕飄的楊花之上。其實,人世之間難以掌控自己命運的

“菱蔓”與“楊花”又豈在少數?所以,何須細究詩人如此興感之由?但從他帶給我們的富於內涵的意象中,品出一分人世的感傷之味來,不也能帶給我們豐富的回味與思考嗎?

而那暮色中東皋上生機茂盛的春草之色,到底觸動了詩人怎樣的惆悵呢?是羨慕春草的盎然活力?是感傷春草也如菱蔓、楊花一般質弱命輕,只能擁有無法對抗時間流逝的短暫生命?

隨你想去吧!

詩人關上了“柴扉”,卻打開了任你想象的“窗扉”。

這首詩中的“菱蔓弱難定,楊花輕易飛”主要寄寓了詩人對難以掌控自己命運的柔弱者的悲憫

之情。

“東皋春草色,惆悵掩柴扉”東皋是指水邊高地,詩人將目光投向東邊的水畔高地上。那裡,春草一片,呈暗綠之色。

這黃昏時分的春草再次碰觸到了詩人內心的傷痛了嗎?

不知道。只是,詩人滿懷失意關上了輞川的柴門……

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難以掌控自己命運的傷感、愁悶、失意、憂傷之情。



海峰99


出自唐代王維《歸輞川作》

谷口疏鍾動,漁樵稍欲稀。悠然遠山暮,獨向白雲歸。

菱蔓弱難定,楊花輕易飛。東皋春草色,惆悵掩柴扉。

東皋指東邊向陽高地,也泛指田園、原野 柴扉是指柴門,古代傳統農家的大門多為柴門

所以我認為意思是說東邊向陽的水畔高地裡春草一片,呈現出暗綠色,散發著盎然的春意。而作者呢只是難懷失意惆悵的關上了自家的柴門。

瞭解詩的背景我們可以得知,此時王維經歷了安史之亂,做了偽官,“菱蔓弱難定,楊花輕易飛”其實是說他自己就像是難以掌握自己命運的楊花,菱蔓所以他的心中是失意的,此時他也是孤獨的,看到春草時無疑王維心中是難過的,春草尚能肆意生長,而自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