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文史:一曲龍眠水悠悠 舒桐古道話風流(二)

舒桐古道的傳說---朱天官與張黑臉修岐嶺道

老關嶺道,瓢庵道,十二丿道,道道皆可抵桐,可見小鎮湯泉(今湯池)地之便利,亦可見吾鄉與桐邑聯繫之緊密,雖高山深崖不可阻隔。小鎮因以繁華,百業繁興,米業、鹽業、油酒醬醋業、窯貨瓷器業、茶棧業、布匹綢緞業、中藥店業、飲食業、旅館客棧業,薪炭業,染坊,磨坊,以及作為溫泉小鎮所不可或缺的湯浴業,無不應有盡有,一時繁華無倆。而吾鄉鄉民與桐邑鄉民往來最為頻繁者,當為穿越岐嶺的的舒桐古道。

舒城文史:一曲龍眠水悠悠 舒桐古道話風流(二)

湯泉不可或缺的湯浴業

岐嶺者,亦舒桐二邑之界山也,巍巍然聳立於桐邑之卅鋪與舒邑之湯池間。其北昔有牧馬舊市洗墨池,故跡猶有存者;其西王姥山,乃白鹿銜花之故址,又有梅山,漢梅仙棲隱之處;南眺龍眠諸峰, 殘霞晚照間,昔有龍眠山莊,古人云三李所家,蘇黃所遊之故地也。 嶺分巢湖水系舒邑杭埠河一級支流龍潭河上游湯池河,與菜子湖水系桐邑孔城河上游之岐嶺河。 其東南接龍眠山脈,遠遠觀之,狀若龍之展舒於眾山之間。

舒城文史:一曲龍眠水悠悠 舒桐古道話風流(二)

巍巍龍眠山 (作者 張為)

岐嶺兩側,一條毫不起眼,條石鋪就的山間小道,時而蜿蜒于山坳,時而盤繞于山脊間。雖行走此路的鄉人日少,路面亦日漸荒蕪,然而它昔日的大名對於岐嶺兩側鄉民來說,可謂如雷貫耳,無人不知。這便是舒桐間曾經赫赫有名,行人摩肩擦踵的舒桐古道---岐嶺道。

舒城文史:一曲龍眠水悠悠 舒桐古道話風流(二)

眾山環繞的岐嶺道

舒桐古道,道聯二邑,西接舒邑茶菴(現湯池鎮茶亭村),東至桐城壩王街(現大關鎮岐嶺村),道路或築以堅土,或鋪以條石,或鑿於石壁,雖蜿蜒崎嶇,然明清之時,卻也是行人如織,絡繹不絕。曾問於族中耄耋長者,此路何人所修,修於何時,皆不可得,只知明清以來,其已然為舒桐二邑鄉間間道,至於其起源,惟留下一段流傳頗廣的神秘傳說。

舒城文史:一曲龍眠水悠悠 舒桐古道話風流(二)

舒桐古道---岐嶺道

據傳古代舒城有個朱天官,乃是一官人家,雖非地處京師,在我們一小小的縣裡,亦可算家大業大,聲名顯赫 。朱天官育有一男一女,年齡彷彿,適逢二八年華, 正是要託那紅葉給子女說親的時候。話說方圓幾十裡地,要說能和朱天官家門當戶對的,幾乎沒有。眼看子女年華漸長,而親事卻杳無著落,朱天官頗為心急。讓他與貧苦人家結親,門不當戶不對,自是不樂意的。原來這朱天官為官日久,很是積累了一筆財富,要是結了門窮親戚,媳婦每日裡沒事就往孃家裡拿東西,那可堪比割肉,叫人委實心疼。

舒城文史:一曲龍眠水悠悠 舒桐古道話風流(二)

風華正茂的朱天官女兒

就在這朱天官為一對子女的親事大頗費腦筋之際,離朱天官家百多里遠的廬江縣一大戶人家,也正為自己一對兒女的親事而勞心勞力。這戶人家姓張,家中老爺面黑如炭,與昔日人盡皆知的包大人比起來,恐怕也是不遑多讓,鄉人暗地裡皆稱之為張黑臉。這張黑臉,幾十年來也頗積得不菲家業,凡方圓百幾十裡地,說起張黑臉,真是讓人既妒且恨。既然家大業大,對兒女的終身大事,自是要門當戶對才好,挑來挑去,就給耽擱了。

舒城文史:一曲龍眠水悠悠 舒桐古道話風流(二)

急著娶老婆而無心讀書的張黑臉兒子

世間總有那耳目靈通之輩,得知朱天官與張黑臉兩家情況,於是便從中穿針引線,以掙得那份頗為令人垂涎的"謝媒禮"。在紅葉那如簧巧舌的一番撮合之下,朱、張兩家都還較為滿意。

舒城文史:一曲龍眠水悠悠 舒桐古道話風流(二)

前來朱天官家說媒的媒婆

於是就說到了談婚論嫁的事,這倒好辦,他女兒嫁給你家,你女兒嫁到他家,一舉兩得的事,但是雙方都想討個吉利,先娶對方女兒過門,再嫁女兒過去,一時僵持不下。話說在這之前,尚有一件事務需解決,原來這舒城和廬江之間隔了一座通天高的山,名曰岐嶺。此嶺山勢崔巍,草木蓊鬱,沒有大道,平時少有人來往,惟有樵道小徑聯通兩邑。娶親嫁女前,此路務必修通,否則迎親送親的隊伍無以通行。於是兩家約定,朱家自舒城這邊岐嶺腳將路修至岐嶺之巔,張家負責桐城那邊,誰先修到山頂,就可以先娶對方的女兒為兒媳。

舒城文史:一曲龍眠水悠悠 舒桐古道話風流(二)

初次見面的小兩口

於是兩家延請匠人,開山霹石,都想爭他個頭籌。熟料朱天官這邊方修到一半之時,不知怎的這張黑臉便已修到山頂,氣的朱天官的那張老臉也快變成朱黑臉了,實在想不通這張黑臉難道有神兵神將相助,何以修得如此之快。原來這張黑臉頗為狡猾,他修一段,留一段,再修一段,再把岐嶺頂那一段修好後,於是便登高一呼:我修到山頂嘍。讓朱天官吃了個不大不小的悶虧,同時這也決定了朱天官的女兒得先嫁到他張家。

舒城文史:一曲龍眠水悠悠 舒桐古道話風流(二)

朱天官和張黑臉修的舒桐古道

女兒出閣之前,朱天官不太放心,遂決定去未來的親家看看,探探虛實,這張黑臉家是否真如傳說中的那麼富足。張黑臉聽說親家要來,就玩了個心眼,原來這張家門前有一口大塘,他讓人用一層布給蒙了起來,上面放些柴草什麼的,使人看不出丁點兒道道。朱天官來了後,看著這張黑臉家是雕樑畫棟,簷角層疊,竟不奤於自家。看來看去,發現門前那麼大一塊空地,於是道:親家,你這哪都好,就是門前缺了一口明塘。張黑臉笑道:親家唉,這個容易,我馬上叫人挖,明年你再來的時候就可以吃上大魚了。來年,朱天官去一看,果然見一巨大明塘,對這張黑臉不禁又忌憚一分。

舒城文史:一曲龍眠水悠悠 舒桐古道話風流(二)

張黑臉屋前的明塘

朱天官女兒時而回孃家,經常說道:我家講家業大,到我婆家還早著在呢,我婆家到處都是元寶 ,迭害的那害的,碗櫃裡,穀倉裡,哪裡哪裡都是元寶。聽得朱天官很是不開胃,加上近期又聽說那張黑臉修岐嶺路的時候耍賴皮,頓時火冒三丈的道:清官本本臉,撐他幾個張黑臉(意思是本官把臉往那一板,要多少元寶,那些有事求本官的人就得送多少元寶,哪是他張黑臉比得了的)。這句話不知怎麼就被下人傳到張黑臉耳中,心想,這朱貪官也太看不起人了,於是便使壞讓人去告了朱天官一把,說他貪汙,把個朱天官給告倒了。

舒城文史:一曲龍眠水悠悠 舒桐古道話風流(二)

準備回孃家的小兩口

朱天官很是生氣,這時又得知了個驚人的消息:這張黑臉原來是個鯉魚精變的!這一驚非同小可,於是趁女兒回孃家之際,告誡女兒,回去後多留意,看看張黑臉洗澡的時候是不是用一個很長的大盆。如果是,偷偷地在盆裡放些針和鹽,萬不可伸張,為張黑臉知曉。這朱天官擔心女兒害怕,也不敢告知實情,僅僅讓女兒按計行事。回到婆家後,經過一段時間暗暗觀察,朱天官女兒果然發現這張黑臉每次洗澡都用一丈五的長盆,猶如江淮民間特大號的殺豬桶。朱天官女兒尋思著,果然有點古怪,於是按計偷偷的在盆裡放上些針和鹽。這天張黑臉照常去洗澡,一入澡盆便現出原形,幻化成丈餘長的大魚。這魚兒入水那是非搖頭擺尾不可盡興,這一擺尾那可不得了,只感到尾部一陣劇痛,盆水漸漸變紅,情急之下,張黑臉一躍而起,吧嗒一聲掉到地面,此時想幻化人形亦不可得,地上又缺水,疼得張黑臉是死去活來。不久,那煊赫一時的張黑臉竟就此死去,據說死去時,尾部插有數根熠熠生輝的銀針,空氣裡瀰漫著一股股鹹魚的味道。

舒城文史:一曲龍眠水悠悠 舒桐古道話風流(二)

在水裡的張黑臉(作者 VictoNgai )

朱天官大仇終於得報,至於張黑臉死後,兩家到底鬧得如何,漸已無人知曉。然兩家結親所修之條石古道,千百年來,就那麼靜靜地逶迤於岐嶺兩側,卻世代方便著舒桐二邑的鄉民。鄉民們走親訪友,燒香拜佛,鹹經此路,無不詠其功德,哀其境遇,兩家的恩恩怨怨也隨諸於悠悠眾口,愈傳愈遠,廣為人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