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倪萍的《姥姥語錄》,姥姥的教育方式,生活態度值得學習……

倪萍《姥姥語錄》通過描寫倪萍和姥姥一起走過那些有淚有笑,有滋有味兒的日子。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可親,可敬,可愛的老太太形象。姥姥不識字,卻有文化,有智慧,能從平凡的生活中總結出大智慧,大道理,鼓勵和溫暖著她身邊的每個人,對倪萍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她是千千萬萬家庭中普普通通的一位老太太,但又不普通。倪萍姥姥光輝而又平凡的一生給我們兩點啟示。

一,智慧如同儲蓄卡

倪萍很小的時候就被接到姥姥身邊,姥姥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關愛,照顧倪萍;在行為上做出表率,影響和教育倪萍,姥姥的溫暖和待人接物處事的智慧在幼小的外孫女的心裡紮了根,發了芽。一個教育家說過,孩子的成長,有70%的影響來自她的父母(或者陪伴她成長的人)。智慧如同儲蓄卡。

姥姥說:“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自己倒了,誰也扶不起你。”

姥姥說:“大花生、小花生吃到肚子裡都得嚼碎了,種在地裡可就不一樣了。好種子結好花生,孬種子結小花生。孩子也是這樣,你們都在跟前看著。我要是做那‘聰明’事兒,你們長大了就不聰明瞭。種下什麼種子就長出什麼果實”

姥姥說:“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肚子,這叫幫人;一鍋米你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幫你。”

姥姥說:“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想就通了,什麼人你看不慣換個個兒就看慣了。”

姥姥說:“有些事能使使勁,有些事啊就使不上勁了,天黑了,誰也擋不住嘍!”

姥姥說:“愛越分越多,愛是個銀行,不怕花錢,就怕不存錢。”

姥姥說:“東西不在多少,話有時候多一句少一句可得掂量掂量。有時一句話能把人一輩子撂倒,一句話也能把人一輩子抬起來。”

這些生活中的大道理,給不識字,沒文化的倪萍姥姥這麼一說,淺顯易懂,倪萍日後能夠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著名主持人,又戰勝很多困難不能不說是受了姥姥的點化,擁有了用之不盡的智慧和財富啊!在對待子女教育上,倪萍姥姥給我們做出了榜樣。姥姥在對待子女的教育上有智慧的引導,毫無吝嗇地誇獎,從不打罵孩子。姥姥說倪萍“臉皮厚,膽子大”,倪萍長大後走上熒屏,拿華表獎,是不是對小時候被姥姥欣賞,誇獎有力地回應呢?你對孩子有多欣賞,孩子就有多優秀!

想想我們有些做家長的,到底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做了多少有意義積極的影響呢?沒有吧,我們一到家就手機不離手,還教育孩子不要成手機控,教育孩子首先得自己要做出表率,嚴於律己。對孩子的調皮和缺點,有些父母不是像倪萍姥姥那樣循循善誘,而是粗暴訓斥,教育收效甚微,孩子不接受,最後父子或母子反目成仇的例子很多。我們真該學習下倪萍姥姥的教育方式。

因為智慧如同儲蓄卡,大人給孩子心田映射的東西,將會影響他們日後的人生。

二是要做一個有溫度,熱愛生活的人。

我也最知道姥姥了,她本質上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一副柔弱的肩膀,一雙三寸的小腳,熱熱鬧鬧忙忙乎乎地拉扯了一大群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走的時候是四世同堂。

讀完《姥姥語錄》,我合上書本,細細品味裡面的內容,一種撲面而來的清風清醒了我愚鈍的大腦。字裡行間都在述說著姥姥的情,姥姥的愛——姥姥對生活的熱愛,一個對生活厭倦的人是不會滋生出那麼多的故事的。倪萍姥姥生前愛家,愛子女,愛自己,怕老去。一年四季打理著房前屋後的菜園,就有著源源不斷的時令菜吃,愛養花。既使做餃子,包子,粽子等茶飯也都是有板有眼,怎樣掌握火候,怎樣拿捏式樣,不將就,做的人滿意,吃得人舒服。到了90歲的年齡,還要買和孫女用的一樣的祛斑霜。這些細節描寫,把一個熱愛生活,樂觀,積極向上的姥姥淋漓盡致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我們都是像倪萍姥姥一樣的平凡人,生活中有幸福也有失意,卻沒有倪萍姥姥那樣對待生活的態度。每個人既使活到100歲,才不過區區36500天,每活一天就少一天,熱愛生活就是要珍惜當下,就是要豁達樂觀,捨得放下。倪萍姥姥就是因為思想放得開,不屈從苦難,做生活的主宰者;因為看得開,才活得久啊!思想承載太多,就會長到身體裡,身體吃不消就會跨掉。如同《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整日哭哭滴滴,以淚洗面,多愁善感,終就會英年早逝。

這就是我讀《姥姥語錄》從中悟到的兩點人生道理,希望與大家共勉。

讀倪萍的《姥姥語錄》,姥姥的教育方式,生活態度值得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