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路上這麼多“坑”,看看那個被你踩中了?

據銀保監會披露,2019年上半年,保險業共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5537億元,同比上漲14.16%。

其中,人身險業務原保費收入佔了大頭,高達19644億元,同比上漲16.05%

隨著80後、90後逐步接手家庭的財政大權,並意識到保險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投保,為自己、也為家人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不過,有買保險的意識固然好,但投保路上套路多多,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忽悠瘸了。

今天,小編特別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常見的保險套路,幫助大家排一排“坑”。

投保路上這麼多“坑”,看看那個被你踩中了?

保險十大常見“坑點”

一、返還型長期意外險

“坑點”:借保費返還功能“騙錢”;限制投保靈活性。

重疾險因為保費貴,出一個滿期返還的保障功能無可厚非。可是你一個年保費才兩三百的意外險跟著湊什麼熱鬧?

出事了賠保額,沒出意外返保費,聽起來沒毛病,但保費卻是比原先翻了好幾倍。這不是明擺著借保費返還的噱頭斂財嘛。

另外,和重疾險、醫療險這類健康險不同,意外險對被保人幾乎沒有年齡和健康的限制,保費也不會漲價。

所以,買長期意外險根本沒有必要,一年期的意外險就夠用了,還能常換常新,選擇每年最優質的意外險。

二、號稱能賠十次的重疾險

“坑點”:華而不實,獲賠概率低。

“最多能陪6次、8次……甚至10次!每次給付基本保額,有的保額還能逐次遞增。”

市場上,一些多次賠付型的重疾險都拿賠付次數做文章,不斷抬高賠付次數,好像賠的次數越多,產品就越好一樣。

但實際上,人的一生短短几十載,生個2、3次大病就頂天了。連續10次?這誰頂得住啊!

再加上這種多次賠付的重疾險都會設置重疾分組和賠付間隔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理賠的難度,想要多次獲賠概率極低。

所以,一般購買單次賠付的重疾險就可以了,就算要買多次賠付的,承諾賠付2、3次的也足夠了,次數多了意義不大。

三、大而全的“萬能”保險

“坑點”:多而不精,保障存在缺失;價格昂貴。

有這樣的一種保險,重疾、壽險、意外、醫療啥都保,還自帶滿期返還功能,似乎一款保險就能解決所有的保障問題。例如,XX福。

對於“懶癌”晚期患者來說,這樣的保險簡直再好不過了。可是,像這樣大而全的“萬能”保險往往就是最大的“坑”。

看似啥都保,但卻什麼都保不精。重疾保障落了輕症,壽險缺了全殘保障,意外保障漏了意外醫療之類的事情很常見。

這類保險通常有個共同特徵,那就是——重疾、身故、滿期金共享保額,三選一。

最重要的是,此類產品的保費都賊貴賊貴的,可能還沒有你單獨購買三四款保險便宜呢。

四、捆綁身故的重疾兩全險

“坑點”:重疾、身故僅賠一次。

現在很多重疾險都增設了身故保障責任,既保身故又保重疾,被稱為“重疾兩全險”。

重疾兩全險看起來一險雙用,保費比單獨買兩款產品便宜了很多。

但保險公司哪裡會讓你佔這個便宜?重疾兩全險的重疾和身故只能賠付其中一項。

也就是說重疾確診賠付了保險金之後,身故的保障責任就失效了。

所以說,捆綁型的保險產品一般都不怎麼靠譜,買保險千萬不能貪這種小便宜。

五、大肆營銷即將停售的產品

“坑點”:停售的大部分都是垃圾產品。

有些保險代理人為了衝業績,經常和客戶說某某產品保障太好,保險公司要虧本停售了,想買的要抓緊時間。

誰也不會把生金蛋的雞往外扔。真正的好產品,保險公司哪裡捨得停售啊,捧著還來不及呢。

停售的保險產品除了要升級之外,大部分都是垃圾產品。

要麼是產品滯銷,年度累計保費少於100萬,且銷售件數少於5000件,保險公司主動停售。

要麼是產品違規,某個條款引起歧義或者某種保障功能違反了保監會的規定,被保監會強制下架。

不過,也有一些例外情況,比如今年2月底停售的守衛者一號,是由於百年人壽股權變更,一改過往激進的發展策略而停售的。這在保險界都屬於難得一見的“清流”了。

六、病種濫竽充數的重疾險

“坑點”:輕症、特疾保障的病種缺斤少兩。

重疾險所保障的重大疾病因為有銀保監的規定的25種高發重疾打底,保險公司只能乖乖承保。

而輕症和特疾並沒有一個官方的保障名單,這就給了保險公司很大的“發揮空間”。

很多重疾險所承保的輕症病種缺三短四,常見的八大高發輕症只保了幾種,保障存在較大漏洞。

還有的特疾保障“注水”現象嚴重,明明說的是少兒特疾,卻加入了很多成人才比較高發的病種,不是資深的“保民”還真發現不了。

所以,買重疾險的時候要重點關注輕症、特疾的病種設置。具體的輕症、特疾高發病種有哪些,可以參考九尾君之前寫過的文章哦。

七、報銷限制多多的醫療險

“坑點”:設置多重報銷障礙,獲賠難度大。

別看有的醫療險保額高,承諾可以報銷5、600萬的醫療費用。但真到了生病的時候,卻發現這也不賠、那也不賠。

有的只保住院醫療,特殊門診、門診手術、特殊前後門急診等門診醫療費用不在保障範圍,只能自己掏腰包。

有的則設定了單項費用限額,比如說每日床位費只能報銷500元,超出部分也要自己掏腰包。

還有的在報銷天數上做文章,比如同一種疾病引起的住院,最高只能報銷90天。萬一得了什麼重疾需要長期住院觀察治療怎麼辦?90天完全不夠用啊。

所以,相比報銷額度,我們買一款醫療險要重點關注其報銷範圍和限制條件是否合理。

八、宣稱高收益的年金險

“坑點”:固定收益低,保單分紅不確定。

年金險的收益通常由固定返還金、萬能賬戶和保單分紅構成。

其中,只有固定返還金是能確定拿到手的。至於收益率,銀保監規定不能超過4.025%,還沒餘額寶降息之前的收益高。

保單分紅也是不確定的,分為低、中、高三檔,給不給?給哪一檔?都是保險公司說了算。

至於萬能賬戶,存款利率實際還沒有人家銀行高,資金“凍結”時間又長,傻子才用。

如果有其他理財渠道的,小編不建議你買年金險。

九、只買大公司的產品

“坑點”:大公司品牌溢價高,產品可能偏貴。

很多小夥伴總喜歡去平安、國壽這樣的大公司買保險,嫌小公司沒有名氣、實力不夠,擔心影響賠付。

小編就這一點也多次解釋過了,目前我國還沒有任何一家保險公司倒閉的記錄,而且再小的保險公司都有2個億的註冊資金打底呢。

更何況,大公司的產品也不一定好。像是平安這樣的大型保險公司,之所以知名度廣,那也是在宣傳上下了血本的。

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成本最終可能會由消費者買單。

所以,同樣的保障功能,大公司的產品可能會比小公司的貴很多。

當然了,小公司的產品也不乏坑貨,產品好壞和公司關係不大,怎麼選?看條款!

十、誤以為健康告知不重要

“坑點”:容易遭到拒賠。

在買保險,尤其是買重疾險和醫療險這樣的健康險時,要尤其關注健康告知,遵循“有問必答,不問不答”的原則。

千萬不要聽信一些保險代理人的鬼話,覺得“健康告知無關痛癢,隨便填填就可以了。”

作為保險公司決定是否承保的依據,健康告知還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有既往病史卻沒有如實告知,出險被拒賠了都沒地方說理去。

寫在最後:

保險不是你想買就能買的,沒有一定的保險知識打底,很容易買了“坑爹”的產品還不自知。

完美的保險配置才是給自己以及家人建立安全的“避風港”。

保障不足、漏洞百出的保險或許能抵禦一時的“小風小浪”,但當真正的飆風來襲,則隨時有傾覆的風險。

所以說,買保險可是一門大學問。不知道怎麼買保險?那就諮詢小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