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月貿易數據好於外媒預期 特朗普宣佈暫停資助WHO遭美媒質疑|疫情防控面對面

中國3月貿易數據好於外媒預期 特朗普宣佈暫停資助WHO遭美媒質疑|疫情防控面對面

輿論風向標

一、重要輿情特徵

4月14日至15日期間,中國海關總署公佈中國3月貿易數據,提振了輿論信心。持續受到關注的武漢“網紅”窗簾也終於迎來大結局,網友紛紛叫好。此外,援鄂醫護人員就餐免單遇刁難、外派出差後隔離期被開除等話題也引發網絡爭論。國際輿論方面,特朗普宣佈暫停資助WHO成為最受關注的話題。

(一)中國3月貿易數據好於外媒預期,市場憂慮4月數據恐不容樂觀

4月14日,中國海關總署公佈最新外貿數據,3月進出口額同比雙雙突破外媒早前的預計。其中,3月出口額1.29萬億元,下降3.5%。而早前路透社綜合31家機構預測中值,預估中國3月份出口額將同比下降14%,華爾街日報則預計將下降15.9%。此外,3月進口額同比不降反升2.4個百分點,錄得1.16萬億元。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認為,當前中國經濟逐漸從1-2月份的壓力中恢復,復工復產持續推進。近期財政、貨幣的對沖政策不斷髮力,專項債、特別國債等更多政策已在路上,政策刺激有助於中國經濟進一步復甦。不過,有關數據仍未擺脫下滑的態勢。同時,由於我國主要貿易伙伴受疫情影響主要自3月開始,市場憂慮或對4月或二季度進出口帶來較大影響。

(二)武漢“網紅”窗簾等到主人歸,媒體點贊疫情中的愛心湧動

從2月中旬開始,武漢一網友連續2個月拍攝鄰居家窗簾飄出窗外的視頻引發關注,與此相關的話題也頻頻登上微博熱搜。網友不斷喊話,希望窗簾的主人趕緊回家把它收起來。近日,窗簾的主人平安歸來,這部以窗簾為主角的“連續劇”就此結束。網友紛紛表示,這是最好的結局。對於廣大網友守望互助的愛心,媒體發文點贊,指出那位天天記錄紅窗簾起舞的武漢市民,以及千百萬與之共鳴的網友,傳遞著溫暖,也傳遞著磨難中的“不服”與期待。冬去春來,窗簾是這段齊心抗疫歷史的見證者,更是一面象徵著勝利的旗幟。

(三)援鄂醫護人員就餐免單遇刁難,公眾呼籲商家應言行合一

近期,太原一家烤肉店打出宣傳口號,稱本市援鄂醫護人員就餐可免單、家屬可半價。但當身穿援鄂工作服的顧客前往就餐時,卻被要求出示戶口本等證件。網友紛紛質疑商家是在故意刁難、藉機炒作,但也有部分網友指出,確認身份本身沒有問題。由於此前已有多起蹭醫護人員熱度的營銷事件發生,公眾對此事異常敏感。有評論指出,商家既然主動承諾了,就應該言行合一。在此事上,誠信既是最基本的商業道德,也是對廣大醫務工作者最起碼的尊重。同時,對於公開允諾後不予兌現、甚至百般刁難的行為,市場監管部門也有必要及時介入,依法依規予以處理。

(四)外派出差後隔離期被開除,輿論批評借疫情“花式裁員”

近日,瀋陽一男子在外派出差返回後,被社區告知需隔離14天,然而在隔離期間,所在公司卻以曠工為由將其開除。事件被曝光後,輿論呈現一面倒的態勢,不少網友批評公司做法不地道。數據顯示,疫情期間類似的借疫情“花式裁員”現象普遍存在。對此,有評論指出,如企業確實存在生產經營困難,應當與職工協商,想辦法穩定工作崗位。即便真要裁員,也應按照《勞動合同法》和相關規定要求,進行經濟補償。還有評論建議,有關部門應從立法和制度層面上規範企業“花式裁員”等違規行為,對企業員工的基本權益實施有效保護,使他們能夠真正從權益困境中走出來。

(五)特朗普宣佈暫停資助WHO,美媒質疑其試圖轉移責任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4日在白宮新冠疫情簡報會上宣佈,他已指示美國政府暫停向世衛組織(WHO)撥款,稱WHO在處理新冠疫情上不力,導致疫情在全球大暴發。CNN評論說,特朗普宣佈這一消息之際,世界正處於數十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之中,他憤怒地回應美國媒體對其抗疫不力的指責。美國媒體最近紛紛質疑,特朗普是對疫情危機輕描淡寫,還是忽視了疫情嚴重性的相關警告。《紐約時報》評論說,特朗普試圖轉移責任,但他並未解釋為何美國政府無所作為,也未回應他在1月31日宣佈對中國的旅行限制後,到3月13日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之間,白宮做了哪些努力。

(六)欠發達地區或成“新震中”,媒體強調勿讓其成防疫體系“孤兒”

近日,歐洲重災區的意大利、西班牙出現了拐點的跡象,美國的住院率也開始企穩,有好轉的跡象。然而,疫情向印度、非洲等欠發達地區擴散的趨勢,已經引起世界的關注。輿論普遍擔憂這些地區會成為疫情的“新震中”。有評論指出,在新冠疫情的前半程,人們關心的是醫學和政治。即將到來的下半程,將會提醒人們經濟發展水平是決定性的因素。評論同時強調,不能任由欠發達地區成為疫情防控體系的“孤兒”。團結攜手、守望相助,才能共同對抗新冠病毒這個異常強大的敵人。

(七)霍普金斯大學修正疫情數據,輿論關注美國疫情何時到“拐點”

北京時間4月14日7時左右,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新冠肺炎疫實時統計數據出現錯誤,顯示全球確診病例已超過200萬,隨後這一數據被修正回200萬以內。該大學將錯誤歸因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統計數據異常,導致該州數據暴增10餘萬。對於美國的疫情發展,輿論普遍關注三點,一是疫情何時能到“拐點”,二是何時能復工復產,三是未來還有哪些風險。在上述數據被修正後,美國的疫情發展再度吻合了研究人員預測的趨勢:正在接近峰值。相關專家也表示,當前美國疫情正到達峰值,並開始出現下降。但許多州和城市的病例數仍在快速攀升,並且可能會持續數週。

二、輿情趨勢與風險分析

(一)儘快完善邊境小城的防控部署

近期,綏芬河等邊境小城因境外輸入性病例暴增而備受關注。輿論認為像綏芬河、滿洲里這類邊境口岸城市,相對大城市而言醫療資源不足,人力物力緊張,防控能力較弱,在驟然升級的疫情防控形勢下,很容易出現缺漏。因此,鑑於當前境外疫情形勢嚴峻,在國內各大城市疫情防控有序進行的同時,要特別注意加大邊境地區管控力度,實時監測貨運情況,繼續加強對邊境小城醫療資源的支援,嚴格規範日常防控,做好外防輸入工作的常態化。

(二)幹部帶頭消費要守住“不強迫且非公款”的底線

近期,黨政幹部帶頭消費的字眼在社交媒體上頻頻出現。媒體發文提醒,黨政幹部畢竟身份特殊,什麼樣的刺激消費行為是恰當的,何種策略又容易走偏,對此要有基本的判斷。首先政策主要是以倡導為主,要守住個人消費而非公款消費這條底線,如為體現示範效應,可以在細節上多一些策劃。其次,既然是個人消費,就由不得半點強迫。在倡導和激勵之間要做好平衡,避免好心辦壞事。

(三)警惕復產能率玩數字遊戲誤導決策

《新華每日電訊》評論關注復工復產中的“復產能率”低效問題。指出在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統籌推進之際,一些地方統計數據顯示“復工率”已是較高水準,但實際的“復產能率”仍在低位徘徊。“復工七八成、復產三四成”的現象客觀存在,亟待重視。如果各有關地方、單位上報的復工復產數據與實際情況有較大差距,會直接影響對於當前實際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判斷。數據不實、不準,容易導致決策出現偏差,為戰“疫”埋下隱患。

中國3月貿易數據好於外媒預期 特朗普宣佈暫停資助WHO遭美媒質疑|疫情防控面對面

編輯:楊暢(實習生) 責編:邱越

來源:新媒體智庫(ID:athinktank)

中國3月貿易數據好於外媒預期 特朗普宣佈暫停資助WHO遭美媒質疑|疫情防控面對面中國3月貿易數據好於外媒預期 特朗普宣佈暫停資助WHO遭美媒質疑|疫情防控面對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