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公司裡30幾歲還沒有結婚生子的女性?

夜問心


1、首先我想請問這個問題的重點是在30歲?還是在沒結婚?我認為,只有應該結婚的對象,沒有應該結婚的年齡。結不結婚,要看是否遇到心儀的對象,對方剛好也是希望跟你共度餘生的。我們不應該把結婚當成一項任務,一個目的,到時間了就必須找個人結婚,不管對方是否合適我們,不管我們是否愛他,這是不對的。結婚不是工作,不應該給它設定完成的時間節點。不能因為到了dead line而退而求其次。

2、兩個人能走到一起,肯定是因為他們命中註定有緣分,百年修來同船渡,千年修來共枕眠。沒有走到一起,說明真正屬於你的緣分還沒到,莫強求!因此無論是25歲沒結婚,還是30歲結婚,甚至40歲沒結婚,它們的本質是一樣的,不應該用年齡30去把他們差異化。

3、我今年剛好30歲,沒結婚,但是我內心一直渴望結婚。遇過不少的人,但是並沒有一個讓我想共度餘生的。所以我寧願頂著巨大的壓力,去等待對的那個人出現。因為我知道,只要是對的你,等待再長時間也是值得的。


大牌Judy姐姐


首先,看看中國剩女的情況:

超過27歲未婚的被歸為剩女,從理論上說,中國女性找對象應該不成問題,但現實生活中卻有越來越多的中國職業女性說,她們難以找到與自己般配的另一半。還有一些女性說,在經過多年艱苦學習後,她們希望30歲之後仍能享受一段人生自由,而中國社會普遍認為女性在30歲前就應安頓下來。

研究表明:中國婦女最佳生育年齡為23~30歲,父親在30~35歲,母親在23~28歲時生下的孩子易成才。

晚婚化是全世界都存在的問題,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便是日本。日本是全世界晚婚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以男性來看,2005年日本人口調查統計:25歲到29歲未婚率是71.4%,30到34歲的年齡段有47.1%的男性未婚。50歲的男性未婚率是15.4%。那麼看看女性這邊如何呢,25歲到29歲的女性未婚率在2005年上升到59.0%。雖然低於男性但依然不容樂觀。2005年,30歲到34歲的女性未婚率是35%,50歲的女性未婚的有6.8%。而以上所有數字依然呈上漲趨勢。

其次,看看中國剩女多寡

2009年,據相關數據顯示,北京剩女已突破了55萬,而這僅僅是保守數據。《海峽時報》一篇文章稱北京剩女數量已達80萬,創世界之最。心理學研究還發現,相對於剩男,剩女要承受更大的壓力,也更容易遭遇心理危機,因為她們年過27歲就算剩了,而男性可以被容忍到35歲。上海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某公司曾舉辦大型白領男女公園相親活動,組織者費盡心機說要平衡男女比例,但是結果官方說法是收效甚微,男女比例3:7。

所以說30多歲未婚已經不是啥稀奇的事情。

最後,看看大齡職場女性未婚的原因

心理原因

1、傳統觀念與太快的生活節奏矛盾衝突所致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指出,從整體來看,我國20至30歲的男女比例大體相當,但人口結構不均衡,在大城市單身女性比例偏高。這是因為,城市女性接受完高等教育、職業生涯步入正軌時,年紀已經不小。中國傳統的婚姻匹配一直是男大女小、男強女弱,而現代城市中,沒有多少行業對男性特別依賴,女性與男性同樣優秀。女性想尋覓年齡比自己大、能力比自己強、地位比自己高而又情投意合的伴侶,可謂難上加難。許多剩女雖然受教育程度很高,但思想卻傾向於傳統,非條件在自己之上的男性不嫁,卻很少主動出擊追求。所以,不少剩女是自造出來的。

要求高,又不好主動出擊……

2、眼光過高,挑來挑去不知所措,習慣了一個人的自由

論知識文憑比剩女要差的女孩子卻一個個成家,這讓剩女的父母急在心裡,相親成為剩女們不可避免的交際。最近三個月參加過相親的剩女佔了調查數的71.25%,其中6成剩女相親兩次,3成相親1次,1成相親3次以上。而剩下28.75%最近沒有相親的剩女表示,曾經有朋友、同事、家人介紹男朋友,並不排斥相親。

都市女性文化程度、經濟能力和社會地位越來越高,選擇伴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再加上獨立性強,不存在“嫁漢吃飯”的依賴思想,所以越來越多優秀的女性寧願單身。過習慣了一個人的自由,不願要那份所謂的二人幸福。

3、用情太深,太傻太痴情,重了前男友的毒太深,久久難以自拔

分手這兩個字無疑是戀人之間最令人傷心的詞語了,而這兩個字從剩女們口中蹦出的比例高嗎?調查顯示,提過3次分手的剩女比例最高,佔34.72%,其次便是2次主動提出分手的剩女,佔22.34%,提過1次分手的佔17.45%,提過4次和5次分手的比例為14.99%和8.78%,從沒主動提過分手的剩女僅佔1.72 %。

剩女們為分手後悔過嗎?55.31%的剩女稱自己後悔過,其中還有26.77%的剩女甚至後悔過2次。對舊情人戀戀不忘的剩女,佔總數的77.65%,但這些戀舊的剩女心中,八成以上剩女不忘前任。

初戀或者前任難忘,都是不理智的表現,學會放哈,咖啡都懂得了放哈,何況我們會思考能進步的女人那!

4、享受自由,心中產生不結婚的念頭,念頭或許才是種子,或許已經發芽

在女人30歲不結婚就成老姑娘的傳統觀念裡,單身女性被有色眼鏡惡意中傷。然而,這一現象正在逐漸變化中,因為她們中的很多經濟獨立,擁有話語權和社會地位的女性,不再是被迫剩下來的稀缺物種。

女性主動追求單身,正是因為她們自主能力增強了,單身女性們開始反思傳統婚姻中的女性角色,在對傳統性別角色作重新審視後,女性更能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結婚後要掙錢養家、永遠做不完的家務,想到這些很多單身女性們感嘆:人生苦短,要好好地、明明白白地活。

單身女性的出現,反映了女性獨立於家庭之外的獨立主體性的產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她們過著一種自主的生活,進入婚姻是一件可以等待和選擇的事情,而不是一件被迫去完成的事情,一些人選擇主動單身,這是現代人生活方式多元化的一種體現,我們應該尊重她們對生活方式的選擇,但為了更多男性不打光棍,建議扼殺此生不婚的念頭,除非特殊心裡狀況不可挽回。

5、匹配男性少,無法找到能夠與其可以模切結合之人

很早以前,就有人從交易學角度分析過男女不同的擇偶觀:如果把男人、女人按照優秀程度分為ABCD四種的話,A男想找A女,B男想找B女,C男找C女,但ABCD女都想找A男。

優秀的大齡女青年會被剩下的原因是:條件太好,年紀又不小。通常而言,男性對女性審美基本就三點:一是年輕漂亮的;二是最好溫柔一點;三是純潔的處女。

女人通常喜歡比自己強的男人,因為A男有更多的資源。這也是為什麼所有的女人都喜歡A男的原因。他們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擁有最大的挑選權。

職場暖心人虎虎結語: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年齡對男女卻並不公平,女人的年紀越大在婚戀市場中相對越貶值,而大部分男人貌似卻恰恰相反。因為男人永遠喜歡年輕貌美的女孩,但不少女人就喜歡找叔型男友,年長的男人更懂女人,也更成熟,所以大叔很壞卻招人愛。所以,大齡男們不是被年輕貌美的小女孩搞定了,就是不願意和任何人定下來,剩下大齡女徒傷悲,一不小心,幾年過去了,步入40歲行列,當然,40歲女性明星例外,人家那不缺金子,不缺男神,屁股後面跟著一大幫排隊的,40多歲那身材臉蛋保養的也不差,再說,一聽是明星,小鮮肉們壓根不看年齡網上貼,舉個例子,一個50歲的女星⭐,如果公開徵婚,別說圈內搶手,撇開圈內,圈外小鮮肉會在乎她年齡嘛?不會。所以說大齡女星除外。

好,我是你的職場暖心人虎虎,最後想說,如果你是剩女,不要覺得不好,因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是你的錯,你依然風采依舊,愛你的那個白馬王子在遠處默默的等你。不能匆匆把自己嫁了,也不能條件太苛刻,把自己熬到清純和青春不在,是自己孤單下去……









HRM職場人職場事


“職場踐行者”觀點:在職場中三十幾歲還沒有結婚生子的女性並不在少數,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路線和生活追求,我們應該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她們。

李琳出生於1991年,2019年6月獲得北京大學博士學位,被南方醫科大學以“優秀學術骨幹”引進,任基礎醫學院院教授,並擔任博士生導師。

這樣優秀的人才,畢業時已經28歲,30歲之前完成結婚生子,基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那我們該怎樣看待她呢?

隨著社會的發展,求學經歷的不斷加長,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理念逐漸提升,一個人踏入職場的時間再不斷延後,結婚生子的計劃就更加漫長。

對於三十多歲還沒結婚的女性同事,生活中十分常見,我將分享身邊的兩個事例並分別談談自己的看法。

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單位有一位女同事,芳齡30+,女性的年齡都是不可觸碰的秘密,在此我們就不精確到小數點前一位了。入職公司11年,現在依然單身。

公司比較講究人文關懷,對員工的生活也特別關心,特別是支部書記,可是為她的人生大事操碎了心。

同事前幾年還勉強答應去見個面,看個電影,對方也都是醫生、公務員這樣的優質男士,但每次都是以失敗告終。

這兩年,索性直接拒絕一切介紹,鐵了心要將單身生活進行到底。因家庭條件還不錯,根本不愁吃穿。

每逢節假日,必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單身旅遊,天南海北,看遍世間大好美景,領略無數波瀾壯闊,可謂一個逍遙自在。

很多人都不理解她的行為,可她卻用一句話反駁,讓他們啞口無言。

面對別人的不解,她平靜地說:我可以想象自己結婚生子以後的樣子,那不是我想擁有的,現在我只想擁抱自由,擁抱無拘無束的生活。

事實的確如此,我們過好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好,何必將自己的生活方式強加到別人身上呢?

求學之路加長,結婚生子推後

我有個表姐,父母都是公務員,就她一個孩子,從小有些嬌生慣養,很多事情都是隨著她的性子來。

大學期間,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的突發奇想,一心想到法國留學。畢業後,也沒找工作,在家裡自學法語,經過三年的苦心學習,終於通過語言考試,成功申請留學法國。

在法國一待就是五年,去年回國創業,又將所有的心思放在創業的各項繁雜事務中,根本無心考慮結婚生子這樣的私人事情,到現在依然卜然一身。

家裡兩位老人已經退休,每次看到別人抱著孫子孫女在樓下散步,羨慕的不行。但又管說服不了表姐,只能翹首企盼。

像李琳和表姐這樣的大齡“剩女”十分常見,特別是在職場中,那些一路讀到博士才出來就業的優秀人才一畢業就已經接近三十歲這個年齡。

初入職場,她們更願意將全部精力鋪在事業上,將自己所學知識付諸實踐,體現自己的價值,實現自己的抱負。結婚生子的事情只能往後再放一放。

結語

無論是選擇先立業再成家,還是追尋星辰和大海,這些都是社會快速發展下正常的生活方式,與先成家再立業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對待這樣的同事,我都會持一種欣賞的態度,因為她們沒有被傳統世俗下的生活思維所束縛,而是追尋自己的內心。

按照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生活,是自己的權利,也是一個人的自由。

歡迎關注@職場踐行者 PMI認證PMP專業人士,500強企業項目經理,多年團隊管理經驗,持續更新職場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