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什麼餡的餃子好吃,為什麼?

恩澤萬里福氣多多


大家好,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樣愛吃餃子的,特別是蘸著調的醬汁就特別的好吃。餃子又稱水餃,已有一兩千年的歷史。餃子現在不僅在受到我們中國人的喜愛,就連外國人吃了我們的餃子就會豎起大拇指,稱讚我們的餃子好吃和美味的。餃子是用麵皮包著餡用水煮成的,餃子的餡料也有很多的口味,有肉餡的、素餡的、海鮮餡的。根據個人的愛好調製餃子的餡料。不過我還是喜歡豬肉大蔥餡的餃子,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餃子的做法。食材用料:豬肉、麵粉、香菇、大蔥、鹽、料酒、蒜、姜、醬油、食用油。

1、把300克的麵粉倒入盆裡加入少許的鹽先用手攪拌均勻,在倒入事先榨好的胡蘿蔔汁或菠菜汁開始攪拌麵粉,在加入蔬菜汁的時候一定要邊加蔬菜汁邊攪拌麵粉,直到麵粉攪拌成雪花狀在用手把麵粉揉成光滑的麵糰,然後將麵糰上面蓋上潮布或者保鮮膜讓麵糰醒一個小時左右。

2、在醒發麵團的這段時間我們把餃子的餡料調好。我選用的豬肉帶有一些肥的,這樣的肉做出的餃子嚼在嘴裡比較香。先把豬肉切成丁、然後剁成肉泥,將肉餡放入盆裡用手摔打上勁兒 再加入適量的鹽、生抽、料酒、芝麻油、胡椒粉、在打一顆雞蛋進去,然後朝同一個方向把肉餡攪拌上勁,然後在蓋上保鮮膜將餡料醃製二十分鐘。

3、把香菇洗乾淨後切成末、姜切成末、蔥洗乾淨後切成蔥花一起放入到肉餡盆裡在放入少許的鹽和生抽繼續朝一個方向拌勻。

4、麵糰也醒發好了放在乾淨的面板上切出一半的麵糰,在揉搓成長條分成大小均勻的小面劑子,把面劑子用手按扁擀成中間厚圓圈稍微薄一點的麵皮。把麵皮上面放上肉餡,先中間後兩邊的把麵皮捏成元寶形,第一個餃子的生坯就出來了。接著把剩餘的餃子都包好

5、鍋裡放入水用大火把鍋燒開,等到水沸騰後下入餃子,蓋上鍋蓋,等到鍋中再次沸騰後加入半碗的水到鍋裡繼續煮,等到餃子全部都浮起來變成透明的就可以撈出來放入碗裡。

6、下面開始調醬料,將蒜切成末放入到碗裡,放入白芝麻和辣椒麵、鹽、醋、雞精,然後在乾淨的鍋裡倒入適量的油燒熱,等到油冒出煙來起鍋把熱油倒入蒜末碗裡攪拌均勻,蘸料就做好啦。

7、接下啦就享用美味的時間了。

如果我們做的肉餡餃子的話一定要把餃子在鍋裡多煮一會,水開可加入三次水讓肉餡在鍋中成熟才可以撈出來。我喜歡的餃子餡兒做法就分享完了,希望你能按照我分享的做法做出好吃的美食了,首先要謝謝你的閱讀,也希望你能夠幫忙轉發!👋






月半霖兒家常菜


都說東北餃子好吃,作為東北人的我一臉茫然,為什麼呢?

大概是因為我們喜歡吃餃子,有事沒事經常包,正所謂“熟能生巧”吧!

就我們家來說,一個禮拜怎麼著也得包兩次餃子吃,這樣的頻率,足以誕生一鍋好吃的餃子了!😂

東北的餃子,“萬物皆可包”。常見的咱們就不說了,夏天各種蔬菜上市,什麼茄子、豆角、西葫蘆、黃瓜等等等等,都能包!

眾多餡的餃子中,您一定不要錯過的是酸菜餡餃子 ,東北獨有的特色。酸菜的酸融入肉餡的香,那味道真的是別有一番滋味啊!

【原材料】

豬肉 酸菜 大蔥 姜

【製作步驟】

1.豬肉剁成肉餡,加入熟油順一個方向攪打上勁。我喜歡加一點點香油,吃起來更香。

2.酸菜剁碎,多清洗幾遍,攥幹水分。放進肉餡中。

3.再加入蔥花、薑末,鹽、十三香、醬油、味精、一點點白砂糖,繼續攪打上勁。

這樣,酸菜餡就拌好了,可以開始包餃子啦!

東北酸菜是用大白菜醃漬成的,可以吃一個冬天外帶一個春天,燉豬肉、燉大鵝、炒粉條、烙餡餅……老好吃了!

一定要來嚐嚐奧!

我是小丫蛋兒,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在東北歡迎您的到來!


小丫蛋兒


“酸菜餡餃子最好吃”!生活了四十多年,無論是誰問起我什麼餡的餃子好吃?我會毫不猶豫地說出這句話。對我而言,酸菜餡鉸子,反映了兒時記憶,體現了濃濃鄉情,代表了媽媽的味道。


我出生並生長在黑龍江農村,70後的人一定和我一樣看到和經歷了家裡每到冬初淹酸菜的情景,這可能是東北農村家家戶戶最有代表性的勞動了,那些枯燥的體力勞動、單調的“菜香”,曾經“教育”了我們的肌肉,也“馴服”了我們的腸胃,甚至永久“固化”了幾代人的思維。在我兒時的記憶中,貧困的家裡似乎只有在春節時才能吃上幾頓餃子,那時黑龍江農村的冬天,只有酸菜、土豆是家常菜,而用酸菜包餃子,是唯一的選擇。

兒時的春節回憶,除了能吃上平時見不到的豬肉燉粉條、小雞燉蘑菇等“高檔”菜之外,最令人垂涎的就是酸菜餡餃子了,那時由於家貧買不起太多的豬肉,因此酸菜餡裡肉的比例很少,濃郁的酸菜味更加突出。每當這時,媽媽和姐姐會包上幾蓋簾(農村有秸杆做的廚房用具)的餃子,除了春節煮上夠吃的,其他的餃子都放在戶外的冰天雪地裡凍上。給我印象最深的一件吃餃子的工具是——深褐色的蒜缸子和已被蒜汁浸透的搗蒜用的杵子,記得當時父親對我們說,這件蒜缸子已用了九十多年了,是爺爺在偽滿洲國時在縣裡買的一件“貴重物品”,之後每次吃餃子都用這個缸子搗蒜,用過後小心翼翼地放置起來。

18歲時,我參軍入伍離開家鄉,除了魂牽夢繞的故鄉讓我懷念外,其中最難忘的還是媽媽包的酸菜餡餃子。後來軍校畢業提幹在城市安了家,每次家裡吃餃子,我都會讓愛人給我包酸菜餡的,剛開始吃不出媽媽包的味道,原來愛人認為酸菜餡餃子多放肉才好吃,可是肉多了酸菜味就淡了,自然沒了兒時的感覺和媽媽的味道。後來再吃酸菜餡餃子時,妻子有意少放肉,多次中和勾兌餃子餡之後,終於,也吃上了媽媽的酸菜餡餃子味道。並且,媽媽包餃子時的感覺,吃起來的味道和一世的情感延續,在妻子身上得到了傳承。

在我到城市安家後,哥哥、弟弟們陸續都來到城裡工作置業。2007年,哥幾個商定,將父母正式接到城市生活,老爸老媽在家鄉起程前,我反覆叮囑他們,一定要將家裡吃餃子用的蒜缸子、蒜杵子給我帶來。可等我在車站接到父母,看到他們在一個沉重的揹包裡拿出來五個石頭做的粗糙的蒜缸子時,我百思不得其解,媽媽認真地對我說:“你們哥五個,不能給你一個人帶,在鄉里買了五個一起背來了”。那一刻,我哭笑不得……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如今,每到逢年過節特別是春節家庭聚會時,全家40多人圍聚在近90歲的父母身邊,吃的必然還是酸菜餡餃子。可在城市出生的兒子,他最愛吃的餃子可不是酸菜餡的,而是他認為世上最好吃的,只有他媽媽給他包的——韭菜蝦仁餡的餃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