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时代:东日本城池——集实用性和多样性于一体的罕见风格

东日本的城池,既有建立在水面上被称为“浮城”的忍城,也有建立在交通要道上扼守一方兼具交通和军事价值的大垣城,甚至有构造极为复杂,花费56年时间建成的新发田城……东日本城池在外形上不及近畿的威严与美观,在构造上不及西国城池那般坚如磐石。但东国城池大多风格独特,不拘泥于固有形式,其实用性和多样性可能是历史上极其罕见的,也正是这种

强调城池的实用性和功能性的思维,东国城池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

日本战国时代:东日本城池——集实用性和多样性于一体的罕见风格

一、

对大多数人来说,印象中的日本城池基本是巍峨的石垣,满水的护城河以及雄伟的天守组成,而这些则是由西日本的近世城郭所产生的概念。把东日本的近世城郭和西日本对比之下,其实东日本城郭以土垒,空堀,水堀并以复杂精巧的方式配置构筑出极少拥有石垣与天守的坚城。虽然并非全部如此,但就东日本而言,城郭的构造方式在整个日本而言确实独具一格。

东日本很少有城郭具备石垣,特别是关东地方最为明显,仅有江户城、小田原城而已。即使是作为将军的居城,规模号称“全日本第一”的江户城,也只有位于著名的“二重桥”右手边的“伏见橹”下方盖有石垣,中间部分几乎全部被土垒覆盖,就连将军世嗣所住的江户城西之丸,也大部分都是采用这种土垒。因此,江户城以外的关东地方城郭会没有石垣,这也是理所应当的事。原因是因为建造石垣需要的石材在关东并没有大量出产。观看日本列岛地质图,只有关东独树一格,是洪积层的集中带,因此供城郭用的石材会很难取得。用在江户城石垣上的石材,是依靠将军家的指令,从的伊豆国用船只运输来的。因此就连作为“德川御三家”居城的水户城,也没有办法采用石垣而是以土垒将就。

日本战国时代:东日本城池——集实用性和多样性于一体的罕见风格

东北地方虽然位置比关东平原更加远离日本核心的近畿地区,但在岩手县和福岛县则有一定能力出产石材。即使如此,总有巍峨石垣的城依然屈指可数。只有盛冈城,会津若松城,白河小峰城3座算是在东北以石垣建造的几座大城。由此可见石垣的普及率之低。即使是这3大名城,跟西日本近世城郭所留下的巍峨石垣相比,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只是一般还是将其视为石垣城而已。类似于佐竹氏的久保田城,上杉氏的米泽城这种雄藩的城郭,几乎都没有石垣,而伊达氏的仙台城和最上氏的山形城也都只是在重要的地方修建石垣而已。此外,只有弘前城,二本松乘的本丸等少数几处有十分明显的石垣痕迹。

北海道原本就很少有近世城郭,到了幕末之后新建,大修的福山城才有了石垣。

二、

对于东日本的城郭石垣比不上西日本这点,从江户时代初幕府之令进行天下普请时的分工中看出。比如从庆长11年(1606)开始的江户城修筑大工程中,西国大名负责石垣普请,东国大名担当堀普请。西国大名当时因从事过自己居城的建造和修改,因此较为熟悉石垣工程作业,所以在普请分担上就会采用快捷,先进且适用的方式。不善于石垣普请的东国大名会负责挖壕沟也是理所当然。在庆长15年的名古屋城天下普请中,西国大名同样也被动员去参加担任石垣普请。

日本战国时代:东日本城池——集实用性和多样性于一体的罕见风格

东日本的城郭很少有天守,现存只有弘前城天守而已,但它在江户幕府时代还是一座称为“三重橹”的天守代用橹。幕末留存于东日本的正规天守,只有会津若松城与小田原城。除此之外的城郭就只有修建“三重橹”来取代天守。这些城郭包括:福山城,白石城,米泽城,白河小峰城,水户城,古河城,高崎城。而像仙台城,山形城,久保田城这些大藩的城也都没有天守。另外,在东日本有留到幕末的五重天守,仅仅只有会津若松城,即使加上以前就损毁的江户城和沼田城,也不过3座。接下来看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关东名城:

  • 挂川城

建立在在东海道要冲的挂川城,其城主是丰臣秀吉家臣山内一丰,为了压制关东以德川家康为首的东国大名,山内一丰建造了一座在天守和重要之处配置橹的城池。这座天守曾在1604年的地震中受损,重建后又再次遭遇大地震,和本丸御殿一同被摧毁。战后,在人们努力下,城内二之丸御殿完成修复,不仅是现存稀少的御殿之一,也是日本首次以木造复原天守的工程。挂川城二之丸的御殿更是日本仅有4座的城郭御殿之一,是十分珍贵的遗迹。除了城内有保存完整的自江户时代的太鼓橹,市内也保留了明治时代的门。

日本战国时代:东日本城池——集实用性和多样性于一体的罕见风格

  • 小田原城

另一座天下名城小田原城,城池东侧的八幡山有附城,而位于山麓现有天守附近的曲轮内曾有后北条氏的宅邸,这是在丰臣秀吉攻打小田原城前不久,北条军在外围筑起的总构,将城下町纳入城郭之内。江户时代,小田原城被视为守护江户西边的重要据点。在重新规划后,成为拥有石垣与天守的城池,天守两度因地震被破坏,虽然每次都有修补,却最终在明治时代被拆毁。这座战国时代连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等名将都束手无策的巨城,到了江户时代部分城池因城主被贬为平民而遭到不同程度的拆毁,但小田原城仍被视为关东平原上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

除天守以外的城郭建筑,包括橹和城门,在东日本的城中也很贫弱。除去江户城,大藩的城郭顶多就只有10栋橹左右,一般来说则只有不到10栋,这个数字仅仅是西日本的一半以下。东日本,如果只把将军家的江户城视为例外,其他的城郭规模都很小,防御能力也不高。因此城郭建筑的现存例子很少,只有福山城的本丸橹门,弘前城的3栋三重橹与5栋橹门以及松嶺城,土浦城的橹门而已。只有江户城比较充实,留有很多橹和城门,但在遭遇关东大地震后,几乎进行了重建。

日本战国时代:东日本城池——集实用性和多样性于一体的罕见风格

​三、

关东不单单有外样大名城郭,还集中有谱带和亲藩的城,由于幕府并不重视这些城郭能在战略上发挥太大重要性,因此一般都会是些石垣和建造在上部构造简单薄弱的城。不过,关东的近世城郭有很多名城都是以复杂方式配置土垒,水堀,拥有巧妙绳张并且高度落差不大的“平城”。具有代表性的有:岩槻城,川越城,忍城,高崎城,宇都宫城,土浦城……另外,较为特别的城则有中世最大的平山城:后北条氏的小田原城,秀吉为了进攻这座巨城而建的石垣山城,则是东日本第一座石垣打造的西国风平山城。

东北地方大名的城,虽然很多形式古老,但是却在风格上很独特。伊达氏的仙台城,由位于险峻山城的本丸和作为山麓居馆的二之丸所构成,形态简单。二本松城是把包围住盆地的群山整个都囊括入城内范围,拥有全日本无与伦比的绳张。南部氏的盛冈城虽然拥有东北唯一的新式石垣,却属于小郭相连的中世纪绳张。虎口也是不发达的旧式样板。

桃山时代以后转封至东北的大名居城,可以反映该大名出身地的特色。蒲生氏与加藤氏所筑的会津若松城是属于西日本式的石垣造大城,拥有东北唯一的五重天守。出身关东的佐竹氏的久保田城,采用关东风的土垒和水堀绳张。谱代大名的酒井氏鹤冈城与户泽氏的新庄城也是属于关东风。

北海道的城是采用和洋折衷形式,以备有炮台的福山城和棱堡式的“五棱郭”与“四棱郭”最为有名。

日本战国时代:东日本城池——集实用性和多样性于一体的罕见风格

结语:

东日本地区总体而言战乱程度远不及近畿与西日本,但地形复杂,各令制国之间发展程度差距较大,也正是在这种不利条件下孕育出的东国人之智慧完美的将能力运用到建筑方面,造成了东日本地区城池风格迥异,没有单一而古板的布局模式,城池大多强调的不是西国那样以军事作用最优,也没有近畿地方那般奢美雍容,但东国城池大多完美融合了各方面功能。形成以江户城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关东风格”。

感谢观看由「南書(书)房」带来的独家原创文章,如有不足之处,还请诸位多多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