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三國最大度的人,給殺子仇人加官進爵

三國是中華歷史上最精彩紛呈的時期之一,從何進謀誅宦官,到司馬炎滅吳之間這近100年的歷史中。各路英雄豪傑聯手奉獻了極其波瀾壯闊一段歷史。這期間誕生了大量的英雄人物,產生了無數的話題。圍繞君王氣概、文臣謀略、武將戰力的話題層出不窮。

他才是三國最大度的人,給殺子仇人加官進爵

成大事者有大度量

今天要討論的話題是,誰才是三國時期最大度的英雄豪傑。為人大度慷慨,側面反映出一個人心胸寬廣,有容人之度,能容忍他人過失,用人所長,這實際上就是英雄氣概的一種,是成大事的必要條件,並非所有人能做到。縱觀歷史,凡成就一番偉業的英雄人物,都是極為大度的人。

英雄者,氣吞山河,頂天立地。為便於討論,先把範圍縮小,既然是英雄人物,那麼至少應在亂世闖出一番事業,打下自己的江山,所以文臣、謀士和普通武將等不納入討論範圍。所以入圍的就至少是各路諸侯級別,先說下袁紹、劉表、張魯這些實力較強的諸侯。

對袁紹印象最深的是,其多次不聽田豐之言,屢屢錯失戰機。而最後在官渡之戰大敗後,回營後第一件事居然是殺掉田豐,理由是怕田豐嘲笑他,可見氣量何等狹小,難怪不成氣候。劉表相比袁紹還是強不少的,至少很多時候還聽權。只是為人比較猜忌,也沒有太強的進取心,所以劉表也不是具備英雄氣概的人。至於張魯,馬超這等一等一的神將去投靠他,居然也不被信任,所以張魯也不算。

那麼引入眼簾的其實就只有魏、蜀、吳的三個雄主了。曾有人總結過,如果曹操遇到的對手,像劉邦、劉秀和李世民等人曾遇到過的一樣,可能早就統一全國了。劉邦的對手是剛愎自用的項羽,劉秀的對手是赤眉軍和綠林軍等烏合之眾,李世民面對的是竇建德、王世充等這些不能容人且猜忌多疑的對手。反觀曹操,遇到的是劉備諸和孫權這等文韜武略、知人善用頂級對手,都是一等一的英雄人物,所以才能相互制衡,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那麼這三人裡誰才是最大度的英雄呢?

魏蜀吳三國創業之主中哪個最具王者度量?

吳主孫權

先看下孫權,客觀來看,江東的基業是孫堅和孫策兩父子打下來的,所以嚴格意義上就像是個守成之君。由於家業是從父兄手上繼承過來的,他對和曾和兄長打江山的將領們並不完全放心。就比如很多人分析,周瑜很可能就是死於孫權之手,這種猜測先不談。就憑他晚年,在立儲問題上猶豫不決,聽信讒言,以至孫和孫霸兩派勢如水火,多人被牽連,還責罵陸遜導致其憂鬱而終,大大削弱了吳國的實力。所以,儘管孫權也是一等英雄人物,然而並非真正大度之人。


他才是三國最大度的人,給殺子仇人加官進爵

蜀主劉備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這是杜甫對於劉備的評價,在唐代以前,劉備名氣是遠大於諸葛亮的。相比曹操和孫權,劉備只是徒有皇叔虛名,實際上底子是最薄的,所以蜀漢的建立過程可謂歷盡磨難。由於劉備說一步步奮鬥上來的,所以性格仁厚,天下英雄對劉備評價很高,所以諸葛亮、龐統等謀臣才歸附,才有張松獻蜀等事情發生,看起來劉備似乎是最大度的人?其實不然。通過下面3件事來分析。

他才是三國最大度的人,給殺子仇人加官進爵

第一是,有個叫彭羕的謀士不滿劉備調任他去遠處,私下裡就跟馬超發了個牢騷,結果居然就被劉備殺掉了。第二就是因關羽的事情殺掉劉封,客觀來看,關羽平日為人孤傲,得罪太多人,關鍵時候那麼多人不救他,自然應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劉備不問青紅皂白就殺了跟隨自己多年的養子,且本來蜀漢人才就少,這就等於自斷筋骨。第三是夷陵之戰失利後就羞憤而亡,從此蜀漢命運急轉直下。一次失敗就一蹶不振,萬念俱灰。從這兩件事來看,劉備也不是最大度的人。

魏主曹操

再來看下曹操。他幾乎是負面評價最多的,畢竟曾廢皇后,誅殺孔融、楊修等名士,可謂劣跡斑斑。然而,曹操才是三國最大度的英雄人物,具有真正的王者度量,通過以下四件事來分析。

他才是三國最大度的人,給殺子仇人加官進爵

1、給殺子仇人加官進爵

建安二年,曹操南征,張繡降後又反,導致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殺,猛將典韋戰死。要不是曹洪借馬給曹操,估計命都沒了。正常來說,曹操對張繡應該恨之入骨,有機會還不把他碎屍萬段。然而曹操卻能饒恕張繡,在第二次投降曹操後,曾官至破羌將軍,封宣威侯。

他才是三國最大度的人,給殺子仇人加官進爵

2、饒恕多次羞辱自己的禰衡

曹操雖雄韜武略,然而作為宦官養子常被世家大族子弟輕看。所以曹操選拔人才不看出身且愛惜人才,短歌行裡就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這等名句。禰衡當時才氣過人但傲慢無禮,當曹操想徵辟他時,禰衡卻瞧不起曹操且出言不遜。而且在曹操大宴賓客時,赤身裸體擊鼓。而曹操只是笑著說:“本想羞辱禰衡,沒想禰衡反而羞辱了我”。之後,曹操以為禰衡給他配置,親自等待禰衡到很晚,但禰衡卻衣衫不整坐在大營門口,用大杖捶著地大罵曹操。後面禰衡還是狂妄而被皇族殺掉,而曹操卻都能容忍,可見何等度量。

他才是三國最大度的人,給殺子仇人加官進爵

3、接納曾大罵自己三代人的陳琳

現在常看到的“摸金校尉”一詞,其實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在著名的《為袁紹檄豫州文》裡面創造的,原文是“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意思是曹操專門設置官職來盜墓,所到之處沒有不被盜掘的墳墓。當時陳琳效力袁紹,建安五年,官渡之戰爆發,陳琳在此文中力陳曹操多條罪狀,從祖父到父親都被痛罵,極富煽動力。曹操當時正因頭風病發在床,臥讀陳琳檄文後曾驚出一身冷汗。然而即使對這樣的人,曹操都既往不咎,署其為司空軍師祭酒,如果不是大度之人,是很難做到的。

他才是三國最大度的人,給殺子仇人加官進爵

4、放走明知會威脅到自己的劉備和關羽

劉備當時還沒有太大勢力,處處依附於人,但曹操看出來劉備註定不凡,是個跟他自己一樣的英雄人物,然而卻依舊放走他,這就是王者氣概,不怕有對手。而在後面,明知關羽不可能效力自己的情況下,依舊放走他,成全了關羽的忠義。這種度量,在那個時候也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

所以綜合來看,曹操才是三國時期,真正最具有王者氣概的大度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