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 國網甘肅電力在行動」小小光伏板,生出“陽光養老金”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沈麗莉 通訊員胡俊林 楊鴻雁

吐蕊的楊柳枝隨風搖曳,藍色的光伏板熠熠生輝,嶄新的院落錯落有致,這成為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初春時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0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地,沒想到如今我搬到這裡生活,臨老了還領上了300元‘陽光養老金’。”沐浴著春日的暖陽,圓夢新村的光伏扶貧戶何泉山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縫,“有了光伏發電,用著免費的電不說,一年還有3000多元的收入。”談起自己的穩定收入,何泉山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

4年前,何泉山還居住在距離古浪縣城40公里的黃羊川鎮大臺村,吃水靠挑,燒水用柴。從搬遷到圓夢新村,他改變了幾輩人原來柴火燒水、挑水做飯的習慣。如今,擰開水龍頭,打開電磁爐,兩分鐘就可以熬一壺罐罐茶。

在國家惠民政策扶持下,何泉山被列入無增收門路的貧困戶,享受光伏扶貧政策,2018年順利脫貧且每月有固定的光伏收入。國網武威供電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李學軍紹,“2017年以來,武威市先後建成光伏扶貧項目4項,總裝機容量28.89兆瓦,帶動2898戶貧困戶和19個深度貧困村增收。”

“光伏扶貧攻堅由‘一次輸血’實現了向‘長效造血’轉變,已成為我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有效手段,既為貧困戶脫貧增收,又發展了清潔新能源,將效益最大化。”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工會副主席、扶貧辦常務副主任李明東介紹說,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響應政府號召,開闢光伏發電併網項目綠色通道,優化流程,壓縮時限,光伏扶貧項目受理快、勘查快、審核快、驗收快、通電快,採取“一對一”跟蹤管控的方式,全力服務全省光伏發電項目早竣工早投產村民早受益。

「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 國網甘肅電力在行動」小小光伏板,生出“陽光養老金”

工作人員對光伏設備進行巡查。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楊鴻雁 攝

4月8日,國網武威供電公司古浪縣公司西靖供電所員工朱成虎正在按照慣例巡視光伏設備,他說,“按照公司的規定,每月不定期巡視2次,一方面維護設備,為村民提供技術指導。一方面宣傳光伏發電項目電價政策及電費結算方式等知識。”

自光伏扶貧項目實施以來,該公司營銷部實行遠程電量監控,光伏發電監測“零報告制度”。營銷部智能用電處處長羅凡介紹,公司在每天下班前都安排職工對所轄光伏扶貧電站發電監測情況進行上報,利用平臺優勢分析統計,對發現的發電異常電站在光伏扶貧服務微信群中進行通報,便於運維單位及時檢修和恢復,提高光伏運行效率。

東鄉縣大樹鄉拉泉村有103戶600餘人,其中貧困戶50戶。目前該村利用光伏扶貧電站發電收益13.4萬元。據瞭解,收益到位後,村民委員會安排了15個公益性崗位,並對37名五保戶、孤兒、殘疾人、特殊困難群眾給予臨時救助。

按照“電站同步接網、電量全額消納、收益及時支付”的要求,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堅持特事特辦、暢通綠色通道,全力支持扶貧光伏電站早發電、早收益。制定下發《光伏扶貧項目管理細則》,有效指導全省光伏扶貧工作開展。抽調59名業務骨幹組建扶貧項目專家團隊,對省內已併網、在建項目的前期管理、基礎檔案、報裝流程、計量採集、電價執行等內容不定期評估、督查。加強扶貧光伏併網項目管控,深化“光伏雲網”應用,確保併網申請、接入方案確認、合同簽訂、併網驗收申請四個流程“光伏雲網”手機APP線上發起率100%。應用營銷系統與採集系統開展數據核查工作,對扶貧項目併網容量、執行電價、發電量、上網電量等信息進行專項稽核。開展全省扶貧光伏電站電網側異常排查治理,加強對光伏扶貧的保障支撐能力。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第一批、第二批扶貧光伏項目全部併網,累計併網容量84.44萬千瓦,惠及貧困戶15.43萬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