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風流人物:勢單力薄的袁術,為什麼敢於先稱帝?

#三國風流人物#

出身於東漢四世三公名門之家的袁術,一直認為袁姓出於陳,是舜的後裔,少時以俠義著稱,曾經被舉薦為孝廉,做過河南尹.虎賁中郎將。常常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以為讖文“代漢者,當塗高也”指的是自己,特別是在獲得玉璽之後,袁術更加堅定了稱帝之心。終於,袁術在河內人張鮍卜卦的卦辭說自己有皇帝之命的鼓動下,於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在壽春稱帝,建號仲尼。

東漢末年,群雄紛爭,諸侯並作,就算是一代梟雄曹操也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不敢稱帝,為什麼勢單力薄的袁術卻敢於率先稱帝呢?有什麼資本嗎?首先,袁術出身東漢四世三公名門,自恃有士族集團的擁護與支持;其次,袁術時值全盛時期,坐擁江淮十一郡,靡下帶甲17萬,可謂兵多將廣;另外,幽州的公孫瓚.徐州的呂布.江東的孫策都與袁術結盟,自認為有如此多的盟友相助,稱帝后可以高枕無憂了。

三國風流人物:勢單力薄的袁術,為什麼敢於先稱帝?

袁術過於看重了四世三公的身份,但四世三公只有在漢朝的體系下,才有足夠的影響力與號召力,當袁術稱帝后,脫離了漢朝體系,立即遭到了士族集團勢力的反對。另外,袁術稱帝后,驕橫暴斂,荒淫奢侈,大肆收刮民財,供自己揮霍,加上趕上大旱災大饑荒,致使江淮之間民不潦生,甚至出現人食人現象,就連軍營也不能倖免,士兵凍死餓死很多,一下子讓袁術實力大減。

袁術稱帝,名不正言不順,自然會受到天下諸侯的討伐,就連與自己結盟的孫策.呂布.曹操也紛紛結盟,加入討伐的隊伍中去。孫策佔據江東率先發難,趕走丹陽太守袁胤,迫降廣陵太守吳景.將軍孫賁,佔領袁術的屬地廣陵.江東等大片土地;呂布也不甘落後,在淮北大敗袁術;曹操在袁術進犯陳國,誘殺陳王劉寵與陳相國駱俊後,親率大軍征討,在蘄陽連連擒斬袁術數員大將,致使袁術實力再次受損,只得一路逃回淮南。

三國風流人物:勢單力薄的袁術,為什麼敢於先稱帝?

建元四年(公元199年),兵敗如山倒,實在走投無路的袁術以帝號相送,求助袁紹收留,他在給袁紹的信中說:"天命離開漢室已經很久了,靠天下人扶持,政權出自私門。英雄豪傑爭奪追逐,分割地盤。這同周朝末年的七國沒有兩樣,只有強大的一方吞併他方。袁氏稟受天命應當統治天下,符命祥瑞粲然昭著。現在您擁有四個州,戶口達百萬人,論勢力誰都不可能同您爭強,論地位誰都不可能比您高。曹操雖然想扶助衰弱的朝廷,怎麼能夠將斷掉的天命重新接上,將已經滅亡的朝廷重新振興呢?我恭敬地將天命送給您,希望您使它振興。"袁紹於是同意收留袁術。

不意袁術在去袁紹長子袁譚管轄的青州途中,受到曹操派來的劉備.朱靈軍截殺,只得退逃回壽春。是年六月,時值盛春之節,酷熱難耐,退至江亭的袁術口渴無比,想飲蜜漿解渴,但軍營中僅有三十斛麥屑,何談蜜漿?值此,袁術不由長嘆:“想我袁術怎會落到如此狠狽地步!”最後吐血而亡。

羅貫中詩云:漢末刀兵起四方,無端袁術太猖狂,不思累世為公相,便欲孤身作帝王。強暴枉誇傳國璽,驕奢妄說應天祥。渴思蜜水無由得,獨臥空床嘔血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