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感覺不幸福,主要是因為農民有幾個痛點

我們知道最近這幾年農村的經濟得到了發展,新房子也越蓋越多,環境方面也得到了改善,不再是以前那種髒、亂、差的局面了。然而這些的改變並沒有讓農民感覺到真正的幸福起來,這些的改變只是表面現象的改變,而農民真正需要的解決的問題並沒有得到完全的解決。主要歸結起來是以下幾個痛點。

一、種地之痛

大家都知道種地原本是農民維持生計的主要手段,但如今光靠種地已經養活不了咱們農民了!自古以來農民都是以地為生,土地就是農民的根。農民最擅長的事情就是種地,千百年來,勤勞的農民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不少財富。但如今土地已經供養不了農民了,種地成本不斷上漲,而糧食價格一直低位徘徊,讓農民苦不堪言。因生活所迫,廣大農民們不得不放棄種地到城市打工。種地虧本已成為困擾當今農民的首要痛點。

農民感覺不幸福,主要是因為農民有幾個痛點

二、娶妻之痛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農村娶妻結婚的成本越來越高,房子、車子,動不動就要幾萬、十幾萬的彩禮讓不少農村適齡男青年無奈被“剩下”。社會人口男女比例的失調,加上農村女孩大多選擇嫁到城市,讓農村原本就不平衡的男女比例更為加劇。不少頭髮花白的農村父母以前為小孩的讀書發愁,好不容易孩子長大了卻整日還要為兒子成家而發愁,一個簡單的家庭的幸福估計很多農村男青年都無法實現了,有不少人將面臨光棍到老的結局。

農民感覺不幸福,主要是因為農民有幾個痛點


三、留守之痛

因為種地賺不了多少錢,有時無法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因此不少農民離開家鄉到大城市打拼,為的只是能維持家庭基本的生活,讓自己的父母能夠安享晚年,孩子有個幸福生活。然而“魚與熊掌不可得兼”,想要給孩子和父母良好的物質生活,就必須捨棄一家團圓的溫馨。現在不少農村都變成了“留守村”,村裡已基本看不到年輕人,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和孩子,這些留守兒童正需要父母的關愛,這些留守的老人也需要子女的照顧,但現實不允許他們享受一家團圓的天倫之樂,遠在外地打拼的農民每每想到家裡幼小的孩子和年邁的父母,不禁潸然淚下......

農民感覺不幸福,主要是因為農民有幾個痛點

四、養老之痛

大多留在農村裡的老人生活時比較艱苦的,這使得傳統根深蒂固的“養兒防老”的觀念發生了巨大改變。現在不少農村老人都覺得養兒和沒養兒沒有太大的區別,感覺養兒並不一定能防老,因為一年到頭都很難見到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一個人孤獨的在農村生活。很多農村老人也理解孩子們的艱難,但是那種發自內心的孤獨卻漸漸把他們吞噬,還要忍受疾病的折磨,經濟上的貧窮,這其中的苦也只有他們自己心裡明白。

雖然現在農村的經濟得到了很高的發展,國家對農民也是非常的重視並且給到了很多的照顧,但想必只有真正的解決了農民的這些痛點,農民才能真正的感覺到幸福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