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新認識

中國共產黨在成立後的一年時間裡,通過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經過革命鬥爭的實踐,對國際國內形勢、中國社會狀況和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開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這時,國際國內形勢的主要特點是:帝國主義國家從新加緊對中國侵略,企圖進一步宰割中國;國內各派軍閥之間的矛盾和爭奪更加激烈。1919年的巴黎和會沒有提出解決戰後遠東和太平洋地區問題的方案。美國因在巴黎和會上沒有獲得預期的利益,遂打著“維護世界和平”的幌子,於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間在華盛頓發起召開一次新的國際會議,史稱華盛頓會議。參加會議的美國、英國、日本、中國、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葡萄牙九國。會議有兩項議程;一是討論限制軍備問題;二是討論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問題,主要是討論中國的問題,在會議討論中國問題是,中國政府首席代表提出了維護中國主權的正當要求,但帝國主義國家不願意放棄已經到手的在華利益,使許多問題未能解決。只是由於美國為遏制日本在中國的擴張,擴大它自己的在華勢力,才使日本被迫於1922年2月4日與中國簽訂《中日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及附約》同意將它所攫取的山東部分主權歸還中國。會議簽署了《九國關於中國事件應適用各原則及政策的條約(草案)》(簡稱九國公約),其核心是肯定美國提出的各國在華機會均等和中國門戶開放的原則。所謂機會均等,是指每個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都應得到同樣的好處,;所謂“門戶開放”是指每一個帝國主義國家都能關閉它在中國所控制地區的門戶而不讓其他國家進來。其實質是在確認美國所佔優勢的基礎上,由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進行聯合通知和共同控制,並限制日本獨佔中國的企圖,防止英日兩國結盟的可能性。

黨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新認識

華盛頓會議後,帝國主義列強極力擴大各自在華的勢力範圍,從經濟上、政治上加強對中國的掠奪和控制。各國輸入中國產品的淨值指數,以1913年為1001921年增長至158.9,1922年增至165.8。中國對外貿易的入超金額,1918年至1922年的短短几年內,竟增加三倍以上。日英美等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新設立的工廠、銀行、也迅速增加。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爭奪的加劇以及國際格局的新變化,給中國政治局勢帶來重大的影響,由外國列強分別操縱控制的中國各派軍閥之間搶奪底盤的紛爭更加激烈。1916年以後,北京中央政權一直操縱在日本帝國主義支持的皖系軍閥手中。1920年7月,英美帝國主義支持的直係軍閥,聯合奉系軍閥發動直皖戰爭,打敗皖系軍閥的主力,控制了北京政府。在華盛頓會議期間,奉系大批進入山海關內,企圖消滅直系,1922年四五月間,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奉軍失敗,被迫退回關外,從此,直係軍閥獨佔北京中央政權,差不多控制了華北和華中的全部省份,並野心勃勃地把它的勢力向南方擴張。中國的政局陷入內戰綿延的境地。

黨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新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