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歷史故事

禹是帝顓頊之孫、崇伯鯀之子,因曾受封為夏伯並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歷史上稱他為夏禹。


大禹治水歷史故事


堯做部落聯盟最高軍事首領時,鯀為有崇氏部落的首領,稱雄於黃河南岸的嵩山一帶。由於有崇氏的強盛,構成對堯、舜嫡親部落及其最高地位和權勢的威脅,因而產生了激烈的矛盾和鬥爭。


大禹治水歷史故事


當時,天下洪水為災,濁流滾滾四溢,淹沒了原野、丘陵。堯詢問四嶽,徵求治水人才,許多人推舉鯀。堯認為鯀自負其能,難以重用。可大家稱揚鯀平治水土饒有經驗,無人可及。堯難違眾意,只好暫時起用了鯀。


大禹治水歷史故事


在人類的幼年時期,治理洪患並非易事。鯀用“水來士掩”的辦法,奔走九年,水患仍此伏彼起。到虞舜繼任部落聯盟最高首領時,藉口鯀不能平息洪禍,把他殺死在羽山,然後讓禹繼承其父未竟之業。


大禹治水歷史故事


禹一改父輩截流堵決的做法,實行以疏導為主的治水方針,根據地勢高低,排洩高地的積水,
疏通平原廣野的河流川渠,使洪水彙集於湖泊澤藪。這樣,既免除了一大水患,又隨之興辦了幾種福利:把低平肥美的原野變成糧田桑土,使廣闊無垠的河湖沼澤成為魚蝦繁殖、稻荷飄香的天然場所。從此,人們結束了貧乏的山谷、丘陵生涯,過上了生命財產更有保障的定居生活,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為奴隸制國家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大禹治水歷史故事


傳說禹哀傷其父治水失敗而被殺,居外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勞身焦思,茹苦含辛,親執耒臿以為民先,把腿上的汗毛都磨光了。禹的足跡遍佈九州四方、千山萬水,因此,祖國遼闊的疆域又稱為“禹跡”。正因為如此,禹得到人民群眾和許多部落首領的支持、擁戴,舜不得不仿效“禪讓”之舉,讓位於禹,為禹建立夏王朝提供了必不可缺的條件。


大禹治水歷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