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萊德正積極佈局中國資產

上投摩根王大智:投資中國宜用望遠鏡

​上投摩根總經理王大智表示,長期來看,中國市場是一個不能忽視的投資機會。如果錯過了,未來三五十年的增長機會都可能沒有了。短期市場的劇烈調整反而為長期投資者帶來了更好的入場機會。跟隨海外市場的調整令A股估值水平更具吸引力,A股目前仍是全球主要市場中的“窪地”;中長期來看,中國是全球增長的引擎,未來3-5年有望貢獻全球1/3的增長,企業盈利預期更好。

渣打:中國資產配置比例已提升15%,未來兩個領域值得關注

​獲悉不少投資機構表示看好中國市場,並主動調整了倉位。從一些數據來看,部分外資機構近期持續加倉中國公司股票。從資產管理規模來看,在渣打財富管理的投資產品配置中,目前中國境內資產佔全部資產的比例,已經從原來的不到10%增至目前的25%。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策略部認為,未來有兩個領域值得關注:一是消費行業相關的白馬龍頭,需求在復工復產後有機會逐步反彈;二是新基建、5G帶動的科技產業鏈。

穆迪或下調220億美元的CLO債券評級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表示,可能會下調220億美元的美國抵押貸款債券(CLO)的評級,這是所有此類債券的五分之一。根據上週五晚些時候的一份聲明,這一舉措影響了約19%的穆迪評級的貸款抵押債券(CLOs),這些貸款主要用於購買銀團貸款。穆迪表示,CLO的預期損失“大幅增加”。疫情大流行抹去了企業的盈利,導致信貸質量惡化。

瑞銀:對中國經濟的增長抱有信心

​瑞銀表示,總體來講,海外發達經濟體將在整個2季度承受較大的經濟壓力,或許在下半年逐步進入復甦。外需在短期將承壓,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應當重視。我們認為後續仍將會有進一步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出臺,以對沖內外需在疫情下所受的影響。中長期來看,我們對中國經濟的增長抱有信心。近期,中國推出了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的綱領性文件。伴隨著對基金管理公司取消外資股比的限制,對外開放舉措也得到進一步落實。結構性改革的穩步推進,將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向以消費和科技驅動的新經濟模式轉變,為經濟的長期增長注入動力,也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曾做空原油的能源對沖基金:原油有可能升至100美元/桶

​雖然原油已經跌至了18年低位,Westbeck資管的能源機會基金仍認為原油價格可能升至100美元/桶,但在這之前,原油價格會進一步下跌。該基金收益率在今年前兩個月下跌,但在三月原油暴跌的時候大漲20.2%,一季度累計漲3.7%。Westbeck資管CEO表示,“現在的情況對未來的原油十分有利。疫情結束之後,原油需求會很快恢復。明年我們甚至可能看到前所未有的庫存下降,閒置產能可能很快會耗盡。”他預計,美國頁岩油將不得不削減產量,其中的一些可能是永久性的,再加上歐佩克+的減產,這些因素都可能為未來幾年油價大幅反彈奠定基礎。此外,隨著庫存的增加,未來四到五週WTI原油可能跌至16-17美元/桶。如果新冠病毒傳播速度放緩,原油庫存可能在下半年開始減少。

熱評:重申“房住不炒”,提示防範房地產炒作風險

​疫情期間,各地暫停房屋建設和銷售,這些“延後性需求”可能會在疫情後爆發出來,加之前期疫情導致“供給不足”,房屋供求矛盾將變得更加突出。常言道:“按下葫蘆浮起瓢”,前期投放的資金是否會趁機流入房地產市場興風作浪?確實令人擔憂。面對當下異常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中央再次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表明中央始終保持著清醒頭腦和戰略定力,及時提示要防範房地產炒作風險。

貝萊德正積極佈局中國資產

​據悉,全球資管巨頭貝萊德在4月9日陸續加倉廣汽集團,民生銀行,中興通訊三家公司H股股票;8日則增持了中國民航信息網絡,上海石化H股等公司;7日則增持中石化煉化工程,李寧等公司。貝萊德安碩亞太投資策略主管Thomas Taw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在過去的幾周裡,我們又看到了北上的買入,流入中國ETF的資金有所回升。在我們看來,中國離恢復正常更近了,中國人民銀行在未來幾個月有更多的彈藥來刺激經濟活動。近幾個月來,全球投資者能夠看到,中國股市的表現優於美國和全球股市,這也讓他們對中國股市未來的阿爾法機會更加樂觀。”

貝萊德正積極佈局中國資產


保險投資開展自查自糾,情節嚴重公司將被限制投資比例和調整高管

​從相關渠道獲悉,近日,銀保監會向北京、上海、江蘇、湖北、廣東、深圳等6個代行部分險資運用監管職權的地方銀保監局,以及各保險(包括保險資管)機構下發通知,要求開展保險機構資金運用違規問題自查自糾和風險排查。此舉被業內視為監管在規範保險資金投資行為上的強化。“此前,每年也會不定期展開自查,去年11月銀保監會還通報了險資運用領域八大亂象。總體來說,險資運用穩健審慎,但部分業務、部分資產、部分公司可能仍存在著一些潛在風險。新一輪自查自糾,有利於監管進一步摸清風險底數。”一位保險資管人士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