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人生有三樂,第三條出人意料,能體會的都是高人!

快樂是個好東西,我們常常以“永遠快樂”來表達對一個人的祝福,這說明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快樂能更多一點。快樂不在於物質的多少,而在於你內心的需求。關於朱元璋珍珠翡翠白玉湯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對於當時飢腸轆轆的朱元璋來說,能喝上那一碗毫無油水的白菜豆腐湯就是人間至樂,即便是他日後登基坐殿,面對山珍海味,卻再也找不回那種快樂。

曾國藩:人生有三樂,第三條出人意料,能體會的都是高人!

快樂的來源有很多,有些人可以從遊戲中獲得快樂;有些人可以從讀書中獲得快樂;有些人可以從工作中獲得快樂,這些快樂從感覺上來講並無差異,但是正如人有三六九等之分一樣,快樂是有高下之分的。正所謂“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我們從一個人獲取快樂的途徑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人生境界。曾國藩作為千古完人,他曾經在日記中記載了在他的人生中最讓他感到快樂的三件事情,在如今社會,能體會到其中妙處的朋友都是高人!

曾國藩:人生有三樂,第三條出人意料,能體會的都是高人!

讀書聲出金石,飄飄意遠,一樂也

曾國藩認為人生最大的快樂之一就是讀書,我們要注意曾國藩寫下這句話的時候已經45歲了,讀書已經不再是他的進階工具,他是真正的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從古至今,有著這樣體會的人還有很多,古代的如北宋的汪洙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近代的如清朝的于謙說“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曾國藩:人生有三樂,第三條出人意料,能體會的都是高人!

儘管古今中外無數的人對讀書推崇備至,但在如今以功利為主的社會中讀書的樂趣已經成了一種是奢侈品。甚至有些人大肆的宣揚讀書無用論,其中最尖銳的一個觀點就是讀過的書很快就會忘記,所以讀書無用。關於這個問題,我曾看見過一個自認為最好的反駁:讀過的書就像我們一生中吃過的飯,儘管它們絕大多數都被我們排出了體外,但是一定有一部分和我們融為了一體,變成了我們的血與肉。所以朋友們,能真正體會到讀書樂趣的人一定是一個高尚的人。

曾國藩:人生有三樂,第三條出人意料,能體會的都是高人!

宏獎人材,誘人日進,二樂也

曾國藩認為人生還有一種快樂是教人育人。這其實是一種境界,而且從歷史來看曾國藩也確實體會到了這種樂趣。當時的曾國藩桃李滿天下,據統計,全國一半以上巡撫級別的官員,都曾經是他的門生故吏。甚至一些外國人說,當時的中國大半是屬於曾國藩的。

可能您會說我們並沒有這種機會去教人育人。其實這句話所傳達的信息中還包含一層意思就是助人。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種助人為樂的感覺是人生真正的快樂。

曾國藩:人生有三樂,第三條出人意料,能體會的都是高人!

勤勞而後憩息,三樂也

曾國藩所謂的第三種快樂時勤奮勞作之後的休息。這一點很耐人尋味,曾國藩並沒有說休息是人生的快樂,而是說勤勞之後的休息是人生最大的快樂。筆者認為這其實是說出了勤勞的本質。歷史中的曾國藩確實是一個很勤勞的人,這不光體現在他的讀書上,還體現在生活中。

哪怕身居高位,他仍然主張勤勞為持家之要,他多次在家書中教導兒女、兄弟、子侄,“大抵勤則難朽,逸則易壞,凡物皆然。

曾國藩:人生有三樂,第三條出人意料,能體會的都是高人!

我們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中快樂的來源有哪些?是否需要做一些調整呢?畢竟人生百態,世事萬端,敢嘗試就有可能!希望大家都能脫離低級的惡趣味,找到契合自身的快樂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