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當前全球性發展難題“一帶一路”貿易投資不斷取得新突破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公欣

近日,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佈《中國“一帶一路”貿易投資發展報告2020》,《報告》稱,“一帶一路”倡議提出7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加入共商共建共享朋友圈,截至2020年5月,中國政府已先後與138個國家、30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涵蓋互聯互通、投資、貿易、金融、科技、社會、人文、民生、海洋等領域,覆蓋27個歐洲國家、37個亞洲國家、44個非洲國家、11個大洋洲國家、8個南美洲國家和 11個北美洲國家。

《報告》指出,2020年,高質量發展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關鍵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國際貿易、投資活動萎縮,在這種形勢下中國將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一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破解當前全球性發展難題,消除貧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讓相關國家人民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區域多邊合作成效顯著

據瞭解,2019年,中國與非洲聯盟、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國際勞工組織、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聯合國外空司、國際電信聯盟、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南南合作金融中心等機構簽署合作文件,成立合作機構,多邊合作成果越來越多,道路越走越寬。同時,中國不斷深化參與世界貿易組織(WTO)改革工作,向WTO提交《中國關於世貿組織改革的建議文件》,全面闡述中方改革主張。為應對WTO上訴機構停擺危機,中國聯合多方提出啟動遴選進程提案,推動在WTO總理事會下啟動特別磋商程序。

《報告》提到,中國推動區域次區域經貿合作取得新突破,2019年,第22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發表了《中國-東盟關於“一帶一路”倡議同〈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等成果文件,這是繼中國與東盟10國分別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後,中國和東盟整體就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邁出的又一重要步伐,有助於實現中國與東盟各國發展規劃有效對接,推動中國—東盟關係進一步提質升級。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經貿合作協定自2019年10月起正式生效,標誌著中國與聯盟成員國從項目合作進入制度引領的新階段。此外,上合組織區域經濟合作取得積極進展,中國與各國共同編制並推動批准新版《上合組織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上合組織經濟智庫聯盟章程》等綱領性文件。

中國不斷深化與相關國家雙邊經貿合作機制建設,截至2020年1 月,中國與沙特阿拉伯、南非等國新建7個貿易暢通工作組,累計建立9個工作組;與吉爾吉斯斯坦、孟加拉國等新建9個投資合作工作組,累計建立44個工作組。中國與韓國、緬甸、馬來西亞、日本、奧地利、芬蘭、希臘、捷克等國共同召開雙邊經貿聯委會等機制性會議,全面梳理雙邊經貿合作情況和問題,共商深化合作路徑。

積極推進自貿區網絡建設和第三方市場合作

《報告》稱,截至2019年底,中國已與25個國家和地區達成了17個自貿協定,正在開展12個自貿協定談判或升級談判,以及10個自貿協定聯合可行性研究或升級研究。2019年,中國首次採取負面清單方式開展中韓自貿區服務投資第二階段談判和中日韓自貿區談判,自貿區建設邁入高標準的“負面清單”時代。中國與毛里求斯簽署自貿協定,成為中國與非洲國家的首個自貿協定。此外,中國與新西蘭結束了自貿協定升級談判,推動與巴基斯坦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議定書籤署並生效,與東盟、新加坡、智利的自貿區升級議定書生效。

值得一提的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取得重大突破。RCEP談判於2012年由東盟發起,是中國參與的成員最多、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自貿區談判。談判從2013年正式開始,至2019年已歷經7年,先後舉行了3次領導人會議、19次部長級會議,28輪正式談判。2019年11月,RCEP第三次領導人會議在泰國曼谷舉行,此次會議正式宣佈除印度外的15個成員國已經結束全部20個章節的文本談判,以及實質上所有的市場準入問題談判,標誌著世界上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據瞭解,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第三方市場合作,與多個發達國家共同推動第三國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水平提升和民生改善,實現1+1+1>3的效果。截至2019年底,中國與法國、日本、意大利、英國等14個國家簽署第三方市場合作文件。2019年,首屆中國—意大利、中國—奧地利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成功舉辦,中國—奧地利第三方市場合作工作組第一次會議舉行,中國與法國就第三方市場合作機制開展“一帶一路”具體項目合作達成共識。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佈《第三方市場合作指南和案例》,涵蓋鐵路、化工、油氣、電力、金融等領域的21個案例。中國人民銀行與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簽署加強第三方市場投融資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國進出口銀行與瑞穗銀行、渣打銀行等簽署“一帶一路”項下第三方市場合作協議。

《報告》指出,近年來,多雙邊投融資合作平臺不斷豐富,金融機構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不斷加強。財政部聯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亞洲開發銀行、拉美開發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成立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截至2020年7月,亞投行成員總數已達103個,累計批准項目87個,項目投資額逾196億美元,覆蓋交通、能源、電信、城市發展等多個領域。截至2019年11月,絲路基金用股權與債券、貸款等相配合的多元化融資方式,已簽約34個項目。國家開發銀行牽頭成立中拉開發性金融合作機制。亞洲金融合作協會“一帶一路”金融合作委員會成立。中日韓—東盟成立“10+3”銀行聯合體並共同簽署《中日韓—東盟銀行聯合體合作諒解備忘錄》。阿聯酋阿布扎比投資局、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等主權財富基金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規模顯著增加。

各地踴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2019年,中國各地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報告》提到,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湖北、江蘇、廣東、重慶、貴州、陝西、青海等地出臺了有關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意見、工作方案,北京、內蒙古、遼寧、黑龍江、安徽、福建、江西、海南、雲南、西藏等地在貿易便利化和貿易新通道建設方面發佈相關文件或採取務實舉措,吉林、浙江、河南、寧夏、新疆、四川等地進一步加快開放戰略部署,上海、湖南等地積極推進與相關國家的地方合作,廣西、甘肅等地出臺措施支持“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0月,商務部正式發佈《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上合示範區近期目標為立足與上合組織國家相關城市間交流合作,通過建設區域物流中心、現代貿易中心、雙向投資合作中心和商旅文交流發展中心,打造上合組織國家面向亞太市場的“出海口”,形成與上合組織國家相關城市交流合作集聚的示範區。中遠期目標是努力把上合示範區建成與上合組織國家相關地方間雙向投資貿易制度創新的試驗區、企業創業興業的聚集區、“一帶一路”地方經貿合作的先行區,打造新時代對外開放新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