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獲得優質幼禽的新途徑——胚蛋注射技術概述

之前的文章講到,禽類在孵化後期由於種蛋中的營養物質儲備不足,會降解胚胎自身的肌肉蛋白,利用糖異生作用進行供能,這一生理現象影響了胚胎的發育。因此,尋找一種手段,向種蛋中補充營養物質,提高種蛋中的能量儲備,進而促進家禽生長髮育,減少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胚蛋注射技術則可能將這些期望變為現實。

1 胚蛋注射技術的起源

胚蛋注射技術(In Ovo Feeding)又名胚蛋給養,它源於胚蛋接種技術(In Ovo Injection)。Sharma等[1]早在 1982 年就已首次報道採用胚蛋接種技術可以使出殼雛雞具有免疫保護力。胚蛋接種技術具有速度快、接種量準確、不會漏免、沒有應激、產生抵抗力早和節省人力等優點,在家禽早期免疫應用上取得了較大成功。1992 年,全球第一部自動化蛋內注射系統在美國正式上市,該系統是一個自動的多頭注射器,每小時能接種3萬多枚種蛋,現已被30多個國家使用,美國超過80%的雞胚使用該系統接種馬立克氏疫苗,我國也廣泛開展了胚蛋接種技術的研究與運用。胚蛋接種技術現已用於馬立克氏疫苗、法氏囊疫苗的接種,以及編碼病原抗體的基因注射等方面[2]。

2 胚蛋注射技術的研究進展簡介

胚蛋注射技術是指將外源營養物質注射到家禽的胚蛋中[3]。以雞為例,目前的研究中,最常見的做法是在孵化的第18d向胚蛋的羊膜腔中注入外源營養物質,達到促進雞胚孵化後期及出殼後生長髮育的效果。目前己報道用於注射的外源物質有β-羥基-β-甲基丁酸(HMB)、氨基酸複合物、精氨酸(Arg)、蛋氨酸(Met)、L-精氨酸(L-Arg)、L-鳥氨酸(L-Orn)、丙氨酰-谷氨醯胺(Ala-Gln)、谷氨醯胺(Gln)、丙酮酸肌酸、吡咯喹啉醌二鈉、鵝脫氧膽酸(CDCA)、卵白蛋白、碳水化合物、肽YY 和生長激素等,這些外源物質是能促進禽類生長或提高能量儲備的營養劑和代謝調節劑。

探索獲得優質幼禽的新途徑——胚蛋注射技術概述

羊膜腔注射示意圖

胚蛋注射的部位有:胚蛋的羊膜腔、氣室、卵白、卵黃囊和尿囊等,營養物質經以上部位給養後,均可不同程度地被胚胎吸收和利用,促進胚胎髮育及出殼後的生長[4-7]。注射到羊膜腔中的外源物質利用效率最高,因為羊膜腔是離胚胎最近的腔室,家禽胚胎在發育後期(孵化期3/5的時間段)可通過口腔來吞食羊膜腔中的羊水[8-9],進而,注射到羊膜腔中的營養物質可以通過家禽胚胎的口腔進入消化道,從而促進家禽胚胎腸道的生長髮育以及改善雛禽出殼前及隨後的生長髮育效果[10]。

3 展望

胚蛋注射技術目前還處於探索階段,但它具有不容忽視的應用價值。在家禽飼養過程中,孵化場獲得優質幼雛是實現利潤最大化的一個重要因素,而獲得優質幼雛的關鍵在於胚胎期的發育。胚蛋注射技術則可以促進家禽胚胎的發育,達到獲得優質幼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Sharma J M, Burmester B R. Resistance to Marck's disease at hatching in chickens vaccinated as embryos with turkey herpesvirus [J]. Avian Diseases, 1982, 26:134-149.

[2] 馬友彪. 胚蛋給養β-羥基-β-甲基丁酸對肉仔雞肌肉發育的影響 [D]. 中國農業科學院, 2016.

[3] Uni Z, Ferket P R. Methods for early nutrition and their potential [J]. Worlds Poultry Science Journal, 2004, 60(1):101-111.

[4] Ohta Y, Kidd M T. Optimum site for in ovo amino acid injection in broiler breeder eggs [J]. Poultry Science, 2001, 80(10):1425-1429.

[5] Salmanzadeh M. The effects of in ovo injection of glucose on hatchability,hatching weight and subsequent performance of newly-hatched chicks [J]. Brazilian Journal of Poultry Science, 2012, 14(2): 137-140.

[6] Al-Daraji H J, Al-Mashadani A A, Al-Hayani W K, et al. Effect of in ovo injection with L-arginine on productive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 of Japanese quail [J].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2012, 42(2): 139-145.

[7] Bhanja S K, Mandal A B. Effect of in ovo injection of critical amino acids on pre-and post-hatch growth, immunocompe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gestive organs in broiler chickens [J]. Ecologia Austral, 2005, 18(4): 524-531.

[8] 劉文生. 雞胚胎期營養吸收特點的研究 [J]. 湖北農業科學, 1979(4):34-36.

[9] 王和民, 霍啟光, 李韶標, 等. 肉用雛雞在採食條件下卵黃囊內營養素的轉移和耗用 [J]. 畜牧獸醫學報, 1994, 25(2):97-104.

[10] Uni Z, Ferket P R. Enhancement of development of oviparous species by in ovo feeding [P]. EP1307230,2003-05-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