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作死坑人的管仲會官運亨通

我們熟知的管仲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他輔佐齊桓公,使其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為什麼作死坑人的管仲會官運亨通


現在我們來分析管仲在其漫漫人生的途中,做了多少坑隊友和作死的事:

1、坑鮑叔牙,有個成語叫管鮑之交,說的就是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是好基友,現在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當初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管仲總是多佔多得;給鮑叔牙幫忙,也常常是幫倒忙,火上澆油。

2、管仲做了幾次官,都不受國君待見,被炒了魷魚,去當兵也不行,膽子小,不止一次當了逃兵。

3、唯一一次勇敢上戰場,就是以利箭射殺未來的齊桓公。

4、後期管仲富貴得可以跟國君相比擬,擁有設置華麗的三歸臺和國君的宴飲設備。

如此會作的管仲按現在的話講,就是活不過三集,如果完全以正史說事,邏輯上總感覺有些彆扭,怎麼看管仲都不是一個靠譜的人。現在咱們展開充分想象,大膽假設管仲事實上就是聽命於公子小白(齊桓公),到公子糾那邊更多開展的是007的工作,這樣很多想不通的事很快就一目瞭然了。

事實上的管仲是個情商很高的人,和鮑叔牙合夥做生意,誰多佔就他們兩人知道,但最後搞得世人皆知,不就是以貶低自己的手段,襯托他人麼,還使得鮑叔牙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而刺殺公子小白可能就是一齣戲,演小白的演員可能真的被射死了,唱的的一首雙簧很是美妙,欺騙了公子糾的同時,使公子小白順利登上齊國國君的位置。而整個刺殺事件再次以貶低自己的手段,襯托齊桓公的高風亮節,有容人愛才的寬廣胸襟,同時也為自己迴歸做好了鋪墊。當官被炒魷魚和當逃兵,更多的可能就是恃才傲物,感覺自己的才能不受重用,也就裸辭了。

佐證的材料有:

1、齊桓公成為齊國國君後,管仲和公子糾歸魯國(魯國支持公子糾)。齊軍攻入魯國境內,齊桓公要求魯莊公殺公子糾,而交出管仲和召忽(召忽是障眼法,單交管仲就露餡了),否則齊軍將全面進攻魯國。魯國大夫施伯認為齊國要管仲不是為了報仇雪恨,而是為了任用他為政,主張殺死管仲,將屍首還給齊國(一定程度上管仲007的身份已經被察覺了)。但鮑叔牙用計稱齊桓公恨管仲入骨,一定要生殺管仲。且魯莊公新敗,聞齊國大兵壓境,早嚇得心顫膽寒,沒有聽施伯的主張。在齊國壓力下,殺死公子糾,並將管仲和召忽擒住,準備將二人送還齊桓公發落,以期退兵。

2、管仲在外人面前很懂得為人臣的知禮節:齊桓公派管仲幫助周王室周襄王平息內亂。管仲完成得很好,獲得周王讚賞。周襄王為了表示尊重霸主的臣下,準備用上卿禮儀設宴為管仲慶功,但管仲沒有接受,最後他接受了下卿禮儀的待遇。當時還處於春秋的中前期,禮崩樂壞的罐子還沒有摔壞,那時大國上卿的地位等同於次國之君的地位,高情商的管仲怎麼敢僭越禮節。至於管仲回國內有僭越的事發生,很有可能就是齊桓公對他忠心的高度認可,賞賜他的。同時在政治上表達了對周禮的不屑,自身的地位實際也不低於周王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