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文物的故事

文物的故事

在扶风县档案馆展厅,存放着一件迄今出土的最大一件商周青铜簋的复制品,被称为西周“簋王”。此簋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齐村,器形雄伟厚重,拙朴典雅。为周厉王为祭祀先祖而铸,可称簋中之王,内底铸铭文124字,制作于周厉王十二年。

扶风——文物的故事


周厉王时期有一重臣名召伯虎,又称召虎,史称召穆公。周厉王暴虐,召公劝他“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人”围攻王宫,他把太子靖藏匿在家,而以自己的儿子替死。厉王死后,拥立太子靖继位,即周宣王。周宣王时,淮夷不服,宣王命召虎领兵出征,平定淮夷。《诗·大雅·江汉》所咏“江汉之浒,王命召虎”,指的就是这件事。召虎就是周初重臣召公奭的后代。

扶风——文物的故事


召公镇

在扶风县城东北扶、武、乾三县地界的交汇处,有一个“鸡叫一声听三县”的地方。您知道是哪里吗?是的,召公镇!《诗经》里有《甘棠》诗一首,其诗为:“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公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没有华丽的词语,只有朴素的情感,这是老百姓发自心声的歌谣,更是老百姓对召公深深的思念。小小甘棠,默不作声,因沐浴了召公清风,成了勤政爱民的象征;小小甘棠,何以倍受赞颂,不管天说地说,终归民心是秤;小小甘棠,根深叶青,“遗爱”万代相传,得民心者永恒。

召公姓姬名奭,周武王的弟弟,因为他的封地在召,所以称作召公。召公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以纣为戒,免除暴政,轻徭薄赋,所管辖区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召公还常常不辞辛苦,下乡巡视察看,在田间地头处理民间事务,了解百姓疾苦,奖励农耕与蚕桑,山山岭岭留下了他的足迹,村村寨寨常现他的身影。那时黄河经常泛滥,气候干旱成灾。召公就在甘棠树下和国人一起寻找救灾大计,共谋抗旱方略。召示青壮奋力自救,攀山越岭,寻找水源,与国人一起早出晚归,同甘共苦。一天来到崤山一带,太阳落山,为了不打扰百姓,他就在甘棠树下,搭一草棚住下。地方官吏要让百姓腾出房屋让他歇息,召公马上制止,说:“为了百姓安宁,宁可自己吃苦受累,这才是官员的本分。”这样,召公就在山野的棠树下休息,摘吃棠梨果子解渴充饥,并告诫地方官吏,这甘棠树真好,浓荫郁郁葱葱,果实甜酸可口,百姓在田里劳作累了,可以歇息解渴,要让百姓好好保护它,不要乱砍滥伐,把它当做柴火烧了。老百姓听了,都称赞召公体恤民情,深得民心,就编成了歌谣,广为传颂。

扶风——文物的故事


对天子,召公忠心耿耿并敢于劝谏;对与他平起平坐的周公,他敢于监督;对平民百姓,他仁爱有加,公正廉洁,秋毫无犯。召公没有留下巨著鸿篇,没有留下警世名言,甚至没有能够留下只言片语。然而,他却把自己留给了煌煌三千年历史,留给了一代一代生息繁衍的中华民族的子孙。

来源:宝鸡档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