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鐘即可往返浦東浦西!這些重大工程的通車讓您出行越來越快捷啦

再過兩天(4月18日),就是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的紀念日啦~從“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的“窘狀”,到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建立、上海迪士尼的開放、上海自貿區的掛牌、張江科學城規劃的出爐…...30年來,浦東新區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在這些變化的背後少不了各種越江“神器”的助力。隨著隧道、大橋、軌交的建成,市民過江難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浦東與浦西連成了一片,從一定意義上促進了浦東開發開放。

今天,小交就來帶大家回顧一下百年來,穿越黃浦江的越江“神器”的發展史~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輪渡

輪渡,上海人喜歡稱作“擺渡船”,作為往來於黃浦江兩岸的交通工具已經存在100多年了。

1911年1月5日,上海第一班輪渡從當年的浦西銅人碼頭,也就是現在的南京東路外灘附近起航,開往浦東的東溝,這一天輪渡正式成為了越江“神器”。

剛開始的時候,輪渡發展緩慢,它與小舢板、小木船並駕齊驅了很長一段時間。

圖片

“傳說”中的擺渡小舢板↑

直到上世紀50年代,上海全力建設社會主義工商業城市,浦東陸續建造了大型工廠和工人新村,黃浦江上的水上交通更加繁忙了,上海輪渡開始作為市內交通和公用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開闢了很多新的航線。

圖片

攝於50年代的老照片,當時市民在輪渡上觀賞風景↑

據原上海市輪渡有限公司南外灘營運分公司指導船長李建華回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浦江輪渡上寫的名稱是“滬航客”。

“那時的渡輪只有一層,上面是一個簡易的頂棚,周邊是欄杆,夏天熱、冬天冷。開起來也比較費勁,全部靠駕駛員手動操作,發動時要費力地來回推動手柄。”李建華介紹說。

圖片

上世紀的浦江輪渡↑

上個世紀80年代是輪渡發展的黃金時期,那一時期,上海黃浦江上共有對江客渡航線22條,對江車渡航線5條,日平均客運量100多萬人次,年最高客運量3.7億人次,堪稱全世界最繁忙的輪渡。而從陸家嘴到延安東路外灘的陸延線則是上海最繁忙的輪渡線,一天客流量超過20萬人次。

圖片

輪渡舊照↑

然而,“百萬市民過黃浦江”的壯觀場面也給輪渡帶來了“不可承受之重”。每天上下班高峰時期,每個渡口前都擁著熙熙攘攘的人流,鐵柵欄門一開,就蜂擁而入,騎自行車的想方設法站到最前排,等下到了對岸可以早點下船;不騎車的人大多爭先恐後的搶佔船頭的位置,船艙的擁擠常常引發爭執。

圖片

圖片

市民“花式”擠輪渡↑

“當時,很流行的一句話是‘寧要浦西一張床也不要浦東一間房’。”李建華說,浦東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交通不便,尤其是大霧天,輪渡停航,遇到急事,越江交通的瓶頸凸顯。

為了改變浦東、浦西的交通問題,上海開始籌建隧道和大橋。

如今,隨著越江隧道、大橋、軌交的建成,人們過江越來越方便,而昔日擁擠喧囂的渡口越發冷清。儘管如此,人們心中的“輪渡情結”並沒有消失,而且自行車、助動車、摩托車等過江,還是要依靠輪渡。

2010年世博會後,輪渡將交通與觀光旅遊相結合,開啟了新的航程。新的輪渡不僅載客量大,而且有了空調,更舒適,駕駛起來也方便,就像小汽車一樣一鍵啟動,電腦操控。船有上下兩層,上層安排了多排座椅,船後方還有觀景平臺。站在平臺上,兩岸風景一覽無餘,擺渡、觀光一舉兩得。

圖片

2018年1月29日,新型客渡船“上海輪渡1”投入其秦線運營↑

隧道

1971年6月,打浦路隧道建成通車。它不僅是上海的第一條越江隧道,也是中國的第一條越江隧道。

隧道由浦西引導段、江中段及浦東引導段三部分構成,全長2761米,其中隧道主體長1332米,江中段江底直線長600餘米。浦西引導段進出口在中山南一路打浦路口;浦東引導段進出口在耀華路。

圖片

打浦路隧道的建成,打破了輪渡作為過江唯一方式的格局。1980年10月1日,在市民的熱切期盼下,市公交公司汽車五場開闢了第一條黃浦江隧道公交線——隧道專線,結束了過去上海沒有一條公交過江線路的歷史。隧道專線的開通較大程度地方便了每天需要往返浦東、浦西的市民出行。機動車從隧道過江僅需6分鐘,大大縮短兩岸時空距離,將浦東浦西連成了一片。

圖片

然而只有一條越江隧道是遠遠無法滿足市民越江需求的。“過江難”仍是市民的心頭之痛。1988年12月,延安東路隧道北線宣告建成通車。

據當時媒體描述,

當天,在浦東楊家宅,延安東路隧道進口,家住附近地區的市民像過節一般湧來這裡參加隧道通車典禮。兩輛披掛綵球的隧道三線車靜候著,車上已擠滿首批乘客。15點20分,一條紅綢帶剪開了,第一輛隧道車啟動了。

進入隧道,乳白色的護牆,銀白色的頂燈,人人心裡亮堂堂的,有位乘客一進隧道就看錶,一出隧道就驚呼:“3分鐘就過江了,要比乘輪渡快四、五倍呀!”

圖片

延安東路隧道通車典禮↑

這條繼打浦路隧道之後建成的越江隧道,再一次跨越滔滔黃浦江水,連接了城市的東西,對上海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從一定意義上說奏響了浦東開發開放的序曲。

2003年後,外環隧道、大連路隧道、復興東路隧道……一條條隧道又相繼亮相,它們在隧道發展史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第一”、“之最”,成為無法磨滅的建設成果。如今,上海已有16條橫貫東西的越江隧道(不包括外灘觀光隧道、西藏路電力隧道)。

圖片

周家嘴路越江隧道於2019年10月31日通車↑

圖片

郊環隧道(浦西牡丹江路-浦東S20外環線)於2019年12月28日通車↑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一條條隧道建成,一大波專為隧道而開設的公交線,如隧道一線、隧道夜宵一線、隧道二線、隧道三線、隧道六線、隧道九線等也誕生了,它們穿過隧道,把兩岸的車站、碼頭、機場一線,覆蓋主要的娛樂場所、商場、學校,滿足了不同乘客的出行需要。

圖片

大橋

與隧道幾乎同步建設的越江“神器”還有大橋。與打浦路隧道建成通車僅相隔五年,上海首座越江大橋於1976年6月29日亮相。

小交搜到網友關於松浦大橋通車那天的回憶:

大橋兩側彩旗飄舞,橋欄下的走道上站滿了身穿各種各樣衣服的幼兒園、中小學生2000名。他們要在典禮上打腰鼓、敲銅鼓、跳花束舞、揮國旗,還有人提著慶祝大橋通車標語的紅布橫幅。全副武裝的武警官兵整整齊齊站地站在橋上。

下午2點,隨著保衛警車的出現,通車典禮開始。口號聲、鑼鼓聲響徹雲霄,場面頗為喜氣、盛大。圍觀的市民們興奮地大喊:“黃浦江大橋!黃浦江大橋!天塹變通途啦!”

圖片

當時還是名為“黃浦江大橋”的松浦大橋通車典禮↑

這座大橋幾經易名,從最初的黃浦江大橋,到後來的車亭大橋,再定為松浦大橋。它的建成,改寫了黃浦江上無大橋的歷史,也讓市民越江又多了新選擇。

1991年後,上海大橋迎來一個又一個建設高潮。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奉浦大橋、徐浦大橋先後建成。2000年後,盧浦大橋、松浦二橋、閔浦大橋、閔浦二橋、松浦三橋等成為橫跨東西的交通大動脈。

如今,寬闊的江面上,12座越江大橋以各種優美造型凌空飛架在浦江上,串連起浦西與浦東,與這座城市繁榮共生。

圖片

2014年國慶節期間的南浦大橋↑

圖片

2018年景觀改造提升後的盧浦大橋↑

隨著一座座大橋建成,上海新闢了大橋三線、大橋四線、大橋六線等大橋專線車,它們駛上大橋,往返於浦西與浦東。車廂內的乘客感受車輛疾馳的同時,也體會到上海公共交通的飛速發展以及浦東地區的蛻變。

有網友說,

原本透過車窗,看到浦東都是一些農田泥地。隨著大橋的建成開通,一幢幢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浦東成了適宜居住的新城區和新社區,陸家嘴更是發展成了金融地標。密集分佈於浦西的碼頭、倉庫、客棧、工廠,隨著城市產業的調整,也慢慢退出,兩岸開始齊頭並進發展,城市變得更加美好。

軌道交通

如今,上海已有17條軌道交通線路,路網密佈,市民出行越來越方便。其中,2號線、4號線、5號線、7號線、8號線、9號線、11號線、12號線、13號線9條軌道交通線路穿越黃浦江,市民只需乘坐一站,即可輕鬆抵達對岸。

圖片

小交

圖片

我們期待,未來,會有更多連接浦東與浦西的“紐帶”,為市民的出行、兩地的發展創造福祉。

部分來源:上海發佈、看懂上海、

影像上海、浦東公交、

新民晚報、浦東發佈

編輯:張靈芝

上海市交通委宣教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