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反哺欧洲!《触不可及》导演新佳作,用法式幽默诠释社会难题

《标准之外》,这部在豆瓣上只有326人标记的法国电影,却让我的心暖了整整一晚。两位法国导演

埃里克·托莱达诺 (Eric Toledano)和奥利维埃·纳卡什(Olivier Nakache )再次奉献了一部法式现实主义佳作。

移民反哺欧洲!《触不可及》导演新佳作,用法式幽默诠释社会难题

两位导演最富盛名的作品当属《触不可及》,讲述一位黑人看护与瘫痪富豪之间的友谊。该片至今在豆瓣上保持着9.2的高分。

移民反哺欧洲!《触不可及》导演新佳作,用法式幽默诠释社会难题

两位导演擅长发掘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来自心理和灵魂上的触碰。他们的故事没有好莱坞式的三段叙事,逼迫人物在矛盾和冲突中成长,压力并非欲望和生死,而是那些生活里作为平常的点点滴滴,最容易触动心灵,被感知的生活琐事儿。

《触不可及》讲述了“个体”之间的碰撞,《标准之外》则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讲述了一群人的抱团取暖,侧重群体与社会的有机互动。

移民反哺欧洲!《触不可及》导演新佳作,用法式幽默诠释社会难题

因此,《标准之外》无论在叙事或者结构上都比《触不可及》更为复杂。它需要细腻的刻画多位人物,不仅仅是文森特·卡索和勒达·卡代布两位男神的“双雄”,还有那些看上去不太起眼的几位二级人物,群戏之下,多线推进,高潮“延时”而来,最后差点让人泪水“倒流”进心脏啊。

移民反哺欧洲!《触不可及》导演新佳作,用法式幽默诠释社会难题

什么是“标准”

影片中文译名《标准之外》是对影片主题较为准确的转译。故事讲述一群在标准之外,服务社会残障群体,那些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和成年人的机构组织。

故事有一条非常明显的支线,一男一女两位调查员先后采访了多位接受该组织帮助的家长、接受残障群体的正规医院、以及非官方的组织机构负责人Bruno(文森特·卡索 饰)。

移民反哺欧洲!《触不可及》导演新佳作,用法式幽默诠释社会难题

这条支线被安插在故事的各个章节,来回跳转于机构人员照顾完那些自闭症患者之后。但他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麻烦制造者”,给男主角带来压力,逼迫他们改进,越过一个个障碍,克服困难,抵达故事终点。

他们两人存在的意义,更多是为解释“何为标准”,以及“标准之外”必须存在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人物是两个机构的负责人Bruno和Malik(勒达·卡代布 饰)。他们一个负责专门照顾自闭症患者,一个则帮助边缘少年重归社会。

移民反哺欧洲!《触不可及》导演新佳作,用法式幽默诠释社会难题

主流社会中的两个边缘群体,在两位负责人的帮助和运筹下,居然奇迹般的完成了相互“帮助”的有机结合。

移民反哺欧洲!《触不可及》导演新佳作,用法式幽默诠释社会难题

Bruno机构里的自闭症患者们被社会遗弃,因为症状严重,连医院也不愿收治他们。Bruno甚至认为,把这些重症患者送去医院是不负责的行为,因为医院除了给他们每天“灌”药,让他们昏昏沉沉之外,并没有任何有效治疗,他们根本就无法重归社会。

对此,Bruno提出“一对一”看护,即每一个患者都配备一位贴身看护,负责他平时的生活起居,引导他们接受机构组织的群体性治疗,保护他们不因为自闭而“自残”。

移民反哺欧洲!《触不可及》导演新佳作,用法式幽默诠释社会难题

但没有一位接受了高等学位的人会愿意照顾这群“麻烦精”,甚至被无缘无故的殴打。所以Malik机构中招来的那些边缘少年们意外担负起了这份重担。影片以一位黑人小哥串起了“边缘少年”的重要支线

。这位随时可能误入歧途的年轻人,一开始总是迟到,照顾患者时也漫不经心,非常不专业,甚至让患者的生命遭受了威胁。

但黑人小哥的人物弧光以及那些暖心的片刻,清晰地呈现了这群非专业人士,标准之外的组织机构,在照顾自闭症患者时的艰难与不易。

移民反哺欧洲!《触不可及》导演新佳作,用法式幽默诠释社会难题

他们的确不够专业,但却能用善意和爱意去弥补。经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和看护会条件反射地用书本上的知识去对待这群病人;而黑人小哥这样的“标准之外”的人,却会用更为人性和朋友式的方法“以礼相待”。

移民反哺欧洲!《触不可及》导演新佳作,用法式幽默诠释社会难题

比如黑人小哥在女看护的眼皮子底下帮助自己的患者“答题”,用一杯可乐,“引诱”患者完成了“表达自己想喝水”这一难题。

《标准之外》的主线和支线故事总结起来,就是不断地“打破标准”的故事。那些事儿,那些人,原本都处于社会各个标准之外,但标准之外的这群人却是标准之内的主流社会“无法承担之重”,这个无解的矛盾,让调查Bruno和Malik的机构两位政府工作人员不得不选择妥协。

影片最后,平时温文尔雅的Bruno,面对刁难式的询问,最后生气、发泄地说“我不管了”,“你们来管吧”,“这是我的真心话”。可现实却是,如果Bruno组织的机构不管了,这群自闭症患者恐怕只能被遗忘在医院的角落,他们的家人将终日生活在愧疚与担心中。

真实的力量

《标准之外》的确是慢热的电影,叙事冲突也不算太强烈,唯一的强张力就来自片尾Bruno与调查人员的短暂对峙。

移民反哺欧洲!《触不可及》导演新佳作,用法式幽默诠释社会难题

但影片的真实性完全可以弥补叙事的克制。两位导演亲自负责了剧本的打磨,据悉前后花费了两年时间撰写剧本,在现实中挑选人物和故事,与照顾自闭症患者的机构多次沟通。这让影片出来的效果有点像纪录片,真实感极强。那些细节上的刻画,绝非编撰那么简单。其中,Bruno与他的首位患者,一个胖胖的小伙子之间的支线故事就让人看到了细节真实的力量。

移民反哺欧洲!《触不可及》导演新佳作,用法式幽默诠释社会难题

小伙子还在少年时期就得到了Bruno的帮助,他是Bruno的第一位患者,对于两人来说都意义非凡。即便少年已经成长为青年,有了独自生活的基本能力,但Bruno和他的母亲依然为他的未来感到担忧。

他的暴力倾向,已经各种常人看来难以理解的行为依然阻挠他完全融入社会。如果完全“真实”的刻画,也许会显得太过苦大仇深,在两位导演编剧的戏剧性塑造下,Bruno与胖小伙的互动显得既生动又不乏幽默。

移民反哺欧洲!《触不可及》导演新佳作,用法式幽默诠释社会难题

比如,Bruno会跟踪小伙坐火车,因为小伙无法克制自己按火车上的紧急制动按钮,导致小伙多次被送到警察局,而Bruno每次都会耐心解释,保释他出来。

小伙表达亲密的方式是将自己的头放在对方的肩膀上,如果你无法理解他的用意,自然会误解他的行为,影片对于自闭症患者行为的呈现也是消除大众刻板成见的最好的方式。

移民反哺欧洲!《触不可及》导演新佳作,用法式幽默诠释社会难题

影片的主题较为苦涩,但导演加入了不少积极的法式幽默,平衡了影片的情绪基调,让观众较为轻松的理解了这一主题。这一点与《触不可及》一样。比如Bruno总是被朋友和同事送去一个又一个的“相亲”现场,这些“配对”总是被忙碌和意外所打断,其中不乏各种笑料和冷幽默。

但如果你仔细品味这些相亲“车祸”现场,你会发现导演的用意所在。Bruno的最后一场“相亲”完全是意外,一位患者的姐姐突然出现,两人聊着聊着就有了感觉,Bruno罕见地邀请对方喝咖啡,这在前面几场相亲中显得极为罕见。两相对比,无疑实在说明,刻意的配对可能导致失败,而无意间的真情流露可能才是最为成功的配对。

移民反哺欧洲!《触不可及》导演新佳作,用法式幽默诠释社会难题

结合影片的主题,收治自闭症患者的机构与青少年再就业的机构,原本两个触不可及的结构、不被大多人所看好的配对,但现在却成为了社会中不可缺失的一环。真情实感胜过刻意和专业,更是高于合法与合理。真实的力量,就是如此让人意想不到。

容易被忽视的标准之外

其实影片中的“标准之外”不仅是Bruno和Malik两人成立的机构、他们照顾的患者、召集的员工,还有Bruno本人。《触不可及》里,已经完成了阶层和肤色的融合与跨越。但在移民潮影响下的欧洲,以穆斯林为代表的“外来者”似乎是新的,需要被主流“正视”的边缘群体。

将Bruno塑造成一位时刻带着穆斯林小礼帽的机构领导者,一位“拯救”了欧洲自闭症患者,解决了欧洲社会性问题的外来者,绝对是两位导演的“用心良苦”。Bruno的耐心、他的非凡毅力,善意和爱,以及因此承受的压力和孤独,都让这位欧洲大陆的“外来者”显得有血有肉,甚至比大多数欧洲人更有人情味。

移民反哺欧洲!《触不可及》导演新佳作,用法式幽默诠释社会难题

近年来,欧洲涌现了大量“移民潮”电影,切入点都是外来者的融入,或者本土者对于他们的接纳。《标准之外》算是另辟蹊径,找到了另一条表达“融合”的方式。外来者融入社会的方式绝非等待救济,他们同样可以凭借自己的毅力和付出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

影片中,两位穆斯林厨师给机构提供了聚会的场地,甚至会亲自把美食送到看护者手里,他们带着面包喂养了这群同样带着善意的机构员工们,爱的传递替代了冲突与融合,如此润物细无声的诠释主题,让《标准之外》又多了一层“言外之意”。

《标准之外》避免了真实带来的沉重,以轻盈的叙事,抵达了深刻的社会内核,影片本身又何尝不是“标准之外”的一部价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