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蘇州通史》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蘇州通史》


近日有幸得到一套《蘇州通史》煌煌16冊,它全面梳理總結了蘇州從遠古到當今的歷史,這是蘇州第一部全面系統的通史。作為蘇州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吳江在通史中多有涉及,作者在總結蘇州文化的特質,吳文化的內涵和外延時,小心假設,多方論證,自圓其說。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千年運河流淌過的吳江


吳江建縣1111年,從空間上來說,其行政區劃範圍相對固定,就是成為蘇州市的一個區,也是整區劃進,空間沒有打碎,地域保持完整;從時間上說,吳江從建縣到今天,已有千年之久,一個吳字,成為吳江始終的烙印,吳姓沒有被改變;從文化傳承來說,吳江沒有因為天災人禍而致毀城毀縣,原住居民生生不息,代代相傳,歷史沒有打斷,文化一脈相承。


地域沒有劃碎,姓氏沒有改變,正是吳江之幸。時間的沖洗,沉澱下來的特質是什麼?它的文化基因是什麼?


一曰退讓,以退為進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泰伯像


吳文化的開山鼻祖是周朝的泰伯,泰伯奔吳也開啟了吳地的文明進程,吳江在吳文化的核心地區,當然是受到泰伯精神的影響。這位周王的長子,依禮應該繼承王位,他為了成全父親要傳位給心愛的小孫子(即後來的周文王)願望,主動避讓,與弟弟一起,從今天的陝西高原,千里迢迢來到了斷髮文身,飯稻魚羹的江南,開啟了吳文化的新篇章。因此善行,孔夫子對泰伯奔吳、三讓天下大加讚賞,稱為至德。


泰伯奔吳,順遂了父王,也為周文王上位讓開了通道,更成全了自己,開闢了吳文化一片新天地!一讓成三事,一讓變美談。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張翰故事


泰伯主動退讓,率先垂範,對後世吳人,肯定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於是出現了張翰秋風起,思故鄉,吟出了秋風歌,蓴鱸之思的經典,急流勇退,辭官回鄉。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靜思園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退思園


世界文化遺產退思園,園主任蘭生在營造退思園時,想到的一個字就是退,退則思過,既有主人對宦海生涯的思過,更有心底裡不服輸的底氣,因為退則思過的後面還有一句話,進則盡忠!改革開放後,在退思園邊上又建成一座新式江南園林,園主顯然受到其影響,以靜思為園名,靜則定心、安神,以靜思動,以退為進,不失為吳江人行事的風格。


退讓是底色,但映襯出來的是進。吳江人更多的對事業或生活的不懈追求,是深層次的進。這也能解釋作為吳文化核心地段的吳江,沒有狂飆突進,沒有獨樹一幟,但有的是孜孜矻矻,努力奮進,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協調推進。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二曰忍讓,以求大局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五代十國前期地圖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吳江縣城地圖


吳江從公元909年設縣至今,經歷過縣、州、市、區各種行政建置,當然,最長的還是縣的歷史。吳江縣的開縣鼻祖就是吳越王錢鏐,他在位時保境安民,發展農桑,興修水利,造福民眾。是他於當年奏請北方政權,將吳縣南地,嘉興北境,即今天的吳江區空間範圍,建立吳江縣。實際上此地本身就在他的治下,但他還是用了“奏請”一詞,卑躬的身軀下有著力量的支撐,北方政權只能順水推舟,同意建立吳江縣。當年錢鏐在杭州立吳越國時,正是五代十國時期,政權更迭如同走馬燈。北方政權一直以正統自居,錢鏐甘居下位,一是始終只稱王不稱帝。二是奉北方政權為正統,稱臣納貢。北宋建立,他的子孫甚至還幫助朝廷消滅了在南方的其它割據政權,實際上吳越國本身就是一個割據政權,錢氏不是不明白唇亡齒寒的歷史,但他們看的更遠。最後,錢氏家族將治理的井井有條的吳越國,獻給宋朝,納土歸降。北宋皇帝也沒有虧待錢家,讓錢氏家族平穩著陸,安享福祿。北宋期間吳越人編百家姓時,首句“趙錢孫李”,趙家是皇家,錢氏僅次於趙家。對內,錢氏一族,在政權割據的時代,沒有做出頭椽子,也沒有窮兵黷武,橫徵暴斂,不僅保護了治下的生民,更是保護了錢氏一族,從此綿延至今。錢謙益、錢玄同、錢基博,錢穆,錢三強、錢學森、錢偉長、錢鍾書、錢正英、錢其琛,這些名字如雷貫耳,這些偉人燦若星河,熠熠生輝,他們都是錢鏐的後人!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五代十國後期地圖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誠哉斯言。設想一下,如果錢鏐在位時與北方政權硬頂,生民肯定塗炭,他自己的江山未必能保住,其家族還能繁衍傳承到今天?而到了北宋統一中國後,他如果不順應大勢,迴歸北宋,納土獻國,必是禍及吳越國所在的人民,吳江縣就是由錢鏐建立的,會有好果子吃嗎?想想明朝初年,開國皇帝朱元璋對待張士誠治下的蘇州人,真的要為吳越國王的英明施政拍案叫絕!


錢鏐以忍讓求大局,不以眼前一時一事牽絆,換得後世千年,忍得一時侷促,換來千年乾坤。前些年,吳江評選城市精神,其中一句就是“精誠致遠”,一個致遠道出了吳江人謀事,講究致遠,看長遠,算大賬,算長遠賬,這個基因正是得之錢鏐。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三曰包容,兼收幷蓄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教化吳地


吳文化的奠基人泰伯,本身代表周朝文化,當時也是先進文化的代表,他在吳地沒有強推周朝的文化,而是以周朝文化為底色,結合吳地的風土人情,創造了嶄新的吳文化。江南地區的原始文化,是水鄉漁獵文化,粗野質樸,崇武崇力,而以泰伯為代表的周文化是文質彬彬的文化,是黃土種植文化,文武相結合,改造了吳地文化,由武向文,一路精緻,直到近世。吳江浸潤其中,深受影響。吳江建縣,就是將吳越兩地,從地域到人民,從風俗到典章,將兩種文化糅合在一起,進行了包容和昇華。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東聖堂趙蟠老塑像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黎里老街


宋朝以來,北方動盪,吳江接納了大量北方人口,南北文化進行深度融合。例如黎裡鎮的規劃就是由來自山東東平的趙磻老,在定居黎裡後一手規劃的。鄉民念其恩澤,建造東聖堂以資紀念。黎裡鎮標誌性景觀市河邊沿街廊棚,是由來自山東棗莊果農王雙五,為了安頓投奔他而來的家鄉族人居住,在自家房前搭起的廊棚,既能生意興隆,又方便鄉里眾親,這種外來人口和文化融合到本地,在其它各大鎮都有很多生動的案例。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民國12年(1923年)《新黎裡》


近代以來,中國國門被迫打開。地處東南沿海的吳江,得地利之便,西方新思想與吳江的農耕、水鄉、蠶桑為特質的吳文化再融合。在民國時期的吳江,出現了普及推廣新文化運動高潮,全縣出現了近20種以“新”字冠名的報紙:新黎裡、新盛澤、新平望、新同裡、新震澤、新莘塔、新嚴墓,幾乎一鎮一報!這些報刊都是熱血青年出力出錢,一手採編髮行,“新”就是啟迪民智,提倡新文化,熱烈擁抱新文化,新文明,彰顯了吳江人對外來文化的相融相合的胸懷。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上世紀五十年代,東太湖圍殲滅螺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今日東太湖畔


一件事情很能說明吳江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對外來移民的態度。比如原來的菀坪鎮,這是一個以外來16個省市居民為主的移民鎮,從清朝末年到民國時期,來自河南光山、羅山和江蘇蘇北的災民、難民,到菀坪一帶圍墾湖田,以求活命。而清朝從康熙年間就開始禁墾湖田,民國時期還在此地立過禁墾碑,為的是保護太湖灘地,當然也是保護土著居民的利益。但當這些外地難民湧入後,本地人雖然反對,但反對的並不激烈。土客相爭,鬧到官府,訴訟博弈,就在這一次次相爭中,土著居民承認現實,作出讓步,一批批客民在菀坪落腳生根,直到後來形成了以外地居民為主的社區,1958年成立菀坪公社,客籍人口占了80%,外來移民變身為吳江人,他們也成為建設吳江的一支生力軍。


直到今天,吳江人對外來居民也是包容客氣,人不排斥,比較歡迎。新吳江人中的很多都說到,初到吳江,感受到吳江人很客氣,不排外,他們對吳江的政府服務、對吳江人的第一印象很好,這是他們在此就業、創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如今吳江的總人口中,原住民與新吳江人各佔一半。


兼收幷蓄的包容胸懷,讓吳江廣納各方人力,吸收各種文化精華,壯大了吳江實力,僅僅用了40年時間,新老吳江人共同努力,讓吳江在全國2000多個縣級行政區中,從一個默默無名的農業小縣,躋身全國百強縣、百強區前列。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四曰真誠,以誠取勝


時間進入到明朝,那是一個萬馬齊喑的時代,但就在這黑暗的時刻,一本勸人為善的書,橫空出世,照亮普羅大眾苦難的人生,它不僅在當時,更是對今後,直到今天,仍然影響深遠,它就是《了凡四訓》。書的作者就是吳江人袁黃,他用親身經歷,切身感受,向家人,更是向世人傳遞出一個樸素真誠的真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了凡四訓


《了凡四訓》有4章,分別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它以佛教為基,參以儒道,結合人生,追求人生真諦。其語言雖直白,但思想深邃,珠磯之言,隨處可見。以今人視之,《了凡四訓》作為一本教子書和勸善書,雖然沒有系統的理論體系,但卻是作者人生的經歷和感悟,情真意切。其立命之學如同長者談心,娓娓道來;其改過之法如抽絲剝繭,層層深入;其積善之方條分縷析,清晰可循;其謙德之效引證理論,驗以實例,真心實意,其誠可鑑,幸福人生,由誠可致。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1949年5月1日,毛澤東到頤和園看望柳亞子


柳亞子,一代詩人。他以熱情如火的詩人氣質,猛烈批判舊世界。清朝末年,他與同鄉陳去病等人登高一呼,建立南社,為推翻清朝鼓與呼。直到他在廣州,遇到了青年毛澤東,他看到了中國人民站起來的希望,一闋《沁園春···雪》,唱和之作競讓無數人折服。柳亞子以詩人的真誠,在20世紀的中國詩壇、政壇,都留下了華彩的一筆。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在女蠶校推广部工作時的費達生


要說到吳江人的真誠,非費達生莫屬。這位吳江女兒,一生以幫助鄉民致富為追求,真正的“當代黃道婆”。在20世紀20年代,一個風華正茂留洋歸來的城市姑娘,走進貧困農村,將所學知識帶給農民,知識下鄉,科技進村。30年代費達生創辦震澤、平望等三個制絲所,同時擔任三個制絲所的經理,日夜奔波,推廣新知識、新技術。這麼年輕的姑娘,能開闢出這樣一片新天地,要有多大的毅力!今人思之,能不佩服?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費達生、費孝通在農民家訪問


她的真誠為民,感動了社會,造福了鄉民,也影響了弟弟費孝通。這位從吳江走向世界的社會人類學家,終身踐行,“從實求知”,追求“志在富民”,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寫在人民奮鬥的偉大實踐中。費氏姐弟倆,用一生的實踐,書寫了傳奇。真正是“當生命勞動和鄉土結合在一起,就不怕時間的沖洗了”(費孝通墓碑碑文)。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費孝通題字


1990年,費孝通在他80歲生日時,揮就如椽之筆,寫下文美意深的4句警世格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是費孝通一生行行重行行思考的總結和昇華,不僅是對西方“文明衝突論”的有力回應,更是中國人在世紀之交,對人類發展道路作出振聾發聵的思想貢獻。


悠悠歲月,逝者如斯。5000年轉瞬即逝。泰伯奔吳,面對未知的江南荊蠻之地,他的情懷也素,為滿足父親的願望;他的行為也高,三讓王位,最終成全了周文王。他的一次孝心之舉,引來吳地文化的第一縷曙光,為行將出世的吳江,做了一次最好的胎教。退讓,眼前會“吃虧”,但退讓的另一面正是進取。


開縣鼻祖錢鏐,深得泰伯思想精髓,以忍讓為標籤,以委屈求長遠,忍得一時苦,撐開一片天。不僅惠澤吳江人民,更是餘蔭後代,錢氏百代傳千年,誰人曾記秦始皇。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作者的畫作


從泰伯奔吳到天下大同 尋找吳江文化基因

吳江走進太湖時代


當歷史的年輪劃在21世紀,吳江人以更加包容和真誠的心態,迎接八方客,共建新吳江;當中華大地響起“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華美之聲時,世界為之傾聽,為之折服;當吳江人展望新千年,奮鬥新千年時,一個和諧吳江、樂居吳江、幸福吳江正在成為現實!


本文作者:楊曉容

責任編輯:王來剛、徐劍

技術編輯:吳英

圖片來源:楊曉容、李惠芬、館藏及網絡


徵稿啟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歡吳江通。那麼大膽和我們表白吧!要知道,吳江通更喜歡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體會人生,也可以是尋找鄉愁,記憶歷史!文筆不重要,真實真心就好。自行配圖,特別歡迎。

文末請附作者簡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張。一旦錄用,奉上稿酬,雖不高,意很誠,還有你可能喜歡的地情書哦!

請發送至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記得註明姓名和聯繫方式。如已在其他媒體發表,敬請說明(特別是已在其他微信公眾號上推送,一律不錄用)。照片請勿插入文中,請單獨發送,謝謝!

由於來稿較多,自投稿之日起兩個月內沒有錄用,作者可自行處置(同一作者單次投稿多篇除外)。

吳江通會給你一個原創平臺,讓你展現自己,讓更多的人瞭解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