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學會獨立,但太早要求獨立,卻容易毀了孩子

一個小故事,帶你瞭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贊

家長都會希望孩子能夠獨立,為了自己的生活而做出更好的努力。但是很多家長會過早的逼迫孩子獨立,這樣的做法不但不會利於孩子獨立,反而起到了“揠苗助長”的反作用力。

網友回憶兒時故事,被家長帶到陌生環境,讓其去購買商品後迷路,網友評論:“能做到的事情從小就該自己去做,尋求幫助家長當然得看孩子能不能完成啊!”

孩子需要學會獨立,但太早要求獨立,卻容易毀了孩子

家長過早的要求孩子獨立,會孩子而言是一種負擔。網友在網絡上分享了自己經經歷的故事:網友在七八歲大的時候,被爸爸帶到了一個親戚家,這個親戚家住離自己縣城幾十公里外的另一個縣城之中,在親戚家中,爸爸和親戚一家人有說有笑,好不熱鬧。

但是作為還是個孩子的網友,深深的覺得無聊,坐立難安,又沒有人陪網友進行玩耍,於是網友按耐不住寂寞,一直吵著爸爸,輕輕的偷偷搖曳著爸爸的衣袖,想要回家。

爸爸見狀,認為孩子不懂事,在瞎胡鬧,讓網友自己到院子之中玩耍。網友讓爸爸帶自己去附近的超市逛一逛,沒想到爸爸沒有同意,反而說的是:“你自己去超市吧,你已經是7歲大的男孩子了,你可以自己認識路回來的,這是給你的錢,你自己去超市買一點想吃的東西。”

孩子需要學會獨立,但太早要求獨立,卻容易毀了孩子

網友想到超市中自己喜歡的薯片和糖果,滿口答應了下來,爸爸給網友大概指路了一下,便繼續和親戚閒聊。

網友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下,並不熟悉,滿口的答應了爸爸的說法,卻沒想到在買完了東西之後,迷路了,一個人在街頭瞎轉了好久,找不到回去親戚家的路,著急的網友哭了起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最後是在路邊一位好心人的幫助下,找到了親戚家,把網友送了回去,但是爸爸在見到了網友之後,沒有進行安慰,反而責備網友說:“你怎麼回事,這麼大了還迷路,這麼一點點路都不認識,你要啥時候能獨立"

孩子需要學會獨立,但太早要求獨立,卻容易毀了孩子


年紀小的網友,沒有意識到迷路的危險性,後來網友回憶,十分的後怕,這其中存在著多少的危險讓人不得而知。也許有很多家長,會和這名爸爸一樣,希望孩子能夠儘早獨立,於是會認為孩子能夠儘快自己完成事情,就意味著孩子已經獨立了。

但是,真實的是,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陷入到"偽獨立",帶給孩子很多隱藏的危害。所以,家長需要正確的區分什麼是真正的獨立和"偽獨立。

孩子需要學會獨立,但太早要求獨立,卻容易毀了孩子

家長應該明白一點,那就是"偽獨立"不等於真正的獨立。

中科院侯瑞鶴博士曾說過:“真正的獨立不是訓練得到的,而是孩子在得到敏感、有愛的照顧,獲得對這個世界基本的信任感,感到被愛的基礎上,自然產生的內在需求。”

"偽獨立"不是真正的能夠促進孩子獨立的方式,真正的獨立是讓孩子在能力範圍內,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愛孩子不應該是催著孩子成長,而是耐心點的陪伴孩子長大。

家長揠苗助長式的"偽獨立",會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障礙。

孩子需要學會獨立,但太早要求獨立,卻容易毀了孩子

第一點危害:不利孩子的內心發展,會讓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的人

孩子在逐漸成長中,形成了對事物的認知過程。那麼這個過程,最重要的就是家長的引導,假如這個時候的家長,一旦讓孩子超額完成自己的任務,那麼孩子會陷入到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內心同樣會缺乏安全感。

孩子在應該還在臂彎環境下成長的年紀,強行被迫的獨立,缺乏了家長關懷,就算孩子看似表面獨立和強大,內心之中,依然會缺乏安全感,這樣脆弱無助的感覺,會讓孩子伴隨著他們的一生,更有甚者,還會威脅到孩子的健康發展。

孩子需要學會獨立,但太早要求獨立,卻容易毀了孩子

第二點危害:孩子和家長之間關係出現隔閡

《關係:適度依賴讓我們離得更近》一書中寫道:適度依賴能讓你融合親密和自主,在依靠他人的同時仍保有強大的自我意識,並且在需要時樂於請求別人的幫助,而不覺得自責。

孩子真正的獨立,並不是將一切全部交給孩子,家長的鼓勵更能促進孩子,成為孩子獨立發展的無限動力。

孩子其實內心會知道,自己本應該得到家長的幫助,但是家長在一旁冷漠的看待,會讓孩子的內心,感受到更深的傷害, 對家長產生疏離。

孩子需要學會獨立,但太早要求獨立,卻容易毀了孩子

所以,家長在培養孩子獨立的時候,不能過早的逾越成長的規律。

想了解更多育兒常識,歡迎關注我們,您的關注點贊轉發,將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萬分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