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評:貧困帽摘了,勁卻不能鬆

於嘉 王靖 安路蒙

這個春天,脫貧攻堅戰場傳來捷報: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等20個貧困旗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我國第一個成立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宣告全面脫貧“摘帽”,奔向全面小康的幸福花朵在草原上含苞待放。

內蒙古貧困旗縣全面脫貧“摘帽”意義重大。打贏脫貧攻堅戰,寄託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希冀,濃縮著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移的初心和孜孜以求的情懷。內蒙古是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源地,一直以來用心呵護民族團結,被譽為“模範自治區”,同時,這裡幅員遼闊、地廣人稀,特別是貧困人口主要分佈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和分散偏遠的邊境牧區,扶貧成本高、脫貧難度大,是脫貧攻堅的“堅中之堅”,也是脫貧攻堅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再無貧困旗縣”標誌著內蒙古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得到解決,民族團結、邊疆穩定也就有了堅實基礎,也意味著我國的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注入了信心和力量。

成效見證決勝脫貧攻堅行動力。“上下同欲者勝。”在脫貧攻堅戰場上,內蒙古上下層層壓實攻堅責任,紮實落地精準舉措,持續加強資金投入,不讓一個貧困人口掉隊,確保他們共享全面小康成果。面對脫貧攻堅難點痛點,一些貧困旗縣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發展綠色生態產業,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少數民族群眾靠傳統手藝獲得收益,讓古老文化在傳承中迎來新生;加大交通基建力度,人居環境越來越舒適,老少邊窮地區開始大變樣……截至目前,內蒙古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底的11.7%下降到0.11%,3694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

成績並不能代表最後的勝利,“最後的勝利往往在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截至2019年底,內蒙古還有最後的1.6萬貧困人口,規模不大卻難度較大。一些貧困群眾增收的內生動力不夠強,少數地方“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等工作仍有提升空間,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脫貧攻堅出了難題等。少數幹部鬆勁懈怠、盲目樂觀,對基本政策說不清楚,出現個別貧困戶明白卡上填寫的收入金額與實際不符等現象。脫貧攻堅越是到最後,越需要下足“繡花”功夫,把每一個細節都做精做細做實,贏得這場脫貧攻堅戰的最後勝利。

“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最後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但如期完成目標任務不能打任何折扣。克服疫情影響,啃下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硬骨頭”,保障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還要再加把勁,付出更大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