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山烽火臺,你是不是真的戲過諸侯

驪山,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南,是秦嶺山脈的支脈,這裡自周、秦、漢、唐以來,以其壯麗翠秀,一直被作為皇家園林地,也讓這裡留下了諸多的名勝古蹟,當然還有故事。

驪山烽火臺,你是不是真的戲過諸侯

烽火臺是驪山森林公園內海拔最高的景點,也是整個驪山景區的亮點之一。歷史上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簡單點說,就是周幽王版的《狼來了》,只不過周幽王數舉烽火、謊報軍情的目的不是自己開心,而是為了博自己心儀的姑娘褒姒一笑。“赫赫宗周,褒姒滅之”,這是《詩經》裡賦予周幽王和褒姒故事的結局。但是,我們今天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驪山烽火臺,你是不是真的戲過諸侯

首先,我們聊一聊褒姒。如果從情節的曲折離奇這個角度說,褒姒這個姑娘的故事可比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精彩的多。褒姒的故事我們要回到很久很久一起,那還是夏朝的時候,夏王的宮殿裡來了兩條龍,自我介紹說是褒國的祖先,夏王這個害怕呀,趕緊占卜,看看是應該殺了它們、趕跑它們還是留下它們,最後發現都不怎麼吉利,但是如果留下它們的唾液,那才是大大的吉利,於是夏王就命人將龍的唾液裝在木匣子裡收藏起來。這個匣子就這樣躲過了無數次戰火的洗禮,完好無損的從夏朝傳到商朝,從商朝傳到周朝,直到傳到周厲王手裡。

周厲王作為一個好奇寶寶,當然是選擇打開它。匣子打開後,龍的唾液流在殿堂上,怎麼也清理不掉,周厲王就命令一群不穿衣服的女人對著唾液大唱征服,這招果然好用,唾液變成了一隻黑色的大蜥蜴,爬進了厲王的後宮,直到遇見一個六七歲的小宮女才消失。周宣王在位的時候,當年的小宮女也長到十五歲成年了,她竟然懷孕了,因為未婚生女,她很害怕,就把那孩子扔掉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話說小宮女這頭扔著孩子,周宣王那頭卻是月黑風高夜,正是殺人時。原來是宣王聽到了一首兒歌,唱著“山桑弓,箕木袋,滅亡周國的禍害。”正好有一對夫妻賣山桑制的弓和箕木製的箭袋,宣王為了自己的江山,就命人去幹掉他們。夫妻二人連忙跑路,在路上遇見了被小宮女扔掉的嬰孩。相遇就是緣分,夫妻倆收留了嬰孩一起逃到了褒國。後來褒國人得罪了周朝,就把長大後的小女孩獻給周朝,以求贖罪,這個小女孩,就是褒姒了。以我們今天的目光看,整個故事就是一部玄幻小說,但是它卻是被司馬遷同學認認真真記載在《史記》裡的。

驪山烽火臺,你是不是真的戲過諸侯

接下來,鑑於褒姒身世的不靠譜性,讓我們重新審視一下“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

從故事的兩個主人公來說,我們假設小宮女是在六歲遇見的大蜥蜴,而這一年剛好是周厲王在位的最後一年。小宮女十五成年、十六生娃,生娃這一年就應該是周宣王10年。而周宣王在位46年,周幽王三年的時候,我們的男女主人公相遇了,也就是說褒姒當時已經39了,而周幽王當年可能還不到二十。所以當還沒有而立的周幽王遇見了快不惑的褒姒,就這麼惑了麼。

從故事的群演——各大諸侯來說,當時鎮守西周邊疆的諸侯國有魯、齊、秦、燕等,拱衛京師的諸侯國有虞、虢(guo,3聲)、唐、鄭等。它們距離都城鎬(hao,2聲)京遠近不一,最近的也在二三百里了,一夜之間所有諸侯齊聚鎬京,都是坐著高鐵來的嗎?就算我們不需要諸侯們一夜到齊,那算上各諸侯套好馬車、裝好糧草,再以最快的速度跑來,等到最後的一位諸侯到來,怎麼也得數月之後了,這幾個月,周幽王是帶著褒姒和先到的諸侯們在烽火臺野營了吧。

驪山烽火臺,你是不是真的戲過諸侯

從故事的道具——烽火臺來說,有學者認為潼關著名的“十二連城”烽火臺的時代上限在漢魏時期或早到西周,即使這些烽火臺真的建於西周,要知道雖然當時的“烽火”可以作為傳遞訊息、特別是傳遞緊急軍情的手段,但是還做不到召集諸侯來抵禦外敵,最多就是告訴附近的人們外敵來犯,趕緊進城。

驪山烽火臺,你是不是真的戲過諸侯

這麼看來,“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真是漏洞百出,是不是越看越像後人演繹出來的野史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