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去別人家,也不喜歡讓別人來自己家,這樣的人正常嗎?

不喜歡去別人家,也不喜歡讓別人來自己家,這樣的人正常嗎?


以前我家有個鄰居,隔三差五就到我家來坐客,她每次一來就兩三個鐘頭才肯走,很是讓人討厭。

有時候我要做事了,她也不走,我不好意思開口,所以總是耽誤我做事。後來,實在忍不住,我就委婉拒絕了她來做客。現在的我,不喜歡去別人家,也不喜歡讓別人來自己家。

生活裡,不喜歡去別人家,也不喜歡讓別人來自己家,這樣的人正常嗎?

其實,這樣很正常,也沒什麼奇怪的。如果你是這樣的人,請相信自己:這很正常,沒必要為此自卑和焦慮。

我就是這樣的人,先生常常說我不合群,親戚說我太清高,總是在背後議論我。對於他們的評價,我從來都不怎麼在意,因為我只是喜歡安靜。

不喜歡去別人家,也不喜歡讓別人來自己家,這樣的人正常嗎?


生活是自己的,取悅自己最重要。

很多時候,“不合群”並不是說你這個人孤僻,而是這個群本來就不適合你。

不喜歡去別人家,也不喜歡讓別人來自己家,這樣的人正常嗎?當然正常,而且其這樣的人比其他人更敢於活出自己,懂得取悅自己。

平時我很少串門,除了回孃家看望父母,和去自己的姐姐家,大多的時間都一個人待著,工作時專注於工作,休息在家就輔導孩子學習,剩下時間就看看書,聽一聽音樂。

我向往的生活,就是這樣閒暇時,把屋子收拾得乾乾淨淨,看看書,鍛鍊身體。不喜歡與人交往談東說西的,這種生活方式讓我覺得很自由,很愜意。

因為不去別人家,也不喜歡讓別人來自己家,就可以不用去討好誰,巴結誰,也不用擔心得罪誰。也一次沒有社交壓力,會覺得輕鬆自在。

獨處是一種,更是一種境界。

叔本華曾說:“沒有相當程度的孤獨,就不可能有內心的平和。”

內心豐富的人喜歡獨處,內心空虛的人害怕獨處。到了中年你就會發現,你再也不害怕孤獨,而是漸漸地喜歡上一個人獨處。

人來到世上走一回,實際上是一個逐漸學會與自己相處的過程。唯有在孤獨之中與自己對話,才能找到最真實的自我。

我就不喜歡別人到我家來,我也不想去別人家打擾。不喜歡東家長西家短的拉家常,還要裝作一副很熱情的樣子。這種狀態我覺得簡直糟糕透了。

當一個人喜歡上獨處,習慣了獨處,說明你真的成熟了。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可以將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不喜歡去別人家,也不喜歡讓別人來自己家,這樣的人正常嗎?


小麥寄語:做自己就好,和不合群沒關係。

周國平說:“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現在生活快節奏,誰都沒有多餘的時間,用來浪費在無意義的酒桌和飯局上。所以,我們不要隨便去別人家打擾別人,也不要把自己的寶貴時間浪費在家長理短上。

獨處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享受,讓靈魂寧靜,不被外界喧囂打擾。一個人若是為了讓自己顯得“合群”而去參加低質量的社交,那麼,他的人生其實是缺乏品味的。

人生苦短,對於那些自己不喜歡的圈子,就沒有必要委屈自己擠進去。因為活得高級的人,往往都是獨處,不屑於去合群。

人的一生很短暫,而要做的事情也很多,不必用“合群”去討好自己不喜歡的人,不必在意他人的眼光和看法。記住!你只要做好你自己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