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承西蜀後接宋,輕顰雙黛,聽南唐歌舞妓樂之雅音

導語:

五代十國這一階段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分裂時期,在最後的數十年光景,南唐曇花一現般為世人帶來了二主的詩詞,隨即湮滅於歷史的洪流中。在南唐二主詩詞的風格中,我們不難看到其紮實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價值,李煜出身於帝王家,但是卻成亡國奴,一生的才華不得抒發,便投於詩詞創作中,因此李煜的詩詞中多為內心自述,述盡心中不忿。

而在李煜的詩詞中一句"秦樓不見吹簫女,空餘上苑風光"將心懷之人比東風,思念之餘又惹得心中惱怒,誰為思念之人,秦樓女也,那麼這個秦樓女是誰,秦樓就是當時的妓院,因此可以知道,李煜思念的,是"秦樓"中的"女妓",雖是亡國君,尋常的"女妓"怎能入其眼,必定是精通音律之藝妓。

而這種"思妓之緒",還有在《玉樓春》中"鳳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有人會問了,在玉樓中不都是嬪娥嗎?從何而來的"妓"。

其實不然,我們要先明白,

"妓"從何處來。"妓"並不等同於"娼",其在字面上與"伎"相同通,"妓"指的是從事歌舞行業的舞女,自周建立禮樂制度以來,宮廷中就有豢養歌/舞女的傳統,在禮樂中還將這類舞妓的人數規格加以限制,以此劃分階級。

自禮樂崩壞以後,歌妓的規模便不再受到限制,其原有的社會等級劃分功能也不再具備,漸漸的向世俗化發展。而在南唐時期,南唐詩詞的發展讓世俗化的歌妓音樂重新拉回了"大雅之堂",今天我們就來一同看看,妓樂發展史上的幾經沉浮。

一、樂妓的功能下沉

直到隋唐時期,歌舞妓樂的主要表演場所還是集中在宮廷,那麼什麼時候開始,在民間的百姓也能享受到這種唯美的歌舞表演呢?這還是要到宋時,自宋以來,商品經濟發展帶動了市民們的文化娛樂事業,也使得歌舞妓樂的主要舞臺從宮廷向民間轉移,在民間出現了大量的勾欄、瓦舍登娛樂場所。

前承西蜀後接宋,輕顰雙黛,聽南唐歌舞妓樂之雅音

圖一、現代的宮廷歌舞秀

並且傳統的娛樂場所,諸如酒館、妓館、茶坊等,也出現了歌舞妓樂,可以說,宋的主要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幾乎都能欣賞到歌舞妓樂的表演,觀賞群體也從士族大夫向平民百姓下沉。

前承西蜀後接宋,輕顰雙黛,聽南唐歌舞妓樂之雅音

圖二、宋時的勾欄

那麼歌舞妓樂的世俗化,是從何時開始的呢?根據《舊唐書·音樂志》中記載:"子夜歌者,晉曲也。晉有女子名子夜,聲過哀苦","子夜"就是晉時的一名民間歌妓,而在南朝樂府中,有許多代表民間風格的樂曲,都是貢獻自民間歌妓。

前承西蜀後接宋,輕顰雙黛,聽南唐歌舞妓樂之雅音

圖三、先秦時期的戰國舞女像

在歌舞妓樂進入世俗以後,在其內容形式上,也大有改變。在禮樂制度確立以後,從周朝時期開始,宮廷禮樂大致分為萬舞、雩舞、儺舞、小舞、雅舞,這幾種舞蹈在主要表達內容是向上天祈福、祭祀、以及慶祝豐收,在宮廷中觀賞的大多為萬舞。

在春秋至秦漢時期,歌舞的表現內容從祭祀、祈福為主要功能向觀賞轉變,尤其是歌舞妓樂的首次世俗化——春秋時期的"鄭衛之音",演變出了俗舞,在形式上更為活潑,且富有生活氣息。

前承西蜀後接宋,輕顰雙黛,聽南唐歌舞妓樂之雅音

圖四、戰國時期是世俗音樂興起時期

在隋朝時期,在民間設立樂坊,是宮廷歌舞妓樂的世俗化轉變的開始,到了宋時,歌舞妓樂在民間已經極為世俗化,在表現內容側重於娛樂大眾,並且是以營利為主要目的。

二、民間妓樂劫後餘生

在前文我們看到,歌舞妓樂進入世俗化以後,主要是依託於百姓為受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看,歌舞妓樂的發展與社會的興衰有關。唐朝時期繼承了六朝金粉之後,在民間出現了大小各異的民間妓院,娼妓規模是前朝未曾達到的,在官方設立的妓院中,其中就有"北里"以及"平康里"的"教坊"。什麼是教坊,教坊是唐朝時期設立負責宮廷歌舞的一個機構,主掌俳優雜技、教習宮廷俗樂,雖然是在坊間,但是其中技藝高超者能夠進入皇宮為皇帝表演。

前承西蜀後接宋,輕顰雙黛,聽南唐歌舞妓樂之雅音

圖五、唐朝時期的教坊復原圖

但是這一時期的教坊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我們現在意義上指的"妓院",而是一個官方的教署,什麼時候成為"教坊"成為風塵之地的代名詞呢?是在歌舞妓樂不斷地世俗化過程中,大量精通妓樂的人才流入民間,導致衰落,但那也是幾朝以後的事了。

唐朝時期的歌舞妓樂經過六朝時期的發展,在舞蹈技巧上得到了質的飛躍,尤其是融合了少數民族風格之後,其舞蹈輕柔飄逸,匯聚民族之大成,唐宮廷歌舞妓樂可以說是唐代的一大奇觀。

前承西蜀後接宋,輕顰雙黛,聽南唐歌舞妓樂之雅音

圖六、唐朝的歌舞妓樂其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對敦煌舞蹈的吸收

但是在進入五代十國以後,這一段大分裂時期,政權的頻繁更迭導致宮廷歌舞妓樂陷入衰退,例如楊吳國祚四十六年,但是伶工卻只有一人,民間的歌舞妓樂原本就沒有成熟,遭此一難使得民間難得覓佳音。

在西蜀時期,市井歌樂對歌舞妓樂的發展起到了一點的帶動作用,雖然並未能將其從社會動盪中拯救出來,但也令其沒有陷於失落。早在南唐時期,繼承楊吳政權以後社會終於得到短暫的休息,這時期低落已久的歌舞妓樂終於迎來了發展。

三、雅音漸作到世俗多元

南唐是歌舞妓樂得以復興的推手之一。雖然楊吳在歌舞妓樂上的發展相當少,但是在民間的伶戲卻是有可圈可點之處,根據《江南餘載》的記載,在宣州一帶,曾經出現過一個魚肉鄉民的貪官,百姓為了發洩心中怨恨,便請來伶人戲班,穿上綠衣,扮作過鬼神樣貌來諷刺貪官。

前承西蜀後接宋,輕顰雙黛,聽南唐歌舞妓樂之雅音

圖七、南唐建立以後,士大夫階級聲色犬馬的生活推動了歌舞妓樂的發展

南唐在建立以後,恢復了唐朝時期的教坊,宮廷歌舞妓樂得到恢復,並在升元二年在武功殿接見高麗來使時獻上歌舞。南唐歌舞妓樂的發展高峰是在李璟即位以後,為何這麼說,根據記載李璟在即位以後,其座下一名食客馮延巳對朝臣孫晟出言不遜,結果遭到其反諷,史載為:"詼諧歌酒"、"聲色犬馬"以此斥責馮延巳,但是從這裡也可以反映出當時宮廷中的歌舞妓樂已經得到了恢復。

前承西蜀後接宋,輕顰雙黛,聽南唐歌舞妓樂之雅音

圖八、南唐穩定的社會環境讓歌舞妓樂具有發展的基礎

南唐對歌舞妓樂的發展,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社會得到了久違的安寧以後,士族大夫階級對於生活追求的奢靡促進了歌舞妓樂的發展,在《南唐近事》中就有"晟以家妓甚眾,每食不設食幾,令眾妓各執一食器,周侍於其側。"可見當時社會之風氣。

但正是士族大夫階級的興起,對於歌舞妓樂的文雅化起到了推動作用,當時在南唐秦樓中經常能看到有士人接著市井之樂的曲調填詞,其中不乏有南唐較為著名的詞人如韋莊、毛文錫等。

四、繼蜀啟宋、輕顰雙黛

在五代十國時期,西蜀與南唐可謂是當時的兩大文化中心,對於禮樂制度的繼承較為完善,在西蜀滅亡僅三年後,南唐接手江南,由於兩朝之間間隔較短,因此在文化上,南唐受到西蜀影響巨大。

當時在南唐文學中,佔據主導地位的,就是"花間詞"。花間詞以溫庭筠為鼻祖,在曲調上只有小令和中調,相比於盛唐時期的剛性文學,花間詞則是具有一種消遣性、細軟性,在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江南地區市民階級逐步壯大,對於享樂的追求日益高漲,因此花間詞這種調子溫軟,能"助嬌嬈之態",自然是受到廣大士人階級的歡迎。

前承西蜀後接宋,輕顰雙黛,聽南唐歌舞妓樂之雅音

圖九、花間詞牌鼻祖溫庭筠作品賞析

因此當時在江南一代的民間歌舞妓,其文學多來源於花間詞,"舉纖纖之玉指,拍按香檀。不無清絕之詞"。

特別是在唐朝晚期,蜀地在地理位置上地形封閉,對於安史之亂給唐朝帶來的全國性霍亂,蜀地偏居一隅倒是未受到波及,依仗著三川之殷實,淫逸成風。因此在西蜀時期,花間詞旖旎柔媚的小令中調相當符合他們的口味,歌舞妓樂作為詩詞的世俗化載體,自然是受到其影響。

至於到了宋時,受到南唐的影響,在早期的詞體式上依然是以小令為主,這與宋商品經濟發達,市民階級追求享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直到柳永的出現,將詞的體式從小令為主變為小令、慢詞平分秋色,才改變了宋詞壇格局。

結語:

歌舞妓樂從宮廷到民間的轉變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從最開始服務於祭祀、祈福再到民間的娛樂化取向,其在內容上的承載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不可否認的是,歌舞妓樂在文學史上作出的貢獻是極大的,自唐以來,歌舞妓樂就一直在為詩詞的傳播作載體,雖然其在明時期由於種種原因,其文學承載功能大不如前,但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若是離開了歌舞妓樂,那麼將會少了許多傳承至今日的優秀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