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離長胖,可能只差一頓飯的時間……

你離長胖,可能只差一頓飯的時間……

身邊的朋友和接診的患者中,很大比例是“夜間生物”,擁有完美的夜貓子習慣:晚上不睡覺、早晨起不來,夜宵不可缺,早餐沒空吃……他們與北半球的距離,只差一個生物鐘的“時差”。

如果單從熱量攝入和支出的角度看這種生活方式,貌似也沒什麼大礙。反正都是吃東西,晚上吃多了,早晨來不及吃,剛好不會造成熱量疊加,最多是生物鐘滯後,但不至於影響體重。換句話說,姆們不過是把早餐“提前”到了前一晚,依舊是一頓飯,只不過是吃的時間變了一下,對於全天的熱量攝入來說,並無根本差異。


你離長胖,可能只差一頓飯的時間……

嗯,聽上去挺符合邏輯的,沒毛病!

然而,事情可能遠比我們以為的複雜。

如果告訴你:就是因為這點兒時間差,會讓你的脂肪氧化能力減弱,讓你更容易長胖。你,會做怎樣的選擇和改變呢?

最近看了一篇研究,雖然樣本量很小,但研究方法和結論很有趣,簡單跟大家分享一下,算是個善意的提醒:很多時候,我們不以為然的一些小舉動,可能會從一定程度上抵消我們辛辛苦苦付出的很多努力,比如你花了很多錢買減肥代餐、耗了很多心血鍛鍊身體、餓了很多頓以求穿上去年的牛仔褲……結果敗在了你多出來的一頓夜宵少出去的一頓早飯上,虧不虧?

畢竟,人類的進化,並不像我們換手機的速度,以及從2G到5G的飛躍。

故事是這樣的:

美國Vanderbilt大學的學者們招募了幾位中老年志願者,年齡從51到63歲不等。他們被安排住在能夠24小時不間斷地監測他們新陳代謝狀態(包括代謝率、碳水化合物氧化情況、脂肪氧化情況等)的實驗室裡,接受2次、每次持續56個小時(2天8小時)的實驗。這兩次實驗中,他們的活動量、進食的食物(對應每一餐的食物種類、烹調方法、食物量、營養組成及熱量)、睡眠的時間等,都是完全一樣的,唯一的區別就是:

  • 其中一次實驗:按安排好的常規三餐時間吃早中晚三餐
  • 另外一次實驗:將前一次的早餐改在前一天晚上10點作為夜宵
  • 在第一次實驗裡,前一天的晚餐與第二天的早餐之間,間隔大約13.75個小時
  • 在第二次實驗裡,前一天的夜宵與第二天的午餐之間,間隔大約14個小時

上面提及的常規三餐時間及夜宵時間,分別為:

  • 早餐:8:00~9:00
  • 午餐:12:30~13:30
  • 晚餐:17:45~18:15
  • 夜宵:22:00~23:00

再強調一下:2次實驗中的午餐完全一樣,晚餐也一模一樣,早餐與夜宵沒有任何差異(除了一個是早餐時間吃,一個是夜宵時間吃)。

我們再來看看實驗結果:

在對所有可能的影響因素(比如同一個受試者兩次實驗中實際睡眠時長、規定活動時間內的活動情況等)進行校正後,發現:

正常吃早餐(而不是夜宵),夜間睡眠期間的代謝以脂肪分解為主,而白天清醒期間的代謝以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代謝為主。

吃夜宵(而不吃早餐),夜間睡眠期間的身體代謝沒能切換為以脂肪分解為主的代謝模式,而是以夜宵剛剛攝入的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代謝為主

也就是說,夜宵組的脂肪氧化比早餐組低,從而導致睡眠期間的脂肪動用(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燃脂)被推遲和減少——我們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生物鐘,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對食物成分及身體成分的利用與儲存。

你離長胖,可能只差一頓飯的時間……

這篇研究,雖然樣本數量非常小,但是實驗方法很合理也很嚴謹,所以很值得我們借鑑:除了注意健康飲食、合理熱量攝入、保證足夠的體力活動和運動,對進食的時間也不能太為所欲為。肥胖,是萬病之首。全世界的學者們之所以天天說體重,月月談肥胖,就是因為這件事已經成為深度影響全人類的大事兒!之前的文章中,屋主也提到過:相比於新冠病毒的致死率,慢病給人類製造的死亡率其實是更高的,而超重和肥胖對慢病的貢獻,就如同吸菸之於心梗腦梗、食鹽之於高血壓。

慢病的可怕之處,就在於一個慢字:溫水煮青蛙、或者說蠶食式的傷害,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滑入健康的沼澤地。

如果夜宵外加熬夜,傷害還會變本加厲。在舊文高脂飲食在破壞你的代謝牌局,不要太任性哦~中已經多次提過。所以,因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夜夜熬deadline的八零九零零零後們,還請早睡、早睡、再早睡吧,且,能不吃夜宵就不吃!

吃好三頓飯、睡好一夜覺,比什麼都重要!

以上,來自七零後的忠告,供你們的人生參考。


遂謙碎碎念:聽人勸,吃飽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