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西貝相繼擡價,是利慾薰心還是被逼無奈?

菩薩我想對你說


海底撈和西貝莜麵村相繼漲價,是利慾薰心還是被逼無奈?

我認為是利慾薰心,而不是被逼無奈!這是決策者對市場環境的嚴重誤判導致產生的錯誤決策。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絕對不是瞎說。

第一,以疫情為背書博同情。

這次漲價有一個背景條件,就是新冠病毒疫情。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兩家企業都通過各種渠道透露出企業現金流緊張,經營不下去的消息。實際上,對於這兩個餐飲巨頭來說,2019年無論是從營業額還是淨利潤來說,都是相當可觀的。但是,這兩家企業在媒體上通過賣慘,博得眾大網友的同情。

第二,現金流足夠這兩家企業在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玩6個月,沒有傳說的那麼慘。

兩家餐飲企業在國內都是數一數二的餐飲巨頭。其中海底撈的老闆早已經移民新加坡,成了新加坡人而不是中國人。他們在2019年的

盈利都在10億以上。一個小企業都能在沒收入的情況下度過一個月。兩個餐飲巨頭在2019年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淨利潤,在國內的餐飲行業都是佼佼者。如果他們都撐不過一個月,其他餐飲企業就更沒得玩了。所以,這兩家企業應該是在藉機漲價。

第三,資本從來都沒有溫情。

海底撈

和西貝莜麵村,無論是上市與否,都要為資本負責。

資本逐利而行是其根本。在資本的眼裡,只有回報率和盈利,沒有責任感和奉獻。基於

資本的強烈訴求,為了達成盈利目標,在博得同情之後,進行漲價,一旦消費者認可,資本的目的就達到了。如果消費者不買賬,道個歉就行了,因為總有人願意去吃。對資本來講,沒有任何付出和成本。雖然這對品牌來講會有所打擊。但是,資本相信人們容易健忘,今天抵制,明天就去捧場的事情時常發生。


第四,從企業經營和品牌運營角度來講,這次漲價行為對品牌的影響還是有的。

資本講究逐利而為,但品牌卻

是以消費者的認知為基本條件的。資本認為道個歉就沒事,品牌卻會為這個錯誤的決策,用時間和金錢來買單。

希望以上解答能夠滿足您的要求。


新零售物語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海底撈跟西貝,這兩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餐飲企業在恢復堂食後,悄悄漲價了。

這幾天,很多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反映海底撈門店菜品價格上漲。對此,海底撈也承認了:漲價屬實,整體幅度在6%。海底撈回應多家媒體稱,由於疫情和成本上漲,公司調整了部分菜品價格,整體價格上漲幅度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

不僅海底撈,有網友近期就發現,非常知名的餐飲企業西貝莜麵村也開始漲價了,甚至比海底撈漲幅更大。“本來以為海底撈漲價漲得有點多,轉眼看了下西貝的外賣菜單,土豆條燉牛肉80了,酸菜封缸肉80多,海底撈和西貝比真的是毛毛雨。”

海底撈跟西貝莜麵村漲價背後,反映出餐飲業因疫情造成的巨大損失。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春節期間93%的餐飲企業選擇關閉門店,損失慘重。相比去年春節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以上;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九成以上。

實際上,漲價的不止是西貝跟海底撈,就連小編樓下的蘭州拉麵館也悄悄地更新了菜單,一碗拉麵從春節前的10元變成了11元,直接漲價10%。

不僅如此,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發現了大量的由網友提供的線索,除了這些已經被“曝光”的企業,還有很多的飯店都在悄悄漲價。

有媒體就驚呼:餐飲業的報復性消費還沒來,報復性漲價先到了。

有網友擔心:海底撈與西貝的漲價,會不會帶動很多的餐飲企業開始漲價?確實有這個可能。海底撈們給很多的從業者提供了一個“通過漲價來自救”的思路,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漲價的理由——連家底厚實的海底撈都這麼幹了,何況我們這些小店?

那麼,漲價能不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呢?

恐怕比較難!

首先,對於漲價行為,大量的消費者並不埋單,在網絡上各種吐槽與不滿。“本來就貴,這下不用去了”,類似於這樣的聲音充斥在網絡上。從消費者的反應來看,對漲價行為持排斥態度,短期內對企業的口碑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尤其是海底撈和西貝,這兩家在疫情期間儘管損失慘重,但也都獲得了數億元的資金支持,現金流情況比其他的同行都要好。有網友就質疑:“一方面要政府補貼免租哭窮一方面還漲價,難道不是應該降價促銷?”

其次,消費者知道了攢錢的重要性,餐飲的報復性消費並不會出現。SARS曾重創餐飲行業,直至當年9月,餐飲行業才回到前一年的水平,並沒有所謂的報復性消費。

這背後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疫情襲來,對很多的行業都造成了影響,許多人的工資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響,甚至減少。有人曾做過一個調查,收集網友對這場疫情有哪些體會,其中反響最熱烈的是:終於知道了存錢的重要性。正如一些評論講的:“比起報復性消費,我更需要報復性存錢。”

再次,企業通過漲價來自救、提升營業額,前提是對客流的影響不大;但是如果海底撈們的提價行為導致客流減少了,那麼整體營業額是不是還會繼續增長,到底能增長多少,增長的部分能否抵消因漲價對企業品牌帶來的影響?在目前看來,這些都是未知。

這也給企業一個提醒:餐飲企業生存艱難,餐飲老闆生存不易,這是肯定的,但是也要認識到其實大家都不容易,你的消費者也不容易,不能簡單粗暴地把自己的損失,理所應當地通過漲價讓消費者埋單。

疫情雖然已經逐漸得到了控制,但消費者的消費信心依舊沒有回覆。全國各地很多地方都在通過發放消費券的形式來促進消費,幫助大家渡過難關。

也許,在當下,提升消費者的消費信心,促進線下餐飲的消費,正是我們迫切需要的。而漲價,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希望大家發表不同的意見!


李國榮美食分享


你好我是娜蘭家。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這幾天最大的新聞莫屬海底撈和西貝相繼漲價的新聞了。在很多媒體和讀者的聲討下恢復到1月26日也就是春節前的價格了。並且發出了公開的道歉。

從這份道歉信中我們看到了海底撈和西貝的無奈和無助。

從春節之後海底撈和西貝停業後著名券商中信建投預估海底撈營收損失將達到50億左右。同期海底撈的市值也會縮水高達300億。

海底撈和西貝算是國內著名且規模龐大的餐飲公司。雖然他們本身很強大,但他們也是很多小型餐飲的縮影。在海底撈西貝的背後還有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家實力不如海底撈的中小餐飲企業和個體經營餐館。他們一樣度日如年,隨時可以倒閉。

這次疫情來的太突然了,損失太大了。我本是是個餐飲創業者,19年3月在三線城市開了一家西餐廳。由於當地很多人去到一線城市打工上學,所以平時生意勉強可以維持,不會虧本。本想著過年人們都回來了餐廳可以盈利。沒想到節前進的幾萬的貨和蔬菜全部爛掉了。原本賬上有幾萬的流動資金,這次進貨全賠乾淨了。2月份跟朋友借的錢交了房租,給兄弟們發了工資。之後的麻煩還有一大堆,如果疫情無盡的延後,餐廳只能關門了。

我們這些拿出全部身家創業的小餐飲不像海底撈和西貝一呼籲就會有銀行給貸款。

前幾天看到中國烹飪協會的報告調研期全國78%的餐飲企業營收損失達到100%,9%的企業營收損失9成以上。7%的企業營收損失在7成到9成。營收損失7成以下的僅為5%。疫情期間餐飲企業選擇關閉門店的達到93%。我所在的三線城市時至4月中選擇關門出兌的餐廳一條街就有7-8家之多。當時禁止堂食,像沒有外賣(西餐廳,涮鍋,串串香店)的餐廳只能關店了。現在打開網站,出兌的餐廳比比皆是。

當時在各種媒體上和微信群中看到呼籲減房租,但是實際情況是,這是不可能的。就拿我們店為例,我們租的是個人的鋪面。房東還在還貸款,我們壓根沒敢提減房租的事。我相信很多小型餐飲都面臨著跟我們一樣的局面。減免房租想都不要想了。

一條顧客的微博說海底撈和西貝漲價了。一些媒體進行炒作,讓他們的漲價自救泡湯了。記得當時海底撈給的解釋是由於成本上漲,調整部分菜品的價格。整體上漲6%。

其實原料成本漲價是整個漲價最關鍵的環節。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20年3月cpi數據顯示,全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4.3%。牛肉,羊肉,雞肉價格上漲10.7%-21.7%之間。蔬菜價格也比去年有所上漲。(餐廳進貨價和超市售賣價不同)

因為他們是給餐廳供貨,很難接觸到消費者。所以很多消費者並不知道原材料價格上漲。然而餐飲業被夾在供貨商和消費者中間。消費者最終認為是餐廳為了牟利而漲價。

未來3個月中還會有更多的餐飲企業倒閉,疫情還有多長時間可以結束,這個問題只怕只有天知道。世界中餐業聯合會收回的2258張有效調查問卷,37.8%的企業現金儲備不足支撐1個月。能夠支撐3個月的僅為14.6%。

餐飲企業倒閉也就意味著幾千萬餐飲從業者和餐飲輔助行業的人失業。餐飲業將迎來更多的惡性循環。

餐飲業不是壟斷行業,是市場定價。大家有很多理由拒絕海底撈和西貝,然而他們冒著損失客戶的風險漲價您認為是利慾薰心嗎?原材料的上漲,租金的照付,人工工資的照付,和疫情期間餐廳近乎零的收入,海底撈和西貝為了維持店面正常運轉的漲價我認為是無奈。是一種被迫漲價。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幫助到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