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過後釣魚,為什麼一開始魚口不錯,過一段時間漸漸的就沒魚口了?

小青年釣魚人


釣魚這個事,講究天時地利,清明前後,其實並不是特別適合釣魚,因為這個節氣,正好是春夏交匯,溫度上升的一個節點;

只要熬過清明,基本上氣溫都會保持一個穩中有升的趨勢,但是並不排除偶然來一場小寒流,會導致突然而來的降溫,因為氣溫是時暖時低,所以導致魚口上比較雜;

如果我們在天氣適宜,微風陣陣的天氣出釣,經常會遇到打窩即開口,甚至還有著不錯的連竿,但是,魚口越來越慢,一直到全然無口,這期間,主要的因素,有這麼幾種:

1、魚沒了

這並不是一個搞笑的答案,而是一個客觀事實,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清明前後,往往是鯽鯉草擺籽的週期,而事實上,在魚擺籽的期間,給口的魚,往往都是沒有擺籽,亦或者已經擺籽結束的魚。

正在擺籽的魚,是不會進食的,這是魚的生理原因,根本沒有任何的解決辦法,而清明後,隨著溫度回升,水溫適宜,正是魚擺籽的好時期,將還未擺籽和已經擺籽結束的魚釣完,那自然就沒什麼魚口了。

2、窩點的窩料打的太厚了

在正釣中,打窩不僅要分魚情,更要分季節;在春釣,尤其是清明前後打窩,如果是釣鯽,可能大拇指肚大小一團酒米,就能釣上2~3個小時,如果是釣鯉,拳頭大兩把玉米就能保證一上午的誘聚;

主要是因為,這個節氣的魚,其食口、食量也就這麼大,打的再多,給口咬食鉤餌的魚也就那麼多,反而容易把其他進窩魚給餵飽了,既然吃飽了,自然就沒有咬鉤鉤餌的可能性,具體表現,就是魚口越來越慢;

3、釣點附近水位發生變化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詩詞,就說明,但凡清明,必然雨水多,而雨水一多,勢必會導致水位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是很持續的,可能垂釣當天,是晴朗的,天氣是合適的,但是上游可能正在下雨,導致水位上升;

那麼下游的水位必然也會上升,相應的,水溫也會發生變化,一旦水溫發生了變化,那魚口會越來越差,一直到沒有魚口,都是完全可能的;

4、有肉食魚或者大體型魚進窩

這種情況,不僅僅是清明,在春夏秋三季出釣,都會遇到,因為大魚在水底 遊曳,除非會蹭線、撞漂,亦或者換氣吐出魚泡或者產生魚花,否則,從水面上根本無法觀察;但是進窩魚還是會逃之夭夭;

魚口自然就全部閉停,而且大魚往往有巡遊的習慣,也就是來回遊曳,一直到把散窩的窩料都吃完,才會離開,這更會導致長時間無魚口;

5、有突然的噪音源,或者釣到了大魚

到釣點附近有突然的噪音源,而且比較持續,亦或者我們釣上了一條大傢伙,留魚的時間還比較久,那麼釣點附近,在1~2小時內魚口很差,甚至沒有口,就是很常見的事情了;

當然,除了以上五種原因,還有其他的可能,但是,總的來說,以上五種原因,概率最大,那麼,是不是我們除了束手,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呢?當然不是,如果出現連竿的魚情,我們補窩、續窩後,還是沒任何好轉,那就需要按照下面的步驟來操作了:

1、開幹散的散炮餌

我們隨便找點腥香的粉狀餌,不限味型,不限比例,適當的用拉絲粉調一下狀態,然後能保證附鉤,拋竿時不脫鉤即可;

2、抽2~3分鐘的頻率

基本上我們以較快的節奏,在原釣點附近,持續抽窩2~3分鐘,可以形成一個面積較大的霧化區域,目的很簡單,就是通過霧化、香腥的餌料,看看能不能吸引小雜魚進窩;

如果能,就說明是窩料的問題,也可能是釣點出了問題,因為小雜魚不太害怕噪音,而釣點的霧化區域比較大,小雜魚也不太擔心大魚的捕食;

那麼我們只需要距離原窩點至少50米的位置,重新打一個新窩,很快就會有魚口了;但是,如果霧化的餌料完全沉底,小魚都不進窩,那基本上就不是窩料的問題,而是水溫發生了改變;那麼我們就要換個思路;

3、重新開拉餌,打行程找口

一旦水溫發生了變化,導致的結果,就是魚群變層,繼續底釣,肯定是沒口的,所以,我們用原先味型的餌料,改開拉餌,換長漂腳、吃鉛略大一些的浮漂,改打行程;

持續打上5~10分鐘左右,就算沒有實口,但是虛口、假口,多少會給一些,那我們再重新調釣,專門打行程也可,改搓餌釣離底也可以;

但是如果大了5~10分鐘左右,什麼動靜都沒有,那就建議收杆吧,說明就是第一種情況,給口的魚基本上被釣完了;


愚者論漁


你好,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關於清明節過後,剛開始魚口很好,為什麼過一段時間就漸漸的沒有口了的問題?結合本人的垂釣經驗談一談我的幾點看法。

隨著春天的腳步越來越盡!清明節過後,春暖花開,柳絮飄揚,天氣越來越暖和,是春釣最好的時機,這時候正好是魚兒產卵過後,急需補充能量,魚兒咬鉤非常積極,所以清明節後,這是一年中不錯的釣魚季節,但是好釣魚不一定代表著整天魚口都很好,春釣最忌一成不變,所謂釣無定律,只有根據複雜多變的垂釣水域環境,魚情,靈活應用的方法,處理好在垂釣中的幾個關係,才能有很好的魚獲!

春天的天氣變化頻繁早晚溫差比較大,清明節過後,早上很少有魚兒開口攝食,開口也到了9點以後,下午3點之後魚兒攝食是比較好的。

還有一點清明節過後,風向對於釣魚也有一定的影響,垂釣的垂釣大中型湖庫時水面寬波浪大,所上風口和下風口魚兒的多少並不那麼明顯,當刮小風時下風口比較好,當有三、四級風浪時,宜在上風口作釣。

水位變化對釣魚的影響所謂“漲水魚,落水蝦”,但有時候並不是那麼回事。當遇到大中雨漲水時,水質變得渾濁,影響魚的視線,水裡蜉蝣生物增加,這時候魚並不缺食物,不會貿然開口。而當水位大幅度下降時,魚兒產生恐懼感,會在更深的水域活動,所以此時出釣效果也不好。

天氣變化對於清明節過後也有很大的影響,清明時節雨紛紛!忽冷忽熱的天氣,和下雨天,魚兒會比較懼怕、不太適應,在正常的生理機制未調整過來的時候,一般會蟄伏不動,所以也不會攝食,這就是我們垂釣時經常會遇見,剛開始魚口很好,後來釣著就沒有口了的主要原因。

以上幾點是對於清明節後釣魚,有時候魚口好,有時候釣著就沒有口了,的幾點見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支持!








釣者老吳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初期魚口好,可能是因為提前打窩誘魚成果。魚越釣越少嗎?我們來看看原因。

1.窩料已經被魚兒啄食殆盡,魚兒棄窩而去,拉餌作釣可釣魚但不能很好的留魚。此時應該改變餌料形態拉餌帶散炮或者拉餌帶酒米打頻率聚窩留魚!或者直接打幾十粒酒米,此季節釣魚切記窩料宜少不宜多,少打勤補。

2.溫度的變化,有時戛然停口也為並非是窩料或餌料原因,溫度,水溫的變化對於魚的攝食慾望影響非常大,一些有經驗的老釣魚人對溫度和風向以及水流的把控非常好,我碰到過這樣的老人家,當魚口正旺時沒過多久他卻開始有條不紊的收拾釣具,問之才曉得人家認為這波停口就沒得釣了!很多釣友嗤之以鼻,但是當他走了沒多久,相繼的大家都魚口減少直至閉口!!!互相對視不禁啞然!回想起前輩說的,變天了再釣起也沒多大意思!經驗!

3.打窩要明確目標魚,很多釣友都會犯的一個錯誤,擔心誘魚失敗從而打大窩重窩,釣魚前首先咱明確你此次的目標魚種,然後才能決定你打窩的窩料品種以及用量!釣鯽魚,鯉魚肯定是宜少不宜多,釣大個體的魚提前打重窩,誘釣相結合!適時留魚補窩。總之窩料太多,魚兒吃飽怎麼能釣的多!

4.釣法調整,離底找魚層,習慣於剛離底時5CM每次的向上找,找到20CM後就10CM每次繼續向上找,找到三分之一時,開始自上(水面)向下每次20公分找,搜索完全水層無果,那就換釣點吧!還有種方法就是直接飛鉛,找接口,如果餌料行途中有接口,說明魚沒落底要從新找魚層了!然後按照上面辦法找!

5.換釣組,細線,輕漂,小鉤,小拉餌!不要小看釣組的重要性,會釣魚懂釣魚的人線組越用越小,出入門的人線組越用越大,其實不要擔心跑魚,我們先要確定有沒有魚,小鉤細線輕漂最靈敏,魚的警惕性也相應降低,當把魚口打活躍,補窩留魚時再換線組也不遲!

6.保持安靜,輕聲細語把手機聽,3.6米你咳嗽一聲魚都驚!魚有沒有聽力或者它的聽力有多高我不知道,但是我試過多次,最遠距離水面嬉戲魚群30米,拍手魚兒瞬間炸散,去無蹤影,待安靜過後10幾分鐘嬉戲的魚兒才重新回覆如初!如果我們野釣時突然猛一聲,我想魚口恐怕也要緩一下吧!更何況是經常看到三五釣友聚在一起噴雲吐霧吹牛皮!當然如果5.4的竿子2米以上的水深,應該也不會有太大影響吧!畢竟不知魚的聽力有多強,臺釣這一點上要和谷麥釣的好好學一下,到每個窩點都是無語腳步輕!所以你要跟一個蹲在窩點谷麥釣的盆聊天,十有八九他不會理你,還有站在一些有經驗的釣魚人旁為不要多語,其實他並非不尊重你,反而是你打擾了他靜靜的釣魚!

7.恭喜你,窩裡的魚被你釣光了!我們經常想一個窩會有多少魚,我釣過水庫5小時不停口魚獲幾百條(是條不是斤),當然這個要看資源,大水面魚群大,小水面魚群小!有段時間流行釣友用探魚器,小河溝先打窩誘魚然後探魚,窩裡魚群大些的有幾十尾,小的不足10尾!!!所以說你釣光了這幾十尾,就算是悟空來了他用的也只能是定海神針啊!

一點拙略見解,多有不足之處,望海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