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地區:賦能改造發揮實效 “大喇叭”在鄉村治理中重新煥發生機-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從武 通訊員 劉是何 郭用斌

防範預警、應急處置、政策宣傳、上情下達,如何能將相關信息第一時間傳播給每一位村民?在不斷摸索實踐後,新疆阿勒泰地區想到了村村都有的“大喇叭”。經過賦能改造,“大喇叭”在鄉村治理中重新煥發生機。

“全體村民注意,努爾蘭家發生火災,請攜帶工具迅速前往撲救!”10月20日,在“大喇叭”指揮下,阿勒泰地區福海縣闊克阿尕什鄉阿克烏提克勒村村民們抄起鐵鍬,拎著水桶,快速趕往努爾蘭家。這是一場應急演練,也是“大喇叭”在鄉村治理中發揮作用的一個縮影。

阿勒泰地區共有465個行政村,分佈在1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其中有一半的農(牧)村距離城鎮超過30公里,點多線長,群眾居住分散。鄉村治理面臨“通知難、集結難、互助難”、發動群眾難等諸多問題。

“以前我們召集群眾主要通過打電話,但點對點通知太慢。後來有了微信,可大多數村民不會用,而且農忙時,大家也顧不上看手機。”闊克阿尕什鄉闊克卓爾尕村黨支部書記陳先應說。破解這一難題,是阿勒泰地區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首要課題。

“基層社會治理方法既要操作簡單、方便快捷,又要符合農村實際,還要充分發動群眾參與其中,三者缺一不可。”阿勒泰地委委員、政法委書記朱新說。按照這一思路,阿勒泰地區將福海縣實施的“鄉村群防群治大喇叭”工程納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18項體制機制中,重點推進。

目前,福海縣已投入200萬餘元在縣鄉村三級建立“群防群治大喇叭”系統聯通平臺,其中縣級為前段管理平臺,鄉村兩級為分控平臺,設立群眾報警、求救熱線。根據大喇叭音頻覆蓋半徑,共為全縣63個村安裝大喇叭1010個,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縣鄉村三級聯動全覆蓋的網絡,實現信息發佈互聯互通,村級綜治中心“一鍵喊話”,應急力量“一鍵集合”,網格內各方資源“一鍵聚集”,有效提升組織群眾、動員群眾、發動群眾的能力。

“大喇叭真管用!”闊克阿尕什鄉也斯克庫木村村民嶽新林深有體會。8月26日8時,該村一村民家失火,接到警情後,‘大喇叭’發出指令,200多名黨員幹部、群眾迅速到達現場滅火。不到1個小時,大火被撲滅。“那天,火勢非常大,如果不是‘大喇叭’及時召集群眾來滅火,後果不堪設想。”嶽新林說。

群眾報警說不清楚位置怎麼辦?該縣在鄉村主要道路路燈醒目位置,每隔80到100米噴塗1個報警點數字編碼,實現精準定位;明確鄉村應急力量的警(險)情類型、來源和各自職責任務,根據需要,規範形成指令發佈、人員集結、專群對接、配合處置、及時報告、組織善後等7步工作法,確保“大喇叭”管用有效。

阿勒泰地委副秘書長、政法委常務副書記李天新說:“關鍵時刻,‘大喇叭’能發揮受理警情險情、發動群眾、指揮調度等應急功能,平時能圍繞市域社會治理的德治、法治、自治等重點,宣傳黨中央、自治區黨委、地委的重大決策部署、法律法規常識,宣傳村規民約和村裡的好人好事……鄉村‘大喇叭’已成為我們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一個載體和抓手。”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