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油國重開減產談判,油價能否一飛沖天?

財財山


美國截至 4 月 3 日當週 API 原油庫存意超預期增加 1190 萬桶,預期增加 1013 萬桶;汽油庫存增加 940 萬桶;精煉油庫存意外減少 17.7 萬桶。庫存增加對美油施加較大壓力。另外減產方面,沙特、俄羅斯接近達成減產協議;俄羅斯確認將參加 4 月 9 日的歐佩克+會議。但目前俄羅斯和沙特尚未就減產達成共識,一切都將在 4 月 9 日的歐佩克+會議上決定,減產規模將取決於美國、加拿大、巴西和其他國家的提議。就目前來看,對於減產的樂觀預期已 price in,需要提防減產不如預期而導致的油價回落風險。認為減產更多意義是目前市場的自救行為,如果自 5 月開始減產 3 個月的話,那麼市場對超負荷的庫容以及油輪的壓力將略有緩解,可以理解為被動減產,而一旦油價繼續衝高,生產企業的套保力度將進一步加強。近期油價波動節奏較快,內盤在缺乏夜盤的情況下,建議輕倉操作為主。


渝期匯


產油國談判應該會談成,這一點我最近有比較詳細的解讀,此處不再重複。

但談成,油價應該也不會一飛沖天。

我認為油價有可能進入新常態。

這個新常態就是在相對低的價格區間波動的新常態,這個價格區間不好說,如果非要給一個區間,我認為主要的波動區間應該是25至35美元之間。這個判斷的有效期是三個月。僅為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為什麼這麼判斷?


第一,產油國為什麼重新坐下來談?供需關係實在是太寬鬆了。下圖是美國能源信息署最新的短期能源展望的圖,棕色的那個下沉的尖角就是全球液體燃料(主要就是石油)消費減少的情況。這種需求減少的情況要到第三季度才能恢復正常。在如此寬鬆的情況下,他們減產的量能夠達到需求減產的那個量麼?難。所以這個減產協議會改善基本面,但不會扭轉基本面。



第二,需求何時恢復和恢復的速度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因為這和COVID-19被控制住的情況密切相關。目前人們對於未來的需求恢復有兩種看法,(1)疫情結束後人們會出現報復性消費,(2)人們手頭都沒錢了,所以不會出現報復性消費,消費反彈速度不會太快。我感覺,隨著新的刺激經濟政策的出臺,還是傾向於第一種看法,反彈速度應該比較快,但是確實還存在著不確定性,沒有100%的事兒。


總結一下的話就是,我認為達成減產協議的可能性較大,但即使達成減產協議,油價也不會一飛沖天,但肯定比20美元的價格要高一個水平,並在那個水平上波動3個月左右。


最後再提示一下風險,本回答僅是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美天然氣觀察


先給出問題的答案:如果產油國重開減產談判,油價短期內不可能一飛沖天。

原計劃在本週一召開的歐佩克+原油減產視頻會議,由於兩個重要的產油國沙特和俄羅斯在會議前沒有就減產達成一致意見,而不得不推遲到週四進行。這個信息本身就預示著,後續減產談判將不會一帆風順。

由於石油價格的下跌,依靠擴大原油出口換取財政收入,就成為沙特和俄羅斯保持其財政健康的重要手段。在這種情況下,各方都不會輕易的做出減產決定,因為如果一方做出減產,而其他產油國沒有跟進,損失的就只能是自己的原油份額了。

原油份額一旦減少,想要再恢復的話就比較難。這也是俄羅斯為什麼在3月初,拒絕了沙特的減產協議的重要理由。俄羅斯期望通過低油價,來實現打擊美國頁岩油生產企業的目的。從目前來看,由於油價降低,美國國內的中小石油企業已經出現了破產,停產等市場行為。

即使解決了供給端的問題,還面臨著需求端的挑戰。

目前全球疫情仍處於緊急狀態,各國沒有放鬆對居家隔離的限制,商業行為還處於停滯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原油需求急劇萎縮。市場人士判斷,目前情況下存在著每日2000萬桶的供給過剩。

通過供給和需求端兩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很容易的明白,期待油價短期一飛沖天是不現實的。但是從長期來看,油價回到均衡點還是有可能的。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最新報告,2020年,作為國際油價基準的布倫特(Brent)原油的平均價格將達到每桶33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