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次!“個人退稅”來了,你領了多少?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個人退稅”來了

史上首次!“個人退稅”來了,你領了多少?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個人所得稅退稅的消息在網上“炸鍋”了,有收穫“意外之財”的,退稅金額從幾元到上萬元的都有;有隻是走流程的,最終不退不補;也有傻眼的,不但沒有退款,反而還需要支出一筆錢去補稅。

今年是中國個稅史上第一次彙算清繳,大家都非常關心自己能不能申請退稅、怎麼退、退多少這些問題,甚至一度把專業詞彙“個稅年度彙算”推成了網絡熱詞。

4月以來,最火的一款App,無疑是個人所得稅App。由於全國各地紛紛開始辦理彙算清繳業務,為了方便廣大納稅人申報彙算清繳,從4月1日開始,可以通過手機下載個人所得稅App自行辦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彙算清繳並不是因為疫情而產生的措施,而是一項既定計劃。只是因為疫情的緣故,使得本應該3月1日就開始的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推遲了。彙算清繳的截止日期是6月30日,所以大家也要注意時限,不要錯過了。

之所以是既定計劃,是因為2018年國家進行了個人所得稅改革,從2019年開始實施年度綜合計稅制度,改變了過去按月計算個人所得稅的方式,而且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這些收入合併計算個稅應納稅額。

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制度

史上首次!“個人退稅”來了,你領了多少?

如今出現“多退少補”的現象,是因為我國實行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制度。

自2019年1月1日稅費改革後,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從3500元調整到了5000元,稅率則根據不同的金額劃分為7級,從3%至45%不等。

也就是說,稅費改革後,每月繳納的稅款等於每個月收入減去5000元,扣掉社保、住房公積金等專項扣除,以及其他法律規定的扣除部分,再乘以相應的稅率。

不過,這部分稅款只是預繳稅款,年底會進行年度彙算,將全年的收入減去6萬元,以及全年社保、住房公積金、法律規定的扣除項,乘以相應的稅率才是應納稅額。

簡單來講,就是把已納稅額和應繳稅額做對比,多繳的退還給個人,少繳的則需要補稅,也就是“多退少補”。

申請退稅的條件

史上首次!“個人退稅”來了,你領了多少?

當然,也不是人人都需要辦理個稅彙算清繳。辦理個稅彙算清繳需要具備幾個條件:第一,你必須是納稅人;第二,個人2019年度綜合所得收入超過12萬元的;第三,補稅金額超過400元的;第四,2019年度已預繳稅額大於年度應繳納稅額且申請退稅的。

簡單來講,就是納稅人年收入高於12萬元,需要申請退稅或者補交稅額超過400元,才需要進行申報。

需注意的是,如果你有退稅,你有權選擇不退,但是如果你需要補稅的話,那你必須得依法補交應納稅額。

總的來講,彙算清繳在大數據的作用之下完善了居民的相關信息,一方面有利於減稅實施到位,增強居民的財富支配能力;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查漏補缺的作用,減少偷稅、漏稅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