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年代》像你我一般21歲的剛好年紀!

之前看過一句話說:“喜歡一個人不要去了解她的完完整整的人生全全部部的經歷,總彷彿瞭解完了,興致也消耗完了"。

最近閒來無事,再次看了《黃金時代》,看完以後,難受壓抑,對於蕭紅,心疼又憐惜:被後人稱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蕭紅,用自己的文學和生活演繹了一個悲慘的形象。

《黃金年代》像你我一般21歲的剛好年紀!


一生坎坷、一生流浪,一生渴望溫暖,一直被嫌棄,可從未選擇放棄,是一朵絕處逢生盛開的花:這就是蕭紅的勇敢!

突然讓我想起了一首歌:《阿刁》裡有句讓人心頭一震的歌詞:“命運多舛 痴迷 淡然”。雖生於坎坷,但所幸看淡一切、平凡又堅持地度過餘生。

就像蕭紅的生活態度:“我不能選擇怎麼生怎麼死,但我能選擇怎麼愛怎麼活,這就是我的黃金時代。”

在《呼蘭河傳》裡,蕭紅用溫暖的文字記錄自己家的後花園、與祖父一起生活的美好… “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這是蕭紅《呼蘭河傳》裡的句子。在電影《黃金時代》中,湯唯演繹了她短暫睏乏的一生。貧窮,始終如影隨形地伴她左右。是大時代的洪流裡,沙石一樣無助翻滾的人。

《生死場》的悲劇角色和蕭紅很相像,生活在那個時代裡的女人地位低下,甚至可以說沒有地位可言,所以她的生活才如此悲慘至極吧!看完以後,難過以及壓抑,似乎總覺得有一隻小蟲在一步步吞噬著我的內心。“在鄉村,人和動物一樣忙著生,忙著死。”在生死之間,又是什麼呢?是生存。他們可以為了生存把親情,愛情拋掉。或許,這就是那個時代的悲哀。

《從異鄉到異鄉》 ,真正讀完了她從張家嬌貴小姐到哈爾濱的女浪人 ,再到身處異鄉,終於有一種釋然的感覺,只不過總會因為無法體察富貴卻淡漠的家庭,無法體察貧寒卻火熱但短暫的愛情 ,無法理解到無法體察種種而感到漠然 ,只覺得還不如保持那樣一種朦朧的的神秘感。

生活在這個和平年代,無法理解那個時代的家庭,看完以後才明白原生家庭是一個人永遠無法擺脫的宿命,會羈絆你一生直至死亡,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太重要了,比如張愛玲,她的偏執固執以及渴望溫暖。

而蕭紅的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只是無盡的壓力與痛苦。直到生命垂危的時候,她腦海裡都會回想爺爺說的話“快點長吧,長大就好了。”長大以後,生活的苦依舊抓著她不放,就像在《呼蘭河傳》中說道:生、老、病、死,都沒有什麼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長去;長大就長大,長不大也就算了。 老,老了也沒有什麼關係,眼花了,就不看;耳聾了,就不聽;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動了,就癱著。這有什麼辦法,誰老誰活該。 病,人吃五穀雜糧,誰不生病呢? 死,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父親死了兒子哭;兒子死了,母親哭;哥哥死了一家全哭;嫂子死了,她的孃家人來哭。 哭了一朝或者三日,就總得到城外去,挖一個坑就把這人埋起來。

關於蕭紅,也許她這一生都在追求平安靜謐卻終而不得,在艱難時選擇了他的未婚夫,懷了孕生了子,又被無情的拋棄;

而後的蕭紅與蕭軍的生活持續了很久,遇見蕭軍可以說是蕭紅人生的一場美麗意外。當時的她被未婚夫拋棄,懷著身孕獨自住在一間狹小的閣樓。生活所迫,蕭紅不得不寫信向報社求教,蕭軍被派來給她送錢,本來是完成任務,沒想到第一次的見面兩人都心生好感。那一段時光應該是蕭紅生命最快樂的時候,相比冰冷的食物,逼仄的房間,突如其來的愛情治癒了她的所有傷口,好像生活也沒有那麼糟糕,起碼她還有能力去愛。她在日記中寫到“他(蕭軍)雖然很窮,但一點也不悲觀,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四周無邊的黑暗。”或許這些文人在那個時代總是離經叛道 出軌似乎算是追求愛情般美好,在他們的身上彷彿人生的色彩般。而後的端木與小十幾歲的駱賓基雖然陪她走過了最後的時光,但我想都不是她想要的吧。

拋棄她的文學成就現實生活中我會鄙視蕭紅情感上的種種做法,但又不得不說這是真實的,是我們在生活中都會有的想法,也許會無奈,但卻是真實的想法,在一無所去是也許未婚夫是唯一幫到自己的,在渴望愛情的年紀端木的陪伴,無論時間與肉體都好過那時的蕭軍,後來的駱賓基也在那痛苦的時光給予溫暖。

蕭紅,敢愛敢恨,才情肆意。

《黃金年代》像你我一般21歲的剛好年紀!


也許蕭紅就是那個在感情裡滿目瘡痍的女孩子,受盡了傷害,最後選擇了離開蕭軍,遇到了一個不算好不算壞的人。但再一次看見蕭軍結婚照時,那一份失落,就註定了她的心已經死了,一次次的往他的世界裡鑽,也註定滿身是傷,她一定是愛慘了他吧……

電影結束時:她整個人佝僂在病床上,窗外是滿城的血雨腥風,窗前是潦倒一生的女作家,她平靜地躺在那裡,然後突然就那麼委頓下去,喪失了所有的生氣,從此那個黃金時代,再無輝煌。那個最好的時代,最好的那幫人,這是屬於文豪們的黃金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