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奧數,學才藝,學太多東西,對孩子有用嗎?

讀書兒女


有用麼,不好回答,要等著他長大了才能給你回答。


現在家長都好焦慮啊,可是,如果家長不焦慮的話,那培訓機構如何賺錢呢。


要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發展心理學裡我最喜歡皮亞傑的理論,他把孩子的發展分為幾個時期,在對應的年齡才會發展出對應的技能,稱之為成熟,如果沒有達到那個成熟時期,你逼著孩子去做,這用中國的古語來說,就叫拔苗助長。


皮亞傑的四個發展時期:


⒈感知運動階段(0~2歲):兒童主要通過感知運動圖式與外界發生相互作用,一般在9-12月,兒童獲得客體永恆性。⒉前運算階段(2~7歲):兒童進入智慧發展階段,思維已表現出了符號性的特點,但其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等特徵,尚未獲得守恆的概念.存在泛靈論的思維。⒊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兒童具有了明顯的符號性和邏輯性,能進行簡單的邏輯推演,克服了思維的自我中心性,獲得了守恆的概念,思維可逆.但這一階段兒童的思維活動仍侷限於具體的事物及日常經驗,缺乏抽象性。⒋形式運算階段(1l~15歲):兒童總體的思維特點是能夠提出和檢驗假設,能監控和內省自己的思維活動,思維具有抽象性,思維可逆和補償.”


看孩子喜歡吧,循序漸進。


他如果喜歡樂高,可以報個樂高班,如果喜歡運動,可以報個體能班,如果喜歡音樂,可以報個鋼琴等。


當然,這些你報了也別想著他會持續長久。上小學,很多都要取消了,一是學習太忙,二是有的真的沒興趣了。


家長會說,怎麼不堅持呢。逼著考了鋼琴十級,逼著去學奧數,逼著去考各種級,那就沒啥必要了,孩子的興趣與級別是不掛鉤的,為了得獎而努力的,就不叫特長。


說學那些沒用的,倒也不至於,家庭條件允許,帶孩子去學,我覺得挺好的,抱著佛系的態度,當作積累經驗,培養興趣。


我最喜歡的一個家長說的,給孩子報鋼琴,不是為了她將來有多大的成就,成為一個鋼琴家,我甚至不要求她去考級,我只希望她在不開心的時候,有音樂陪著她。


真好,願天下的父母都有這樣的一個佛系態度去對待興趣班。那麼,親子關係將和諧很多。


極簡情感


那要看孩子是在什麼年齡階段學,如果孩子在高中或大學階段,孩子學奧數、學才藝、學太多的東西,對孩子非常有用,為什麼呢?在這一階段,孩子學這些東西,肯定對這些內容有濃厚的興趣,有興趣再努力學習,哪裡成才不就不遠了嗎?

如果孩子在小學階段,你千萬別逼著孩子學這學那,特別是孩子不願意學的東西,你硬逼著他學,你這就是在摧殘孩子。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最大的願望就是玩耍,在這時孩子只要能正常的學好規定的課程就行了,沒有必要再給他增加額外的負擔,負擔過重會使孩子不堪重負,使本該幸福快樂的童年生活變得暗無天日,索然無味。

奧數、鋼琴、繪畫等太多的才藝對孩子一生的成長可以說沒有太大的幫助。因為孩子的興趣這時候還沒有形成,他如果興趣形成以後,與這些東西沒有關聯,那他學的這些東西不就全都白費了嗎?孩子學習只要在他該努力的時候他努力學習,他的人生就會很輝煌,就是說孩子在高中大學這些階段只要知道學習的重要性緊迫性,去努力的學習,他就會很成功。

孩子該玩兒的時候不要相信“藝不壓身”的鬼話,這個時候,你逼著他學習一些沒有用的才藝,那才真正壓身呢。


33教育


我覺得咱們先不急著給它定性,有用或沒用。先理清楚你為什麼要讓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是因為看到周圍的人都在學,還是想培養孩子的興趣,亦或是希望孩子未來能從事這個?

如果是看別人在學,所以你也要讓自己孩子學,你是被你的焦慮情緒控制了,我覺得根本沒必要,就算學了也堅持不下來。

如果是希望培養孩子某一方面的興趣,可以陪孩子做一個主題式的學習,可以在家看一下關於這方面的電視,閱讀這方面的書,參加這方面的試聽課,讓他全方位的感受,然後決定是否參加培訓班。

如果發現孩子對某個方面感興趣,而且樂此不疲的話,可以花時間和精力在一方面的培養上。

推薦你看《刻意練習》一書中的第七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