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共享、無人車助陣,解決復工難題有了新思路

央視網消息: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打亂了我們生產生活的節奏,而在復工復產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各種難題。難題之一,就是各種缺。比如在剛開始復工復產的一段時間裡,一些工廠有活沒人,有訂單,但是缺工人,工人因為各種原因還在老家,不能及時返回,一些企業缺專業技術人員,還有一些企業缺設備。而難題之二,就是各種閒。因為疫情緣故,有的企業客流少了,甚至是沒了,員工閒著沒活兒幹;有的企業開工不足、設備閒置。那能不能讓缺的和閒的對接上,讓人盡其力,物盡其用?各地方各企業為此想了很多辦法。

員工共享、無人車助陣,解決復工難題有了新思路

在安徽合肥的一家電腦研發和製造基地,生產線上正在進行電腦顯示屏的組裝。陸少華其實並不是這家企業的正式員工,而是上海華鐵旅客服務有限公司的一名乘務服務員。一直在高鐵上跑車的乘務服務員怎麼會到生產線上工作呢?這還得從這家企業復工時遇到的困難說起。

員工共享、無人車助陣,解決復工難題有了新思路

陸少華現在工作的這家企業是聯想在全球最大的PC工廠,也是安徽最大的進出口企業。原本企業在大年初四,也就是1月28日就應該正式開工了,但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人員不到位,開工時間推了又推,一直延遲了近半個月。

像這家企業面臨的窘境在安徽並不少見,由於安徽是製造業大省,很多製造企業需要大量的員工,可因為疫情,員工一時回不來,用工短缺成為了普遍現象。而另一方面,不少餐飲和旅遊企業也紛紛向合肥市人社局反映,自己的員工沒事做。

員工共享、無人車助陣,解決復工難題有了新思路

在合肥人社局的協調對接下,合肥當地的不少中小企業通過本地化的共享員工方式緩解了暫時性的用工困難。然而,聯想(合肥)生產基地的問題卻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因為他們的人員缺口有1000名。

如何化解企業的燃眉之急呢?合肥市人社局找到了一家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機構,希望幫企業尋找到更多員工。

員工共享、無人車助陣,解決復工難題有了新思路

2月14日,這家人力資源管理機構傳來消息,從事高鐵服務的上海華鐵旅客服務有限公司因為不少高鐵停運,有很多員工暫時沒有工作任務,願意進行員工的共享。

可是,問題又來了,電腦生產線在安徽,華鐵公司在上海,他們的員工又大多在江蘇、山東、浙江等其他省份,要想在疫情期間完成幾百人整體性跨省共享,無疑是個很大的挑戰。

2月24日,華鐵公司的100名員工作為跨省共享的首批試點,分別從江浙滬等地乘坐高鐵抵達合肥。隨著第一批員工順利抵達,2月25日、2月29日,又相繼有兩批共享員工來到了聯想。

按照規定進行隔離之後,這近700名共享員工經過快速培訓,被安排在了一些比較容易上手、操作相對簡單的崗位上。隨著共享員工的加入,聯想(合肥)生產基地的用工問題得到緩解。

像這次的共享,合作期為一個月,職工薪酬、社會保險等所需資金由輸入企業聯想(合肥)生產基地按照協議約定支付給輸出企業華鐵公司,再由華鐵公司及時足額髮放。

跨行業、跨地區進行的員工共享,緩解了勞動密集型企業工人暫時短缺的難題,而疫情也造成了一些專業技術人員一時難以返崗,面對專業崗位人員的缺乏,一些企業也攜手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樊明其,從事10千伏以上高壓電力設備維保工作已經20多年,是個經驗豐富的高壓電工。

在上海市嘉定區的一個印刷園區,隨著園區裡4家企業陸續復工復產,用電負荷上升,而園區配電房每兩年必須做一次的電氣預防性試驗已經到期,很可能無法保證變壓器和繼電器的可靠運行,為此,園區設備部的經理黃剛很著急。

樊師傅接到工作任務,和幾個同事來到了黃經理的公司。很快,樊師傅和同事們就完成了園區配電房繼電器的預防性試驗,黃經理的難題解決了。

樊師傅並不是黃經理公司的員工,他現在有個新的身份叫“共享電工”。電工為什麼要共享呢?這要從今年2月說起。

國網上海嘉定供電公司最早的想法是一對一幫助企業聯繫有資質的高壓電工,但隨後他們發現中小企業出現“電工荒”並非個案,而由於缺少交流途徑,手裡有高壓電工的電力維保企業又存在開工不足的問題。

2月12日,建立在微信服務號基礎上的共享電工平臺上線,在這個平臺上3400家高壓用電企業是客戶的一端,另一端是6家電力維保企業,有200多名共享電工可以提供服務。一段時間的運行,共享電工的方式幫助了不少企業解決了電力維護上的困難。而像樊師傅這樣的共享電工上門服務並不收費,他們的工資依然由電力維保企業負擔,那麼,電力維保企業為什麼願意進行這樣的共享呢?

上海寶蘭配電有限公司負責人沈彬說:“可能我們目前是上門免費的一個模式,但是日後,可以跟它進行合作,因為對每家生產型企業來說,配電房的維護,包括後續一些維修的工作,對我們來說都是未來的一個業務範圍。”

的確,共享電工需求方企業也在最近的合作中看到了未來更多的可能性。一家醫療影像設備生產企業的工程部負責人開始著手醞釀,把這種共享電工模式引入到未來的工作中。

疫情期間,一些企業通過員工共享的用工方式渡過難關,也有一些企業選擇用新技術去應對挑戰。

在北京中關村豐臺新興產業基地,有20多家復工企業,如何保障疫情期間的用餐衛生成為了新的課題。為了減少人員接觸,產業園的負責人開始考慮用新方法來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員接觸的問題。這時,一家無人車企業正巧有閒置的無人車。疫情期間遊客減少,原本用於景區運送乘客為主的無人車沒有了用武之地,產業園就共享來了這位特殊的員工。

2月28日,無人車正式上崗。除了每天中午運送餐食,無人車還可以進行快遞等物資的運送。

在疫情期間,無人車不僅被共享到一些復工的產業園或者生產企業裡應用,還被用在了醫院或者進行消殺工作等。

通過對接和共享,人與人、人與物在忙閒不均的地區、行業之間得到了合理優化配置。像這樣新的工作模式,本是危機之下的無奈之舉,但卻破解了復工企業的燃眉之急,同時也幫助那些開工不足的企業緩解了運營壓力,讓很多員工掌握了新技能,也讓他們有了收入。我們看到,當下復工復產跟前一陣相比,又進入了新階段,有些行業、有些企業又面臨著新的情況,我們看到,不少地方和企業面對新的困難,開動腦筋,危中尋機,積極想辦法破解難題,而一些辦法,不僅是針對眼前的務實之計,也為以後新的經營方式、運營方式進行著有益的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