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飯也要戴口罩?烹飪時PM2.5濃度可升高幾十倍

提起PM2.5,大家可能馬上想到機動車的尾氣、工業生產的廢煙、三米之內人畜不分的霧霾……但除此之外,很多人幾乎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卻被忽略了——做飯。近日,發表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上的一篇新研究稱,

烹飪是住宅內PM2.5汙染的主要來源

做飯也要戴口罩?烹飪時PM2.5濃度可升高幾十倍

為什麼烹飪會產生大量PM2.5?

這項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技術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趙彬等組成的課題攻關小組進行的研究發現,烹飪、吸菸是居住環境顆粒物主要的室內來源,其中烹飪在室內源的貢獻當中甚至會佔到70%以上

烹飪時段廚房內的PM2.5平均濃度會升高几十倍甚至幾百倍,可達幾百甚至幾千微克/立方米(PM2.5濃度達250微克/立方米以上為嚴重汙染),其已不可避免地成為我國住宅內PM2.5的主要來源。

做飯也要戴口罩?烹飪時PM2.5濃度可升高幾十倍

那麼為什麼烹飪會產生大量PM2.5呢?目前,對於使用燃氣烹飪的居民而言,顆粒物主要來源於油煙

烹飪時涉及大量化學反應,尤其是傳統中式烹飪會更多地使用炒、煎、炸的方式,在這種對食物和油進行高溫處理的過程中,食材中的很多有機成分在高溫下會熱分解,生成大量細顆粒物和有害氣體。同時,食品中所含水分急劇汽化膨脹並部分冷凝成霧,與食用油的揮發物一起形成油煙霧。

而由這些油煙產生的高濃度PM2.5,主要通過呼吸暴露、皮膚暴露等進入人體內,容易造成呼吸系統、心血管等系統相關功能受損的後果。

如何減少油煙傷害?

只要炒菜做飯,廚房內的油煙和PM2.5散發就不可避免。這時候我們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降低傷害。

No.1 4招減少廚房油煙

炒菜時控制油溫

很多人炒菜時可能等到油開始明顯冒煙才放入食材,此時產生的油煙中會含有多種包括致癌物在內的有害物質。

推薦的做菜油溫應該是“五、六成熱”,即將油倒進鍋後,待油麵波動加劇,尚未產生油煙時加入菜。

少炒煎炸,多蒸煮

在相同時間內,使用炒、煎、炸的烹飪手段散發的PM2.5質量可以達到蒸和煮的40倍以上。建議在家做飯時多考慮選擇蒸、煮一類更“溫和”的烹飪方式。

儘量不用橄欖油炒菜

在油溫被加熱到煙點以上的過程中,橄欖油是常用的幾種烹調油中單位時間內散發PM2.5重量最多的。

建議將橄欖油用作涼拌而非炒菜,儘量使用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因為這些油在高溫下比較穩定,不易產生有害物質。

煤改氣,健康又環保

與固體燃料相比,使用清潔的燃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人工煤氣等)進行烹飪,會使PM2.5的排放減少一到兩個數量級。家庭烹飪使用燃氣灶或者電磁爐等會更健康。

No.2 烹飪防護自救指南

選對抽油煙機

建議選擇具有足夠馬力的抽油煙機,安裝高度以灶臺上方85~95釐米最佳。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購買吸力強的側吸式抽油煙機,並做好定期清洗。

開火前最好就打開抽油煙機,這樣能最大限度的減少有害氣體;如果採用了煎炸、爆炒等方式,還應在熄火3~5分鐘後再關停抽油煙機。

保證廚房通風

廚房要經常保持自然通風。做飯時,儘量關上廚房門,將窗戶打開,儘量減少高濃度油煙在廚房停留的時間。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減少有害物質在廚房內的殘留。

做飯也要戴口罩?烹飪時PM2.5濃度可升高幾十倍

多用新一代廚具

儘量使用汙染較小的熱源。通常來說,煤和煤氣的汙染比天然氣更重;而電磁爐、微波爐、電飯煲、電烤爐等新一代廚房電器,產生的空氣汙染很小。

抽菸煙機不夠,口罩來湊

在進行爆炒等烹飪活動時,如果家裡安裝的抽油煙機排煙效率較低,廚房內做飯的人可能暴露在PM2.5濃度高達每立方米幾百甚至上千微克的環境中,這種情況下就有必要戴上防護口罩了。

對於廚房油煙中的油性PM2.5,最好選擇KP95型的口罩。KP95型口罩能有效阻擋油煙中的PM2.5通過呼吸進入體內。

經常炒菜的人和職業廚師,可以多吃富含胡蘿蔔素的黃、綠色蔬果,如胡蘿蔔、花椰菜、菠菜、南瓜等食物,有益肺部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