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濟南作為山東省會,是天津和南京之間最大的城市,也是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因此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在解放戰爭時期,濟南戰役的打響也正式拉開了三大戰役的序幕,代表著我軍全面反攻的開始。從濟南戰役之後,解放戰爭進入了新的轉折點,國共雙方攻守易勢,國民黨軍逐漸落入下風,而我軍則像雪球一般越發壯大起來。
濟南戰役
濟南戰役是一場輝煌的大勝,從1948年9月16日戰役打響到濟南城破,僅僅只用了8天時間。要知道濟南佔據黃河和泰山的地理優勢,城高牆堅,城中更是有足足十萬重兵把守。鎮守濟南的王耀武亦是國軍的名將,他依託濟南堅固的城防佈下了三重防線,光是外圍陣地就超過了一百個。另一方面,濟南城當時雖然被我軍層層包圍,但在徐州方向還有國民黨的三個兵團準備支援。
但有時候實際情況比戲劇更加出人意料,華野只用了8天時間。這一事實令蔣介石難以置信,他甚至親自登上飛機去濟南上空巡視後,才不得不接受了我軍解放濟南的事實。濟南戰役的大勝代表著我軍真正擁有了解放全國的能力,國民黨的任何一座城池都再也無法阻止我軍的腳步。而提起這場大勝,就不得不提起濟南攻城戰的總指揮許世友將軍。
許世友將軍歷來以作戰勇猛著稱,作為一位高級將領,他甚至常常揮舞大刀親自帶頭衝鋒,是我軍不可多得的沙場悍將。對於許世友將軍來說,濟南一戰也是他一生最驕傲的戰績。不過其實很少有人知道,許世友將軍雖然是濟南攻城的總指揮,但全軍指揮另有其人,那就是被譽為“開國大將之首”的粟裕將軍。更關鍵的是兩人在對待濟南戰役的戰略方針上不太一樣。
為何許世友將軍非要強攻8天拿下濟南
粟裕將軍的意圖是圍點打援,在他的計劃下,整個華東野戰軍被分成攻城和阻援兩支隊伍,其中攻城部隊大約佔華東野戰軍的44%,而阻援部隊佔了56%。這也可以看出他的想法,將攻城和打援放在同樣地位上,甚至打援更重要,因此攻城的速度可以放慢一些,示敵以弱。這樣既能誘出徐州方向的援軍,擴大戰果,也可以減少攻城部隊傷亡。
而許世友將軍的想法就相對簡單了,那就是強攻濟南,用最快的速度吃下濟南這塊肥肉,至於徐州方向的援軍,能吃多少算多少,不必強求。嚴格來講,許世友將軍強攻濟南雖然是一場大勝,但其實他的行為破壞了粟裕將軍的戰略計劃。事實上,在當年七月份的時候粟裕將軍就已經開始提出攻克濟南的建議了,並且以當時山東兵團的戰鬥力,攻克濟南並沒有問題。
同時他還認為攻克濟南要考慮的不僅僅是一城一鎮的得失,濟南作為華東地區的重鎮,一旦被圍困,勢必會吸引國共雙方的注意力。徐州方向的國民黨三大兵團必然會北上援助,這樣一來山東兵團不但可能拿不下濟南,反而還會陷入劣勢。正因為如此,我軍才決定不僅僅只動用山東兵團,而是調動了整個華野,整個戰略意圖也從單純攻克濟南改成了圍點打援。
濟南雖然有重兵把守,但當時幾乎已經成為孤城,被我軍團團包圍,可以說是甕中之鱉,遲早都會被打下來。而若是能在緩緩攻城的同時,藉此機會吞掉徐州的三個兵團,一舉消滅國軍在長江北岸的有生力量,那就能隨時飲馬長江,劍指南京,相當於提前拉開大決戰的序幕。然而許世友將軍顯然並沒有理解到這一層戰略意圖,濟南戰役的飛速結束,令粟裕的阻援部隊成了擺設。
敵人的增援部隊還未進入包圍圈,那邊已經打完了,以至於錯失良機的粟裕直到淮海戰役的後期,才完成清掃長江北岸的戰略任務。作為一位戰功赫赫的名將,為何許世友不顧粟裕的命令要強攻濟南呢?這裡面的原因很複雜。首先,許世友將軍在這之前其實正處於療傷期間,為了攻克濟南,中央才將這名猛將調回來指揮攻城。在短時間內許世友將軍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全局的戰略意圖。
對攻城任務的認知不足,以為只是單純的攻城,因此作為攻城總指揮的他自然將攻城放在了第一位置。其次,這也和許世友將軍的戰鬥風格有關。許世友將軍作為一員猛將、悍將,身先士卒敢打敢衝是他的優點,在戰術上也有不錯的表現,但相對的在大兵團指揮作戰上,他在戰略上就有些遲鈍了,這也令他沒能及時理解全軍的意圖。
另外,許世友的心態或許也影響到了他的判斷。在這場戰役中,中央原計劃“示敵以弱”,只動用西路兵團攻城,而東路兵團則作為後備力量。但是東路兵團的華野九縱是他的老部下,對他來說,東路兵團指揮起來更順手,同時也能為老部下們爭取一下功勞,因此他在實際戰鬥中也命令東路兵團強攻濟南。在兩方兵團不遺餘力的強攻下,才有了八天破濟南的傳奇。
結語
不管怎麼說,濟南戰役確實是一場大勝,許世友將軍八天破濟南足以值得銘記。雖然沒有達成圍點打援的目標,但粟裕的兵團也相當於得到了休整的時間。而且無論是粟裕將軍,還是許世友將軍,都是為國征戰的革命英雄,值得所有人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