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與黑山同民族同信仰,為何分成兩國?

2006年,塞爾維亞和黑山聯邦正式解體,獨立後的塞爾維亞與黑山各自成立,宣告雙方已經攜手同行將近一個世紀的關係徹底終結。事實上,在更早的南斯拉夫版圖內,除塞爾維亞與黑山兩個加盟國外,還有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馬其頓四個聯邦實體。而且單從體量來看,你很難把面積狹小的黑山與其餘五個相對龐然大物等量視之,但在鐵托的強硬手腕之下這些都是可能的。

塞爾維亞與黑山同民族同信仰,為何分成兩國?

儘管今天的塞爾維亞與黑山已經是兩個相互獨立的國家,但人類學家普遍將二者歸為一個民族,區別只在於黑山境內複雜層疊的群山強化了該地區人民好勇鬥狠的性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塞爾維亞與黑山同時面對奧匈帝國的兵鋒並最終在1918年取得勝利。戰後塞爾維亞與黑山走向聯合,同時因奧匈帝國解體而獨立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被卡拉喬治維奇王朝拉入懷中,最終形成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

塞爾維亞與黑山同民族同信仰,為何分成兩國?

圖-黑山地形

1929年,上述王國正式更名為南斯拉夫王國,其國祚延續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納粹德國侵入巴爾幹半島之後,卡拉喬治維奇王朝被推翻,鐵托率領游擊隊開始了長達4年的反侵略鬥爭。作為復國運動的主力,戰爭勝利後鐵托理所當然地成為南斯拉夫無可爭議的領袖,同時一個囊括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塞爾維亞、黑山和馬其頓六個實體國家宣佈誕生。

塞爾維亞與黑山同民族同信仰,為何分成兩國?

圖-塞爾維亞和黑山

在蘇聯與南斯拉夫交惡以及冷戰期間,鐵托治下的南斯拉夫始終是東西兩大陣營恨之入骨卻又無可奈何的強悍勢力,南斯拉夫聯邦也因之被稱為“巴爾幹之虎”。不過表面的光鮮掩蓋不了加盟國之間固有的矛盾,因為民族、信仰和歷史的原因,塞爾維亞人與其餘族群的裂痕與日俱深。鐵托在世之時一方面以強硬手腕鎮壓主體民族塞爾維亞人的沙文主義傾向,另一方面又向其餘五個加盟國下放大量自主權力以求得聯邦之穩定。


塞爾維亞與黑山同民族同信仰,為何分成兩國?

圖-塞爾維亞三色國旗,上面有雙頭鷹

顯然這種依靠強人勉力撮合下的統治結構極不穩定,鐵托死後南斯拉夫聯邦迅速解體。在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和馬其頓紛紛獨立之際,黑山與塞爾維亞卻緊緊抱在了一起。儘管兩者無論從習性還是信仰上都並無多大區別,但黑山在關鍵時刻選擇與塞爾維亞共同進退還是希望能夠藉助後者躲過動盪。20世紀90年代的巴爾幹半島已成土崩之勢,黑山作為原聯邦中實力最弱的一個客觀上需要強勢的塞爾維亞作為依靠。

塞爾維亞與黑山同民族同信仰,為何分成兩國?

圖-黑山紅底金邊國旗,也有雙頭鷹

不過黑山人的願望終究還是落空了,在兩國組成新的南斯拉夫聯盟之後波黑戰爭爆發,黑山尚未獲得喘息之機便不得不跟隨塞爾維亞的戰車向波黑軍隊開戰。長達三年半的戰爭不僅打爛了塞爾維亞,同時也讓黑山人精疲力竭,但厄運並沒有就此結束,因為緊接著科索沃戰爭接踵而至。科索沃是塞爾維亞南部省份,按理即使南聯盟解體也與科索沃無關,但在歐美國家的支持下,科索沃毅然舉起獨立的大旗,這就逼得塞爾維亞不得不依靠武力維護國家。

塞爾維亞與黑山同民族同信仰,為何分成兩國?

圖-航拍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

戰爭的結果人所共知,北約長達78天的轟炸徹底瓦解了塞爾維亞的努力,同時也給南聯盟宣佈了死刑。在歐盟的操縱下,南斯拉夫聯盟改名“塞爾維亞與黑山聯邦”,表面上看只是更改了國名,但新聯邦內部卻實行不同的經濟政策和貨幣體系,國家最高機構被分散在貝爾格萊德和波德戈裡察兩個首都。

2006年,事實上已經各自為政的塞爾維亞與黑山撕下了最後一層遮羞布,兩國分別宣佈獨立,曾經最好的兄弟和戰友終而分道揚鑣。

更多歷史地圖文章,請訂閱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