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止痛藥”啊,真是讓人又愛又恨!一部分把它奉為“頂藥”,一部分人把它視若“猛虎”。那麼現在小蕾醫生和大家聊一聊、辯一辯“止痛藥”的是與非!
文章裡說的“止痛藥”指的是非甾體抗炎藥,是臨床上用於風溼性疾病伴有關節炎的首選治療藥物。
適用範圍是什麼呢?
- 各種急、慢性關節炎等,如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臨時或長期使用來控制臨床症狀。
- 伴有關節炎症狀的其他免疫系統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肌炎/皮肌炎、乾燥綜合徵、風溼熱等,選擇性用以控制臨床症狀。
- 伴有疼痛症狀的軟組織受累的風溼性疾病,如纖維肌痛綜合徵、肩周炎、下腰背痛、網球肘等,常低劑量使用,來提高疼痛症狀的耐受性。
從“止痛藥”的藥理作用來分析其四大作用的好與壞:
不同的非甾體抗炎藥,雖然有著不同的化學結構,但均為環氧化酶(COX)的抑制劑。
- 解熱:通過抑制中樞PGs的合成,使體溫調節點恢復正常,起到退熱的作用。
好處:可使過高的體溫下降,但不影響的正常體溫。
壞處:對高體溫來說,僅是對症治療,也就是說,當體內藥物濃度少時,體溫會再次升高。
- 鎮痛:抑制炎症局部PG的合成,以發揮鎮痛作用。
好處:藥物發揮作用的部位在外周,治療劑量不會引起欣快感,就是不會成癮,無麻醉性,不影響大腦的警覺機制。
壞處:只產生中等程度的鎮痛作用,對各種創傷引起的劇烈疼痛療效較差。
- 抗炎、抗風溼:通過抑制PG的合成,間接或直接地抑制炎性介質的產生和炎性細胞的功能。
好處:能有效地緩解關節及軟組織的腫脹、疼痛、觸痛、晨僵、積液等炎症表現。
壞處:僅是對症治療,不能根治炎症,不能防止組織及關節功能的破壞和喪失。
- 抗血小板聚集:也就是抗凝作用,通過抑制COX的產生,來減少TXA2 的形成,從而達到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
都說長期服用“止痛藥”有副作用,那具體副作用有哪些?該怎麼預防呢?
- 消化道不良反應:表現為上腹部不適、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腹脹、便秘、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嚴重者可出現胃和(或)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穿孔,小腸糜爛、隔膜等。
預防:
1,嚴格掌握適應症,避免聯合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個體化應用,避免濫用。
2,避免聯合使用其他容易導致潰瘍的藥物,如糖皮質激素。
3,調整用藥時間、途徑及藥物劑型,如飯後服藥;外用劑型、栓劑、針劑等。
4,聯合使用胃粘膜保護劑,如質子泵抑制劑、H2受體抑制劑等。
5,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菸、酗酒、辛辣刺激性食物。
- 肝功能損害:表現為谷丙轉氨酶和(或)穀草轉氨酶增高、黃疸等症狀,嚴重者出現急性中毒性肝炎、肝壞死等。
預防:
1,服用劑量應個體化。
2,避免盲目增加劑量或頻繁更換藥物。
3,避免同時使用兩種非甾體抗炎藥物。
4,老年患者應選用半衰期短的藥物。
5,定期複查肝功。
- 腎臟損害:表現為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水腫、尿少等症狀。
預防:
1,避免和減少各種危險因素對用藥的影響,如高血壓、心功能不全、脫水、嚴重感染、電解質紊亂等。
2,避免兩種及兩種以上非甾體抗炎藥的聯合使用。
3,避免非甾體抗炎藥錯誤聯用其他藥物,如利尿劑、ACEI、咖啡因、可待因等藥物。
4,老年人慎用。
5,定期複查腎功及尿常規。
還可以引起超敏反應,如皮炎、哮喘、藥物熱等;血液系統改變,如貧血、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障礙等;中樞神經系統受累,如頭痛、頭暈、耳鳴、周圍神經炎、幻聽、幻視等。
總結:
“止痛藥”——非甾體抗炎藥物,在關節炎,尤其是風溼性疾病的治療中應具體注意以下幾點:
- 應用此類藥物時,儘早聯用改善病情抗風溼藥物,以控制病情的發展。
- 避免聯用兩種及兩種以上此類藥物,既不增加療效,但卻能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
- 應個體化應用此類藥物。
- 一種藥物足量使用1~2周後,如若無效,方可換用另外一種藥物。
- 嚴密監控不良反應,並採取相應的措施。
- 避免錯誤聯用其他藥物,造成藥物中毒或不良反應的發生。
- 老年人選用半衰期短的藥物,兒童酌情減量。
應遵醫囑服藥此類藥物,避免私自濫用此類藥物!!!
以上是小蕾醫生對“止痛藥”應用的一些建議,如若喜歡,請點贊+關注!謝謝!
#健康科普排位賽##423頭條知識節##【閃光時刻】主題徵文第二期#@生命召集令@今日頭條青雲計劃@頭條健康@頭條闢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