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在傳統渠道不好賣?試下這些新方式

為什麼你的農產品很好,但購買者總是寥寥無幾,也許因為你選擇的銷售渠道過於單一。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不僅要把握好傳統渠道,這些新的銷售方式也可以用起來!


農業+短視頻

國內,抖音、快手、美拍、秒拍、微視等短視頻平臺在近幾年快速崛起,時至今日,短視頻平臺的超高熱度依然不減。Questmobile短視頻2019半年報告顯示,短視頻月活躍用戶規模8.21億,人均月使用時長22小時。可以說,短視頻風頭正茂。

在脫貧攻堅大背景下,各大短視頻平臺紛紛加入扶貧“大軍”。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中國超過1900萬人從快手平臺獲得了收入,其中,500多萬人來自國家級貧困縣區,在中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每5人中就有1位活躍快手用戶。快手在國家級貧困縣記錄生活的視頻總數超11億條,點贊數超247.2億次、播放量超6000億次。


三農領域的短視頻具體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農產品科普類:科普農產品知識以及相關生活小常識。你需要做到的是穩定輸出相關信息,比如可以如何吃、怎樣搭配養生、怎樣更美味等,具體看更擅長哪些。

美食教程類:農產品的各種吃法,可以做些美食教程,比如一些蔬菜水果如何製作成美味。這類的賬號,吸粉最精準且粘性最強,轉化率最高。

農業教育類:拍攝農產品的生產全過程。假若我們有生產基地,我們就拍攝從種苗到成熟到銷售的整個全過程。每一個環節都可以剪成一個短視頻。

農業+直播

直播作為當下“帶貨”的強大武器,已廣泛用於脫貧工作中。參與者不僅有熱心公益的明星和大主播,還有數以萬計的“農民主播”

別小看了田間地頭的主播。據瞭解,天貓雙11開場前10天裡,“農民主播”就賣出了超過3萬噸農貨,58歲的禮縣果農尹貽盼就通過直播在線上售出3萬斤蘋果。

農產品在傳統渠道不好賣?試下這些新方式

加入直播大陣仗的,還有各地的縣長們。

山西平順的黨參是21個參加貓晚公益直播的土特產之一,該縣縣長秦軍曾在阿里公益直播中,3小時賣了3萬多份平順黨參、辣椒醬等特產。

阿里今年3月啟動了“村播計劃”培訓項目,已覆蓋全國27個省。今年4月,阿里鄉村事業部啟動“鄉村振興縣長研修班”,每次都會安排縣長直播賣貨體驗課,目前研修班累計有全國24個省份的534名縣長或副縣長受邀參加,他們走進直播間,為本地特產的信譽背書,更通過親身體驗明確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思路。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18年,阿里平臺承擔了全國七成電商脫貧。

農業+事件

政府在區域公用品牌打造上,缺乏連續性,而且資源有限,因此投放不能太分散,一定要創造品牌特色的戰略事件。有條件要做,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做。通過戰略事件形成自帶流量的品牌IP,帶來持續的關注度和疊加效益。

比如今年8月31日,廣西南寧橫縣舉辦“首屆世界茉莉花大會”和“世界苿莉花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並首次發佈《世界茉莉花產業發展白皮書》。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產量佔全球60%以上的廣西橫縣,獲得國際花園中心協會(IGCA)授予的“世界茉莉花都”牌匾。

農產品在傳統渠道不好賣?試下這些新方式

來自全國及世界各地的包括法國、荷蘭、日本、以色列、俄羅斯、馬來西亞等國際嘉賓、茶商、文化藝人云集花鄉,近千人出席了大會。

本次大會是橫縣苿莉花產業品牌國際化的戰略舉措,掀開了橫縣茉莉花產業戰略升級、品牌升級與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廣西橫縣茉莉花區域公用品牌創建案例”,榮獲2019科特勒·新營銷大獎最佳事件營銷案例獎。這是全場唯一的一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創建案例獲獎。

農業+社交電商

2018年,拼多多農產品及農副產品訂單總額達653億元,較2017年同比增長233%,預計未來拼多多在農產品方面至少能做到1000億元。

拼多多遠不止便宜那麼簡單,它極可能是未來中國最大的農貿批發市場。

什麼是拼多多模式?原產地直髮,除了物流、包裝等成本,中間所有的利潤都歸屬農戶自己;幫助農戶解決了農產品尾貨庫存問題,使那些無法進入到流通渠道的“二級果”得以變現。

除了拼多多主打拼購的模式以外,社交電商還有另一種模式——雲集。

先於拼多多上線4個月的雲集,是中國較早試水社交電商的平臺之一。雲集瞄準的是龐大的“微商”體系,客單價也相對較高。

雲集採用S2b2c模式,由S(Supplier)大供應商,幫助小b(business)商家,銷售商品給c(customer)顧客,S和小b共同服務c,供應鏈和工廠則直達消費者。

為了吸引更多新店主,雲集將產品利潤讓步給用戶,只要在平臺上繳納398元會員費,就可以成為會員。個人店鋪同步開啟,自購可優惠,推薦別人購買雲集產品,可獲5~20%不等的提成。

農產品在傳統渠道不好賣?試下這些新方式

農業+文創

近兩年,文創市場價值被彙集到聚光燈下。從行業整體來看,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在過去五年間增長了66.09%。

農業也刮來“文創風”。文創農業做得好,不但發揮了區域公用品牌的IP價值,還能獲得銷售收益,可謂一舉多得。

農業經營者,應先透過添加文化元素,找出特色、賣點、或銷售點。有了賣點,再從“創意”角度,將賣點簡化、符號化、可傳播化,成為銷售主張或銷售論述。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前端。

日本香蕉品牌Shiawase,是產於菲律賓棉蘭老島海拔1000米以上種植園的純天然有機香蕉。Shiawase香蕉將包裝與產品融為一體,只在香蕉皮表面上貼了一張兩層的仿真貼紙,輕輕撕開包裝,就像撕開香蕉皮一樣。

農產品在傳統渠道不好賣?試下這些新方式

臺灣南投縣鹿谷鄉的掌生穀粒,通過探訪臺灣各地用心耕作的稻農,以文字書寫、用影像紀錄,藉著精緻的手感包裝與誠懇的農家記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農業品牌。
掌生穀粒的包裝常會選用樸實的牛皮紙和紙藤,這樣帶有自然原味的設計,曾獲得包括2011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在內的諸多獎項。

農產品在傳統渠道不好賣?試下這些新方式

農業+體驗

通過讓消費者體驗和感受農產品的生產過程,把農產品賣出去,這就是“體驗式營銷”。體驗式營銷能夠很好地融合農產品與消費者,縮短兩者之間的距離感,通過銷售場景化,讓消費者身臨其境,與農產品實現親密接觸,是一種值得嘗試的農產品銷售模式。


如何玩轉體驗式營銷?

1、生態農業觀光園

利用現有的農村基礎設施和地理空間優勢、生產場地、農副產品、農業經營過程、自然生態環境等資源,經過規劃和設計,發揮農業觀光與勞作體驗相結合的優勢,增進旅遊者對農村活動、農業生產過程和農民生活的體驗。遊客不僅可以瞭解農業生活、放鬆心情,享受鄉土情趣,還可進行住宿、休閒、遊樂。

2、農業教育體驗園

該模式集農業生產與農業科普教育為一體,將農業教育體驗園分為作物生長區供農民進行勞作,根據不同的季節對市民開放,並由專人對作物生長及生產活動進行講解,滿足遊客獲得知識的渴望。在國際上具有代表性的有法國的教育農場、日本的學童農園及臺灣的自然生態教室。

3、民俗觀光村

利用特有的民俗風情、傳統工藝、節慶文化以及古民居、古建築等,組織開展觀光、遊憩、體驗、休閒旅遊活動。除了組織遊客進行參觀獲取感官享受和知識外,還可以對古時民俗風情活動進行復原,讓遊客參與這些風俗活動,體驗傳統文化帶來的快樂。

農產品在傳統渠道不好賣?試下這些新方式

4、森林公園

需要對不同資源進行規劃和整合,打造包括山水主題旅遊、生態農業種植、山地風味餐飲、森林度假、徒步穿越探險等項目。

5、市民農場

農民將部分土地出租給城市居民耕種,城市居民可以在閒暇時間耕種並將收穫的成果歸自己所有。人們不僅可以租賃自己一塊小農場,每塊農場上還可以配備供農場主休息的配套管理用房,種植農產品的溫室大棚,以及露天種植地,體驗播種和收穫的快樂。

6、農業經貿遊

依託農產品生產、加工龍頭企業建立完善的交易市場,藉助農業博覽會等形式把農業旅遊、農副產品展示和經貿活動結合起來。

農產品最重要的是品質,只有高品質才能收穫忠實的用戶群體,在此基礎上各種營銷模式才能行得通。要不然品質差,玩法再高明,也會事倍功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