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一天送菜3萬份“糧食英雄”李志方:衝鋒號吹響了 總要有人上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44歲的李志方是武漢市強鑫蔬菜產銷合作社銷售經理,一直和農民、土地打交道的他,不久前意外收穫了一個特殊稱號——“糧食英雄”

疫情期間一天送菜3萬份“糧食英雄”李志方:衝鋒號吹響了 總要有人上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在全球評選“糧食英雄”,旨在嘉獎新冠肺炎疫情中將食物從農場運到餐桌的普通人。這是該組織75年曆史裡首次設立的獎項,在公佈的27組獲獎個人和團體中,李志方是唯一的中國人。

疫情期間堅持送菜 “衝鋒號吹響了 總要有人上”

聯合國糧農組織這樣概括李志方的事蹟:“衝鋒號吹響了,總要有人上。”2020年1月23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武漢關閉離漢通道,全市交通停運,武漢戰“疫”全面打響。在這個被按下暫停鍵的城市,當時有大約900萬市民生活在其中。

疫情期間一天送菜3萬份“糧食英雄”李志方:衝鋒號吹響了 總要有人上

李志方所在的強鑫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合作農戶300餘戶,種植面積萬餘畝,以訂單農業的方式,常年為盒馬、武商、中百等40多家商超門店供應蔬菜。由於各通道封鎖,市外的菜無法進入武漢,為了保障市民的菜籃子,武漢市政府組織了一批保供企業,給配送車輛辦理通行證,保障農產品物流通道的暢通,強鑫蔬菜成為保供企業之一。

疫情期間一天送菜3萬份“糧食英雄”李志方:衝鋒號吹響了 總要有人上

李志方:超市沒停,我們也不能停。沒感覺自己偉大,只是想到我是賣菜的,別人還需要買菜。菜是我們自己種的,還在地裡長著,如果停了,我的菜怎麼辦?自己不就損失了?這是一個人最起碼的反應。當然還有一句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很多醫務人員往我們武漢跑,我們當逃兵,有意思嗎?

記者:當時所有的人都在保命,什麼是保命?病毒就在旁邊,最好不動。這對你有沒有影響?

李志方:家裡也有點擔心,開始的時候我們都回家,有一次我的女兒問我,她說,爸爸,別人都在家隔離,你怎麼還每天上班?當時我們正好在看一個戰爭片。電視里正好在吹號,吹號之後很多士兵都往前衝。我說,你看,衝鋒號一響,別人都往上上,我們也是一樣的。我說,你不做我不做,誰來做呢?

疫情期間一天送菜3萬份“糧食英雄”李志方:衝鋒號吹響了 總要有人上

當時,由於春節前部分外地員工返鄉,平時70多人的合作社只剩下30人,其中工人只有18人。非常時期,非常任務,合作社員工紛紛動員家人,全家老小齊上陣。社長趙禮強的女兒女婿、李志方的妻子都過來幫忙。

記者:親戚都來了,能不能恢復到平時的水平?

李志方:10%都沒解決到。

記者:那怎麼辦,這巨大的缺口?

李志方:我們能幹多少算多少,從早上八點一直幹到晚上十一二點,有的司機白天休息,晚上一兩點鐘出去送,他擔心別人明天早上吃什麼。當時部隊的車也下來了,幫我們把菜運到指定地點。

一天連續跑 50多個社區 送菜3萬多份

2020年2月10日,為疫情防控需要,武漢全市範圍內所有住宅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保供企業的工作重點從給商超供貨轉向配送蔬菜進社區。

疫情期間一天送菜3萬份“糧食英雄”李志方:衝鋒號吹響了 總要有人上

李志方:家裡其他人負責包裝,我和社長就專門負責在外面送菜,為什麼呢?社長說了一句話,“我們兩個人去,要是我們兩個人感染了,是兩個人,不要殃及其他人”,當時就是這種想法。

按照防疫要求,李志方與社長趙禮強出行時必須穿防護服、戴口罩。防護服不夠,而且180元一套,支出太大,他們就把用過的防護服放酒精裡浸泡,晾乾再穿。一套防護服能穿一星期,直到穿爛。

後來,為了家人安全,李志方一個人搬到合作社住。

疫情期間一天送菜3萬份“糧食英雄”李志方:衝鋒號吹響了 總要有人上

當時的武漢,春寒料峭,李志方與趙禮強兩個人平均每天送菜5~10噸。最多的一次,他們連續跑了50多個社區,送菜3.2萬份

菜價堅決不漲 “國家有難還漲價?這違背自己的良心”

疫情期間,李志方他們給社區送的每份菜都是4~6個葉菜品種組成的“蔬菜套餐”,重17斤,售價50元。

疫情期間一天送菜3萬份“糧食英雄”李志方:衝鋒號吹響了 總要有人上

記者:大環境受到了嚴重影響,為什麼你的菜沒有隨行就市波動?

李志方:也有人要高價,我們這麼遠送過來運費高,你是不是開低了?

記者:人家說得有沒有道理,為什麼不給人家漲價?

李志方:不行。我們這邊這麼多年過節是不隨便漲價的,也是一種擔當。有很多人供菜我就沒要,價格要得太高了。我基地就是這個價格,能送你就割,不能送算了。很簡單的道理,國家有難你還漲價?這好像違背了自己的良心。

主動請纓到華南海鮮市場附近送菜 既難受又感動

疫情期間,作為政府指定的保供企業,強鑫蔬菜產銷合作社被指定往漢陽和武昌的小區送菜。位於江漢區的華南海鮮市場所在區域位置敏感,很多人不敢接附近小區的單,李志方和社長趙禮強主動承擔起為市場周邊社區居民送菜的任務。

疫情期間一天送菜3萬份“糧食英雄”李志方:衝鋒號吹響了 總要有人上

李志方:一位女士一下買了三包菜,50多斤。我說你買這麼多幹嗎?你留點給別人,別人還需要。她說我一個星期沒吃菜了,現在大便都解不出來。她就這樣直接跟我說的,我心裡真不好受。後來我就想,我們每天多出來一下,把更多的訂單都完成吧。

那之後,李志方和趙禮強多次往返華南海鮮市場附近的社區,為居民送去新鮮蔬菜。

疫情期間一天送菜3萬份“糧食英雄”李志方:衝鋒號吹響了 總要有人上

李志方:有一次我們把菜送過去,他們社區的好像是書記,說您別下車,我們是重災區。你們把二維碼給我,我們把菜卸下來,然後把錢掃到二維碼上面。過了一會兒,他拿了兩瓶沒開蓋的綠茶,在門衛那用電飯煲煮過了。他手上戴著手套,瓶子用衛生紙包著,他說你拿瓶蓋就行了,我把瓶蓋一拿,他就把紙脫下去了,沒有接觸。這個細節讓我很感動,我感到別人對我們的認可和理解,有他們的理解,我們的農業做得值。

讓武漢老百姓吃上宜昌馬蹄 “天天吃蘿蔔白菜要變兔子了”

在全國馳援武漢,共同戰“疫”的努力下,3月,武漢疫情防控局面轉向主動。當時,武漢市內日常蔬菜供應已經趨穩,但由於交通封閉,外地不少農產品出現滯銷,李志方他們決定組織這部分貨源進入武漢,這既解決了外地蔬菜的銷路,也緩解了武漢本地蔬菜供應的單一問題。

疫情期間一天送菜3萬份“糧食英雄”李志方:衝鋒號吹響了 總要有人上

李志方:有的居民就說怎麼每回都是這幾個菜,胡蘿蔔小白菜都把我們喂成兔子了,我們就開始找新的貨源。 

記者:超出基地範圍的信息誰去找?

李志方:政府告訴我的,我去看那個萵苣長得怎麼樣?得沒得病?拿回來檢驗合不合格?然後再找政府給他們辦通行證送過來。商務局也幫忙,他們知道宜昌枝江有一個種馬蹄的,幾千畝。因為他們走電商,但走電商當時就全部停了,沒辦法,後來找到我。當時我認為賣不動,因為每年馬蹄最多一天賣三百斤五百斤,結果疫情期間每天賣5000斤。我自己都蒙了。他們說天天吃蘿蔔白菜變兔子了,現在想變野豬吃馬蹄,他們笑,我當時也覺得好笑。

談“糧食英雄”稱號 這是聯合國對中國現代農業的認可

李志方沒有想到,聯合國糧農組織會因為他在疫情期間竭力穩定蔬菜供應和價格的行為,把他列為“糧食英雄”。他說,聽到這個消息,自己“臉都紅了”。

疫情期間一天送菜3萬份“糧食英雄”李志方:衝鋒號吹響了 總要有人上

李志方:我說聯合國怎麼知道我啊?我還不知道聯合國門朝哪邊開呢。我其實沒什麼多大感受,因為我平常就這樣做,疫情期間有很多平凡人也在像我這樣做。

疫情期間一天送菜3萬份“糧食英雄”李志方:衝鋒號吹響了 總要有人上

李志方從2018年開始接觸訂單農業,參與共建了6個根據訂單做數字農業生產的村莊,合作社以穩定的價格收購農戶的蔬菜,再以穩定的價格供給銷售商,讓農戶能旱澇保收,安心種菜。李志方說,如果沒有這種模式做保障,他們不可能做到在疫情期間保障蔬菜供應,而他的獲獎其實也是聯合國對中國這種現代農業的認可。

疫情期間一天送菜3萬份“糧食英雄”李志方:衝鋒號吹響了 總要有人上

現在,除了本地的蔬菜種植基地,李志方還琢磨著到外地開闢新農場。今年夏天,受連續暴雨天氣影響,武漢水位暴漲,多地農作物被淹。李志方到湖北長陽火燒坪考察高山蔬菜基地,他們合作社計劃在這裡新建500畝高山蔬菜基地,補充未來武漢夏季蔬菜的供應。


製片人丨士峰

記者丨董倩

策劃丨黃瑛

編導丨丁芳

編輯丨張宏飛

攝像丨楊帆 劉洪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