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紅全球的中藥市場情況及我國十大道地藥材產地分佈

中藥行業產業鏈分析

中藥產業的上游是藥材的種植,藥材可以分為大宗藥材和名貴藥材。中藥產業不同於其他行業,藥材的質量和等級直接關係到產品的療效和價值。中藥輕加工、重藥材,產品的價值依賴於優質藥材,特別是名貴藥材的可獲得性。藥材資源是中藥企業的重要競爭領域,能將產業鏈延伸至上游、掌握名貴藥材等優質藥材資源的企業將成為未來的領軍企業。中藥的中游主要為中藥飲片廠和中成藥廠,其中,中藥飲片的新型藥物中藥配方顆粒近年來異軍突起,發展迅猛。中藥主要銷往醫院、藥店和商超。

中藥行業的產業鏈


爆紅全球的中藥市場情況及我國十大道地藥材產地分佈


中藥產業包括中草藥材、中藥飲片和中成藥三大支柱產業。中草藥材指中醫指導下應用的原生藥材,部分藥材具有“藥食同源”的特點,可直接用於食品和保健品;中草藥材經過按中醫藥理論、中藥炮製方法加工炮製後製成中藥飲片,其中,中藥飲片顆粒是將中藥材進一步提取和濃縮而成的單位顆粒,具有不需煎煮、衛生方便等優點;單味或多味的中藥飲片精製後即為中成藥,包括用中藥傳統制作方法制成的丸、散、膏、丹等劑型和用現代藥物製劑技術製作的中藥片劑、針劑、膠囊、口服液等專科用藥。在三種加工藥品中,中藥配方顆粒毛利最高,達到70 左右,其次為中成藥50%,傳統飲片的毛利最低,約為30%;中成藥在中藥產業的份額最大,其次是中藥材和中藥配方顆粒。

中藥產業的三大支柱行業


爆紅全球的中藥市場情況及我國十大道地藥材產地分佈


中藥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早在唐代就開始了中藥材的栽培種植實踐,清代開始大規模種植中藥材,但多品種大量種植始於上世紀50 年代。從藥學家試種、商業性栽培、分散個體種植,到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栽培基地生產,中藥材種植經歷了萌芽期、發展期、成長期和興盛期。目前種植品種達200 多種,其中六七十種已形成較大規模生產能力;三七、人參、地黃、白朮、川芎、紅花等大宗品種已不再使用野生藥材。

從上世紀80 年代開始,我國中藥材種植開始向基地培育模式發展。“九五”期間,國家科技部曾設立專項基金支持中藥材種植基地的建設,自1999 年我國提出中藥材GAP 概念、2003 年開始實施認證以來,中藥材規範化生產逐漸為社會各界所認同。中藥材種植的規範化及GAP 基地建設,將進一步推動中藥材品質和供應的穩定性,降低行業經營風險。

中國中藥材大部分屬於植物類產品,其本質上屬於農產品,受自然及市場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較大。

我國十大道地藥材產地分佈


爆紅全球的中藥市場情況及我國十大道地藥材產地分佈


我國中藥材種植主要分佈在湖南、貴州、甘肅、陝西、遼寧、廣東等幾個省市。2019年我國中藥材種植面積約5810.0萬畝,近幾年我國中藥材種植面積情況如下圖所示:

2013-2019年我國中藥材種植及基地面積情況


爆紅全球的中藥市場情況及我國十大道地藥材產地分佈


中國中藥材大部分屬於植物類產品,其本質上屬於農產品,受自然及市場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較大。


從供給來看,由於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及市場需求的拉動,我國中藥飲片行業發展迅速,市場供給較為充分。但是,部分野生藥材尚未實現規模化種植、繁育,且中藥材的產量和品質易受產區自然災害、氣候條件等因素影響,這將直接影響中藥飲片的市場供給。從需求來看,我國人口總數繼續增長,老齡化進程加快,人們健康意識不斷提高,居民消費能力穩步增強,我國中藥飲片市場需求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此外,中藥飲片供求還受到重大突發性公共安全事件,甚至是市場炒作等因素的影響。

中藥飲片是中國中藥產業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中醫臨床辨證施治必需的傳統武器,也是中成藥的重要原料,其獨特的炮製理論和方法,無不體現著古老中醫的精深智慧。隨著其炮製理論的不斷完善和成熟,目前中藥飲片已成為中醫臨床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

中藥飲片市場分析

按照加工方法和最終形態的不同,可以將中藥飲片分為傳統中藥飲片和新型中藥飲片兩類,根據兩大類的不同特性又可進行細分類。

根據調查統計,近兩年醫藥工業銷售收入整體增速跌破10%,但中藥飲片工業銷售收入依然保持在10%以上的高增長態勢,一些已成規模的企業如同仁堂、康美藥業等,市場規模有所擴張。

近年,生活壓力、環境衛生等因素影響了民眾的健康,民眾保健、療養需求增加。

中藥飲片迎來快速發展期。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我國中藥飲片市場分別增長19%、17%,2018年市場規模超過2700億元。根據工信部官方醫藥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顯示,在醫藥工業各子行業中,中藥飲片加工行業發展迅速,營業收入和利潤分別以21.33%和22.78%的增速位列第一和第二。

2017年,城市公立醫院綜合試點改革全面推開,中藥飲片已經是中藥注射劑的最佳替代品之一。此外,國家政策導向利好中藥飲片產業的發展,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明令禁止外商投資“傳統中藥飲片炮製技術的應用及中成藥秘方產品的生產”,並且禁止出口“中藥飲片炮製技術”。其次,在“取消零加成”和“降低藥佔比”的醫改政策下,中藥飲片均被排除在外。伴隨著養生熱潮,國家加大了中藥飲片行業的監管,中藥飲片加工在未來也必將規範發展。2020-2025年我國中藥飲片加工行業銷售收入將保持年均15%左右的市場增速,預計到2025年我國中藥飲片加工行業銷售規模將超過7000億元。

醫藥產業是國際公認的“朝陽產業”,而中醫藥產業更是“朝陽中的朝陽”。近年來由於“迴歸自然”潮流的興起以及化學藥品毒副作用的不斷出.現,中藥在國際上愈來愈受到重視,綠色消費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在我國由於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口老齡化趨勢的日益明顯、農村城市化進程不斷深入、新醫改政策逐步實施到位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對中醫藥的需求有不斷增加的趨勢。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更多的人們認識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使得醫藥的開支在其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明顯增加。而相對化學及生物製藥而言,中藥在健康保健有著明顯的優勢,這無疑進一步增加了對中醫藥的需求。

眾所周知中老年人群是醫藥消費的卞力軍。在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明顯,有數據表明到2020年時,我國老年人口約為3億人,佔全部人口的29%。這樣一來必將大大增加藥品的使用量,同時由於使用中醫藥治病的觀念在我國人群中,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中根深蒂固,這樣的消費習慣會明顯增加對中醫藥的需求。

此外,農村城市化進程增加了對醫藥的需求,由於我國的農村城市化進程己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我國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同時城市人均藥品消費遠遠高於農村藥品消費水平,這樣一來就使得對藥品的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由於新農合的不斷深入推進,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在農村“看病難、看病貴”的現實問題。使得更多的農村人口看得起病,這也帶來了對藥品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