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似月魄隨,輕如雲魄起”

邢州瓷窯是中國白瓷的發祥地,華夏白瓷的鼻祖,古代最早的官窯之一,因產在邢州而得名。邢窯古代窯址位於今邢臺市臨城縣與內丘縣一帶,歷史典藉對邢窯多有記載,唐代大詩人皮日休寫道:“邢客與越人,皆能造瓷器。”形容邢州白瓷造型“圓似月魄隨,輕如雲魄起”。唐人在《國史補》中寫道“中丘白瓷,端溪紫石,天下我無貴賤通用之。”

“圓似月魄隨,輕如雲魄起”


“圓似月魄隨,輕如雲魄起”


“圓似月魄隨,輕如雲魄起”


邢州白瓷工藝精良、燒製精細、品質精美、潔白似雪、彌足珍貴,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邢州白瓷的發明與製作,打破了自商代以來越州青瓷(今浙江青田)為主一統天下的局面,形成了我國陶瓷史上有名的“南青北白”的新格局。唐代時期,邢窯白瓷與越州窯青瓷都作為貢品向皇宮進貢,邢州白瓷“盈”字款為唐宮中大盈庫的定燒器,專供皇帝宴飲賞賜之用。《陽敬壺錄》中稱:“品茶用甌,白瓷為良。素瓷傳靜夜,氣滿閒軒庭”。

“圓似月魄隨,輕如雲魄起”


“圓似月魄隨,輕如雲魄起”


“圓似月魄隨,輕如雲魄起”


邢州白瓷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創舉,胎體潔白細膩,輕叩音炒有金屬之聲;遮光而視,均可見後面手影。白如凝脂,光潔瑩潤,薄如蛋殼,其瓷化程度給人一種胎釉合一,內外不分的感覺。許多專家普遍認為,薄胎透影瓷器始於明永樂時期(當時歐洲稱“中國白”),而邢窯透影瓷的發現,將我國薄胎瓷創燒的時間提前了近十個世紀。唐大中五年,古阿拉伯商人蘇萊曼在一部遊記裡記述道:“中國人用瓷土燒製成白瓷,從裡面能夠看到裡面的液體。”1988年,河北省考古隊在內丘縣邢窯遺址發掘出大量的影透細白瓷殘片,無論胎體薄厚,遮光而視均能看見後面的手影,其精湛的工藝和優良的品質令人歎為觀止。

“圓似月魄隨,輕如雲魄起”


“圓似月魄隨,輕如雲魄起”


“圓似月魄隨,輕如雲魄起”


邢白瓷是中國古代制瓷工藝的一大飛躍,其技法難度相當之高,被稱為中國陶瓷史上一座輝煌的里程碑。在伊拉克、埃及、巴基斯坦等國家古代遺址中都曾發現有邢窯白瓷。邢州白瓷的樸素無紋,以潔白、細膩、滋潤、類銀類雪的色調及樸素大方的造型見長,世人贊之謂:“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白如雪”。古邢窯的所在地邢臺內丘現有邢窯遺址、邢窯博物館、邢瓷文化體驗館等,向世人展示出中國白瓷的創舉和輝煌。

“圓似月魄隨,輕如雲魄起”


“圓似月魄隨,輕如雲魄起”


“圓似月魄隨,輕如雲魄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