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冬:見過好的人之後,你就不再想將就

梁冬:見過好的人之後,你就不再想將就

▲梁冬

有了終極的巔峰體驗之後,你才知道你要做出什麼樣的人生選擇。

人生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在平凡和平淡中度過。

但只要你體驗過:那種終極好的感覺,體驗過巔峰的體驗,

你的人生就會升級,你將再也不會忍受將就。


梁冬:見過好的人之後,你就不再想將就


1

好的東西向下“不兼容”


有一天,我的一個朋友很悠長地跟我講:他很同情那些經常換女朋友的男人。

為什麼呢?他說這種男人基本上沒有見過“好女人”,他沒有談過真正高級的戀愛,於是他就覺得誰都可以做女朋友。而那些經常換男朋友的女人亦復如是,因為她覺得每個男人都差不多。

只有低品位的人覺得都差不多,高品位的人是向下不兼容的。

最經典的例子,如果你老喝普通的茶,偶爾喝到好茶,你覺得這個茶還可以喝,而且挺好喝。但是如果你經常喝很好的茶,你就很難喝得下比較一般的茶。

我以前喝的是假茅臺,所以一直不喜歡喝。大概四五年前,朋友給了我一瓶真正的1號窖的酒,喝完以後我說這個酒怎麼那麼好喝,不上頭、不難受、也不想吐。第二天也覺得很舒服,開始上癮。

天然的好東西都有個特徵:它可以刺激你的味蕾,促進你的唾液分泌。

好的茶喝下去叫生津;好的酒喝下去也會生津;好的人,你看見之後也會咽口水,因為腎氣發動。

所以好東西,它有一個特徵,就是向下不兼容。


梁冬:見過好的人之後,你就不再想將就


2

有過真友誼,會顯得沉默


我們發現有一些人的生活中,大部分的時候沒有什麼朋友。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更多關注靈性覺醒中國夢。

因為他有一些特別好的朋友,在他的心智裡面有一些和他心靈很契合的朋友,所以他就覺得,隨便跟一個人聊一晚上就變成好友是沒有意義的。

他聽見了自己內在的聲音,告訴自己不應該騙自己。

所以那些真正體會過高級友誼的人,他是不會隨便去找人交流的,他會在大部分的時候顯得很沉默。

李宗盛有一首歌,大概的意思是,這個世界如此喧譁,讓寂寞的人顯得有點傻,除非你給他一把吉他。

這是什麼狀態?是當一個人,他體會過這個東西好了以後,他就樸素得起,安靜得起。

梁冬:見過好的人之後,你就不再想將就

3

懂美食的人,只吃對的一口


我再跟大家分享一個例子,我年輕的時候做過美食節目,在北京的好友是陳曉卿先生,香港的好友是蔡瀾先生,在廣州的好友是沈宏非先生,這三個人基本上代表了中國美食界。

有一天,陳曉卿先生在北京約了一個飯局,邀請蔡瀾先生和沈宏非先生吃飯,由我買單,要不然的話我是沒有資格參加這個飯局的。

我在這頓飯局上,才體會到什麼叫做會吃飯的人。

原來真正的美食家,都是“有一口”的,他們對於自己所尊重的、接受的、愛的食物,是忠貞不渝的。

你再深度地瞭解這些美食家的日常生活,你會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事情,他們大部分的時候,其實吃得非常簡單。

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他寧可不吃,也不會將就的吃。

所以什麼叫“品”“品”這件事情的核心態度就是,當你吃過足夠多“好的東西”,你的人生在吃東西上面,開始了“做減法”的生活。

大概20年前,我還是一個剛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主持人,我邀請沈宏非先生來做我的節目策劃。

那個時候他很出名,是個美食家,在南方週末上寫一個叫做寫實主義的散文,專門寫吃的。那個時候我很喜歡他,我邀請他來做我的顧問。

我問他在哪裡聊天?沈先生說麥當勞。

我很詫異,我說為什麼?他說反正也不吃,喝口水就行了。起碼麥當勞的茶還乾淨,然後他就走了。

我當時不理解,一個美食家怎麼可以約我在麥當勞隨便聊聊天就走了?後來發現並不是別的原因,是因為我當時想請他吃飯的那幾個餐廳,都入不了他的法眼。

他說,與其這樣,不如去麥當勞喝一杯起碼還安全的茶。

後來我們成為好朋友,他帶我吃過飯之後,我才知道,我提出的“在那幾家餐廳吃飯”是多麼沒品的事情。

這就是關於“品”這件事情的一個真理:你經過了若干次兜兜轉轉,經歷各種地溝油而逐層上揚,終於“知道什麼叫好東西”

了。


梁冬:見過好的人之後,你就不再想將就


4

有過巔峰的體驗,不再能忍受將就

那我為什麼要講吃這件事情?其實這是一種比喻。

我們在大部分的時刻都很難體會那種終極好的巔峰體驗,有了這種終極的巔峰體驗之後,你才知道你要做出什麼樣的人生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