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城市活水,慢工幹出細活來

 冬日擇一個午後,漫步張公湖畔,有山有水,澤豐水美。

  誰能想到,時光回到幾年前,張公湖卻因一方“死水”,頻頻“喊渴”,水少、水臭、水渾,招眼可見的問題備受社會各界的詬病。

  山川秀美,關鍵在水。2014年,圍繞張公湖治理,一場紓困行動開始了。市水利部門以第二批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建設為契機,開展天公河等河湖水系連通工程及水生態修復工程建設,通過截汙控源、開挖疏浚河道、水生態修復、水源補給、景觀綠化等工程技術手段,跨越丘陵,提天河水補給,有效改善迎河乃至張公湖、席家溝水生態環境。

  如今,張公湖重生,城市水系連通工程卻沒有停下腳步。圍繞打造水清岸綠的城市水環境,我市繼續謀劃推進天河湖(大二型)平原水庫工程、天龍河連通工程、淮河主城區段河道生態修復工程、蚌埠淮河生態經濟帶水系連通示範工程等項目,市域水系連通工程均取得可喜進展。

  關鍵詞迎來重生

  1月10日,歷經3天的調度後,張公湖完成了天公河連通工程具備補水條件後的第三次換水,優質的天河水通過工程技術手段,源源不斷地注入湖中,張公湖水清如鏡。

  “張公湖是張公山公園點睛之筆。”站在湖堤路,見證前後變化的市水利局規計科負責人張興禮感慨良多,水質和水量是保證張公湖水景觀的關鍵。去年秋季,我市連續乾旱,基本無降雨,張公湖水質進一步惡化,為改善張公湖水質和迎接新年到來,市水利局決定,1月7日開始,結合降雨,調度通過秦集鎮提天河水對張公湖再次進行補水,反覆換水2次,補水量達到近160萬立方米,水質明顯改善,達到Ⅳ類以上。

  張公湖為我市市區內一片相對獨立的水域,更是城市中極為難得的自然景觀。可常年來,由於流域面積小,上游為低山丘陵區,非汛期缺乏有效徑流,水體自淨能力差,加上沿岸部分生活汙水沒有得到有效截汙,水體富營養化問題突出。

  直面困局,需要前瞻性的佈局和決心。2014年年底,以“城中湖”治理為核心的城市活水工程大幕正式拉起,作為先期工程的天公河及席家溝部分岸線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正式啟動,2016年底天公河水系連通工程進入全面施工階段,至2018年底基本完成主體工程,具備補水條件。

  目前,工程已完成截汙控源、河道開挖、河道清淤疏浚、控制閘、液壓壩、跌水及橋樑等節點控制性建築物工程,基本完成景觀綠化工程,正在實施掃尾工程。包括黑臭水體迎河治理項目、水毀應急塗山路液壓壩工程。

  閘門啟閉之間,張公湖水從“天上”來。當設想真正變成現實,行走在張公湖的親水棧道上,家住新怡綠洲的張路驚喜地發現,張公湖畔,水清、岸綠,小區真的變成了“綠洲”。“大傢伙的氣兒順了,再說居住在張公湖畔,親戚朋友紛紛表示羨慕呢!”

  關鍵詞治理深入

  與張公湖情況相似,近年來,隨著城市的擴張,龍子湖畔從城市邊緣地區一躍成為東向發展的前沿。

  努力精心呵護龍子湖區“一湖清水”,是使命,更是綠色發展新理念的現實需要。

  淮河穿城,我市山水資源豐富。市區境內“二河三湖九座山”,淮河、北淝河下游東西向穿城而過,天河湖、張公湖、龍子湖由市區南部南北向流經市區,匯入淮河。尤其是,天河、席家溝、龍子河作為淮河右岸(南岸)一級支流自南向北通過城區流入淮河,南北穿越市區的是三個水系間沒有溝通。加上,張公湖和龍子湖流域面積小,水體不能自循環而淨,一般乾旱年份,水質水量均不能滿足環境生態需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逐步實施溝通水系的工程,改變城市“死水”現狀。

  “山水資源是自然稟賦,還需倍加珍惜,傾心呵護。”談及實施水系連通工程的意義,手拿天龍河工程佈局示意圖,市水利局局長施永堅如數家珍,實施天公河和天龍河水系連通工程能夠有效改善城區南部水環境,對提升蚌埠市人居環境質量、打造宜居宜業的山水園林城市意義重大。

  為解決龍子湖、張公湖水少、水髒等城市水環境問題,2015年,市水利局編制完成了天河張公湖水系連通工程規劃設計報告,2016年市發改委批覆了該設計報告,目前天河張公湖水系連通工程建設基本完成,並被列為水利部河湖水系連通工程財政補助項目。

  在天公河水系連通工程緊鑼密鼓推進的同時,我市加快謀劃天河與龍子湖連通,也就是天龍河工程。2010年,市水利局提出了初步方案,2012年委託中水淮河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編制了天龍河概念設計。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下,去年5月,概念性規劃已正式通過市規委會立項,目前天龍河連通工程可研報告已修訂完成,估算投資13億元左右。在剛剛閉幕的市“兩會”上,加快龍子湖綜合治理,開工建設天河-龍子湖連通工程”寫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

  開挖明溝是天龍河連通工程的特點。根據方案,打通天河、龍子湖水系,引調蚌埠閘上雨洪資源,以改變龍子湖水質,改善水環境,最終構建南部山水市政綠廊載體,治理長度達15.2公里,其中擴挖疏浚河道就有12.4公里。

  同時,天河湖平原水庫等項目也與天龍河連通工程一起同步推進中,建設內容也愈發清晰。初步構思將天河湖水位從17.5米抬高至19.5米,建成大二型平原水庫。最終通過綜合整治,將天河湖打造成具有供水、生態旅遊、人文景觀等多功能為一體平原水庫,也能為天龍河通過自流,解決龍子湖乃至方邱湖地區的城市缺水問題打下基礎。

  關鍵詞水系連通

  在城市之外,一場關於治水興水的新戰場已經開闢。

  去年罕見秋旱在江淮地區蔓延,在五河縣新集鎮蔡家湖大溝附近抗旱現場,涵閘開啟,溝渠內水豐魚躍,一幅生動的田園美景圖呈現在記者面前。

  “實施縣域水系連通治理是農業生產所需,也是蚌埠發展之要。”打開《蚌埠市水系連通補水蓄水工程總體規劃》,市水利局總工程師冉凡榮告訴記者,蚌埠屬於水資源缺乏的城市,受淮河來水豐枯變化和水汙染的影響,供水受到水量和水質因素的雙重製約。“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資源供需形勢越來越嚴峻。”

  面對水資源不容樂觀的現狀,迫切需要通過頂層設計,完善水資源配置格局,改善水生態環境,做活水文章,更需要久久為功,持之以恆。

  去年,淮河生態經濟帶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千里淮河喜提政策“禮包”。根據《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中“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和沂沭泗河生態走廊、完善水資源保護體系”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下,我市規劃實施淮河生態經濟帶蚌埠市水系連通示範工程,著力保護水資源和水環境,構建“格局合理、功能完備,蓄洩兼籌、引排得當,多源互補、豐枯調劑,水流通暢、環境優美”的水系連通工程體系,把蚌埠建設成為天藍地綠水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帶,為淮河流域生態文明帶建設提供一定的基礎保障。

  2018年前後,各地根據縣(區)自然溝河水系、調蓄工程現狀,結合區域需求,優先選取了制約因素小、投資少、效果明顯的重點區域溝渠開展試點示範工程建設。懷遠縣實施了懷遠縣北淝河下段治理工程及渦北新區3條大溝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五河縣重點解決郜湖區域的農田灌溉、排澇、美麗鄉村建設及城南新區的水環境問題。固鎮縣先期試點五固河水系連通工程。淮上區啟動實施小蚌埠水系連通工程。碧水、藍天,一個都不能少。經過多年治理,河湖洪災問題基本得到有效控制。新時代、新思路,我們期待,生態畫卷在珠城大地越繪越美。

蚌埠:城市活水,慢工幹出細活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