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能指望誰?”範姐說出別人想又不願說的話,既現實也無奈

“老了,能指望誰?”範姐說出別人想又不願說的話,既現實也無奈


人到了老年,能夠指望誰?

走在漸老路上的我,有時也會不由自主地也在思考這個問題,雖然現在我距離真正的老年還有一段距離,可現實真的讓我不得不思考這個問題。

在廣場打完拳後,我願意跟60、70歲的姐姐們聊會,聽聽她們對人生的感悟,有時也會聊到“老了能夠指望誰?”這樣的問題,姐姐們的回答無非就是這三種:指望子女給養老,或是靠退休金自己養老,再不行就是僱人或去養老院養老。

在我們太極隊裡,有位60多的範姐遇事很有自己的主見和看法,對於這個話題,範姐有自己的想法和認識,她說出了別人想又不願說出口的想法,既現實又無奈。

範姐認為人到了老年,養老分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要求和做法是不一樣的。

“老了,能指望誰?”範姐說出別人想又不願說的話,既現實也無奈


1、養老第一階段,退休了,身體健康,還有餘力,在享受生活的同時,能幫孩子就伸手幫幫他們。

範姐說,人到了老年,也退休了,此時身體還很健康,還有餘力,在享受退休美好生活的同時,能幫孩子一把,就伸手幫幫他們,畢竟現在年輕人也不容易,跟我們那會不一樣。

養老第一階段的時候,老人往往也就5、60歲,子女剛成家,有的也剛走上工作崗位,此時,是子女最為困難的時候。老人在自己享受老年生活的同時,在孩子們需要的時候,幫他們一把,看似很辛苦,但也享受到了天倫之樂,也會讓孩子們知道了父母對他們的真心相助,也讓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加充實豐盈。

範姐說,在這個階段,能幫子女一把就要多幫他們一下,但是,該退出時一定要及時退出,畢竟生活還是需要自己去過,不必過多的參與孩子們的生活,讓他們自己過小日子去吧。自己也辛苦了大半輩子,該去放鬆瀟灑地去遊玩就別牽掛著他們,盡情地享受餘生快樂的生活。

“老了,能指望誰?”範姐說出別人想又不願說的話,既現實也無奈


2、養老第二階段,勉強能夠自理,夫妻雙方相互撫攜相助的在家自理生活,不必給兒女找麻煩。

範姐說,到了這個階段,老人也上了一定年紀,而且此時的兒女在社會上能夠立足了,也有穩定的生活了。

此時的兒女是人到中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生活的壓力重擔都不小,他們更希望父母能夠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在這個時期,老人最好能夠依靠自己的退休金和儲蓄,老兩口相互撫攜相互攙扶,彼此依靠過日子。

範姐說,人到了一定歲數,能夠晚一點麻煩孩子就儘量晚一點,畢竟孩子還有自己小家庭裡的一攤事。此時的老人大部分不把養老靠在子女身上,而是用自己的儲蓄和退休金,或者是依靠身體好點的老伴,子女們只要能夠偶爾回來探望就好。

老人到了這個階段,就要把心態放平和,不論身體健康與否,都要平靜地接受,有老伴的就相扶相幫,沒有老伴的就要自己堅強些,老去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老了,能指望誰?”範姐說出別人想又不願說的話,既現實也無奈


3、養老第三個階段,到了晚年,臥病在床,不能自理,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僱人或者去養老院。

範姐說,到了晚年,也是人生的最後一程路途了。這才是真正的養老階段,也就是老人的健康出現了問題,已經不能自理了,需要別人來照顧。

在這個階段,養老已經不能夠自己做主了,老人更要調整好心態,順其自然,坦然的面對現實,提早把身後事交代清楚,或者立下遺囑。

現實生活裡,很多老人在進入這個階段後,他們大多不願意讓子女為自己燒錢,因為有些疾病是花錢也治不好的,還不如讓自己有尊嚴的離世。

有些老人在這個階段都會立下遺囑,告訴子女不要搶救了,因為他們不想拖累子女,想要有尊嚴的離開人世,想讓孩子們不要盲目的堅持,他們知道子女非常孝順,但,真的沒有必要,因為這樣走對於老人也是一種解脫。

其實,人生很短暫,能夠快樂的相聚,成為一家人,是前世修了千年的福氣和運氣,不論是做父母的,還是子女的,都要好好相待彼此。

“老了,能指望誰?”範姐說出別人想又不願說的話,既現實也無奈


結語:

我們每個人都會老,這是人生必經之路,誰也跑不了。人到了老年,把身體保養好,給自己多儲蓄點養老金,不給子女添麻煩,放平和心態,坦然面對現實,走一步說一步,能夠自力更生更好,實在到了最後,再僱人或者去養老院。

我們作為兒女的,在能夠相伴父母的時候,儘量多陪伴身邊,陪父母走好他們人生的最後旅程。人生短短几十年,真的要好好孝順父母,讓他們安享晚年,也是給自己的兒女做個好榜樣。


END

  • 感謝您的閱讀,祝您平安順遂!
  • 作者簡介:華貴禪心,熱愛生活的退休女人,左手練太極,右手寫文字,享受快樂餘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